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起,智能手機進入黃金發展時期,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崛起,也催生了華為、中興、小米、魅族等國內品牌,但隨著市場進入供大于需的階段,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從藍海變成紅海,據IDC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與第一季度相比沒有任何變化,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增長則陷入停滯期。
智能手機市場發展速度放緩,加上消費者對于產品也越來越挑剔,部分手機廠商不得不依靠推出低價高配的產品來獲取市場占有率,但一味地低價策略無疑是在自掘墳墓,為了尋找新的營收點,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入局VR領域,希望能夠抓住這一新興領域的風口。
手機廠商扎堆進入VR領域
2015年11月,聯想與蟻視合作推出樂檬蟻視VR眼鏡,需要搭配手機使用,售價199元;
2015年12月,樂視發布首款VR頭盔COOL1,需配合手機端VR內容使用,售價149元;
2016年初,小米科技成立探索實驗室,據小米官網內容顯示,小米VR眼鏡將于8月4日發布,自詡入門級玩具,預計售價會很低;
4月15日,華為在P9發布會上推出了第一代VR設備,除了與手機配對后的影音娛樂體驗外,還可以進行通訊操作,具體上市日期和售價未公布;
5月份,一加手機與蟻視聯合推出VR頭盔LoopVR,隨機免費贈送;
榮耀V8的包裝盒可以簡單改做成VR盒子……
華為、樂視、中興、聯想等手機廠商均發布了自己的VR產品,據悉,錘子手機也在研發VR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宣布推進VR產品業務的手機廠商近20家。甚至有圈內人調侃,“不弄個VR產品出來,都不好意思開手機發布會”。
在今年初還被定義為黑科技的VR產品,如今卻逐漸有了“爛大街”的趨勢,對此,眾多業內人士表示,VR行業在硬件形態、軟件架構、內容平臺、盈利模式方面都處于早期的摸索階段,手機廠商們更多是以跟風的態度進入VR領域。
手機廠商做VR的優勢
手機廠商進入VR領域是跟風之舉也好,還是一本正經的戰略布局,其較低的售價和高普及率將是手機廠商推出VR產品的最大優勢。
目前來看,手機廠商推出的VR產品多以搭配手機使用的VR眼鏡盒子為主,廠商可以將VR眼鏡與手機捆綁銷售,擁有新鮮概念的產品更能吸引其嘗鮮購買的欲望。畢竟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愿意花七千元買一套HTC虛擬現實頭盔去體驗下VR,而且類似HTCVive、PSVR等設備還需要鏈接電腦主機(對電腦配置有一定要求)進行體驗,而手機VR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只需要一個手機配合使用即可。
其次,手機廠商具有更大的空間來協調手機和VR硬件產品的設計,加強軟件系統層面的優化。
另外,在銷售渠道方面,手機廠商也更加有優勢,因為手機廠商原本已有銷售手機產品的渠道,而VR硬件產品可以配合手機產品進行銷售。對于消費者而言,通常會因為購買手機產品而購置其它配套硬件。
推動VR內容發展
內容欠缺,是目前限制VR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手機廠商推出VR硬件,勢必會推出相應的內容資源。例如,榮耀V8內置了與優酷土豆合作的全景視頻資源;三星GearVR也內置有和oculus合作推出的軟件平臺。
除了影音游戲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各種應用也會隨之涌現,例如直播、電商購物、教育行業、設計也可以與手機VR相結合,用戶只需要一臺手機和配套的VR硬件就可以親臨現場的觀看體育賽事和演唱會,也能足不出戶就體驗到商品試用。
理論上,如果手機廠商推出相關的VR硬件,其必然也會帶來自己獨特的VR內容資源。因此,手機廠商進入VR領域后,能促進VR平臺的內容發展。
手機VR還不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VR眼鏡、頭盔,不是將手機放進去就可以體驗這么簡單,對于目前的一體式手機VR產品,無論是在視覺體驗上,還是內容上,都不能夠使人滿意。
手機VR設備的核心競爭是低延遲以及高清畫質的體驗。然而,目前提高畫質清晰度的難度較大,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機分辨率為1080P,少數能達到2K級別。即便如此,在實際的VR體驗中,仍能感覺到明顯的顆粒感,畫質大打折扣,對此,有相關技術人員表示,手機的分辨率只有達到了4K以上,才會達到合格的視覺體驗。
同時,手機性能仍未達到VR標準。即使是目前最頂配的手機產品,其GPU方面也無法與PC相比,而GPU是決定一款產品游戲性能的主要參數,要想在手機VR上得到與PC相似的體驗,就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總結:
有市場機構預測,2016年全球VR軟硬件的產值將達67億美元,2020年將增長到700億美元,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2016年被譽為VR爆發的元年,但VR仍處于很初步的階段,技術不夠成熟、內容缺乏,糟糕的用戶體驗或許會給行業帶來艱難的發展路程。
手機廠商的加入為VR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也會加速內容生態的成熟,隨著各種內容、應用開始涌現,未來VR將會成為第一大終端平臺,手機廠商進入VR領域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