日前,小米針對自家部分型號手機推出了手機以舊換新服務,卻因回收價格的“慘不忍睹”飽受網友詬病,尤其是小米1僅10元的回收價格,雖然立即補救性追加100元的補貼,但仍舊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讓網友們紛紛質疑如此對待第一批用戶誠意何在。而樂視緊隨其后也推出了這項服務,一時間以舊換新成為熱議話題。
在家電行業持續多年,以舊換新這個概念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不少消費者也早就有了對手機等電子產品也能支持這項服務的期待。畢竟相較于使用年限較長的大家電來說,手機更換的頻率更高。
就目前來說,閑置的手機若想出售,主要有三種不同渠道:
廠商與銷售平臺以舊換新服務(如小米、樂視、華為、京東等)
二手商品交易網站發布信息(如閑魚、趕集網、58同城等)
個人社交平臺熟人交易(如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
手機能賣多少錢?
這或許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了。筆者瀏覽了小米、樂視、華為、京東等幾家手機廠商和銷售平臺的以舊換新服務頁,各家網站均對于眼下熱門回收機型給出了平均價或最高價。而用戶的手機究竟價值幾何,需在估價頁面根據廠商預設的手機折舊情況進行選擇填寫,得出最終定價。
為了了解不同渠道的價格差異,筆者在閑魚網選定了賣家描述較為詳盡的小米4、iPhone6、三星galaxynote4各一部作為樣本,在提供以舊換新服務的廠商頁面分別對樣本進行了估價,得出比價結果如下:
(注:京東抵扣方式分為京東卡和E券,故有兩種價格)
與之前料想的不同,除了小米4與賣家給出的價格相差較大外,另外兩部手機的差價最小值僅在200元左右,而三星galaxynote4的估價則高出了賣家給出的價格。
在對樣本估價進行測試過程中不難發現,對于手機定價的參考標準其實大同小異,主要的影響因素不外乎手機型號、版本(包括網絡制式及內存)、功能是否正常、外觀磨損情況、屏幕與觸控是否正常、質保維修情況、特殊損壞選項等。部分平臺則將包裝與原裝配件也納入了評估范疇。
因此,閑置的手機是否能在以舊換新服務中得到一個好價錢,主要還是與手機的型號配置與使用保養情況相關。那么如果廠商給出的估計高于自己的心理價位,是否就一定劃算,反之就一定吃虧呢?
現金or換新券?
既然是“以舊換新”服務,廠商們的出發點無疑也是抓住老用戶這個群體,促進新機的銷售,因此無一例外,都是選擇了換新券而非現金的模式。相對于另外兩種模式直接以現金交易而言,這無疑也是以舊換新的最大局限。
由于廠商將舊手機“出售”的金額使用限制在自家平臺之內,未來是否有打算購買特定品牌新機就成了首要考慮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的多家廠商和商家之中,大多數都是采用了發放換新券或充值至商城賬戶,且可多次使用不過期的政策,但其中京東提供京東3C京券和京東E卡,兩者均有有效期且僅限一次性使用,樂視則采取抵扣券+現金組合的形式,并提供多種不同組合方式可供選擇。
同時也有廠商針對新機提供了抵扣價的優惠活動,因此針對回收手機給出的評估價并不是唯一的參考標準,同時也需要考慮抵扣方式和同時推出的其他優惠活動進行綜合比價,尤其是一些抵扣使用的特殊限制,需要特別關注。
待價而沽or一錘定音?
除了價格方面的比較,省時省心也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參考標準。無論是在二手交易網站還是個人社交平臺發布交易信息,都是由賣家設定一個心理價位,同時對于手機的購買使用情況進行詳細說明,等待買家的出現。通常這個過程相對比較漫長,尤其是個人社交平臺內,信息覆蓋面更為有限。適合對價格更為敏感的賣家,掌握交易的主動權,拋出價格,接受買家詢問商討,而并不急于將手機出手。
而以舊換新過程中,廠商已經設定好估價測評體系,賣家只需按照手機使用情況進行填寫就可立即獲得手機的估價,但定價主動權掌握在廠商手中,沒有商議的余地,屬于”一錘定音“,適合對時間比較敏感的賣家,快速便捷。
上門回收or當面交易?
在交易的流程方面,廠商們的以舊換新服務無一例外的支持順豐包郵,小米、京東、樂視則同時支持上門回收(覆蓋范圍內),只有蘋果只能由消費者親自前往官方零售店。
從二手交易網站中發布的交易信息中不難發現,多數的賣家更傾向于優先同城當面交易,熟人間的交易方式則更為靈活。
交易安全系數
交易安全也是以舊換新服務最大的優勢。二手交易網站中雖然有平臺作為安全保障,難免混入一些虛假信息發布,廠商直接回收和熟人之間交易則相對則更有保障。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