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臺灣媒體及一些國外媒體有關于中國手機品牌OPPO的相關報道,主要內容是:由于三星顯示器公司(SamsungDisplay)的AMOLED屏幕供貨不足,OPPO在2016年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可能無法達到修訂后的9000萬部至1億部的目標。
與HTC相似的遭遇,仿佛“昨日重現”
上游供應鏈緊張導致的可能的出貨量縮減,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并不算是新鮮事。此前,HTC就曾遭遇過電路板以及處理器的供應緊張,也曾面臨與OPPO相似的境遇。
2010年,HTCDesire銷售火爆,但由于AMOLED屏幕“產能不足”,致使其不得不為后續產品搭載索尼SLCD屏。
2013年,HTC曾公開譴責三星利用上游配件供應商的優勢地位打壓HTC。這似乎是對此前一個傳聞的印證:當年,三星聲稱AMOLED屏幕由于“產能不足”,難以滿足對HTC的供應之后,有業內人士猜測,三星或許是刻意為之。
這種猜測也不能說完全是憑空而來。嗅到智能手機極大商機的三星,推出安卓機后,便開始在自家手機上使用AMOLED屏。GalaxyS2被視為三星安卓機開始崛起的標志,而這款產品的推出正是在2011年,與上述事件相隔不久。
即便不是有意縮減對HTC的供應,優先供應自家產品使用,這種行為本身倒也無可厚非。事件相同,將主角換成OPPO,同樣的“產能不足”,理由同樣說得過去。
近年成績不俗但危機感不足的OPPO
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的現有數據表明,OPPO手機成為2016年成長最快的手機品牌,年增長率高達59.2%,這或許已經超過了OPPO本身的預期。
按照保守預計估算出的配件需求,可能會讓OPPO陷入臨時抱佛腳的危機。有消息指出,OPPO近期一直在增加智能手機面板的訂單,希望實現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出的比之前更高的9000萬至1億部的出貨量目標。
研究公司DigitizesResearch曾表示,三星顯示器除了為自家的智能手機生產供應2.4億片面板之外,今年預計將向中國智能機制造商出貨1億片智能機的屏幕面板,兩相對比,這已經說明了三星無法將所有的屏幕面板產能都提供給OPPO。
在釘科技看來,OPPO目前的境遇正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普遍存在于國內的各家手機廠商:缺乏自主技術,或早或晚,總會遭遇可能的風險,命運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看似光鮮的國產手機實則深陷危機。
同時,另外一個問題也在浮出水面,互聯網手機的概念致使國內部分手機品牌開始“脫實入虛”,關注營銷手法,忽視基礎制造。即便互聯網真的在“重構世界”,但沒有制造業的支持,也只不過是美麗的泡沫。
國產品牌沒有自我的病與“脫實入虛”的痛
小編曾參加過為數不少的手機發布會,拿別人(特別是國外巨頭)的技術在包裝、吹捧自己產品的做法比比皆是,暴露出手機產業鏈的薄弱環節之外,國產手機品牌的做法,實際上是在幫他人背書。“我的屏很好,XX的;處理器很好,XX的;攝像頭很好,XX的;節電技術很好,XX的。”好的都是別人的,自己的要么不夠好,要么干脆沒有。
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世界范圍內的分工合作變得普遍而合乎情理,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自身淡化對技術的追求,特別是對某一家企業而言,沒有危機感,長久依賴“拿來”,奢談未來。
小編認為,僅就這次事件而言,有些陷于被動的OPPO或許依舊有機會化解這場不大不小的危機。比如,OPPO或許可以從JDI和LG處獲得AMOLED屏幕支持,畢竟,OPPO、vivo這類國產手機品牌已經有了頗為巨大的出貨量,JDI等與之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在若干年前,有業內人士分析OPPO不會懼怕三星屏幕“斷供”的底氣所在。
但這種底氣的不確定性依舊很強,不考慮其它因素,假設三星“斷供”,而諸如JDI與LG等又采用了類似“零和游戲”的做法,OPPO們的生路又會在哪里呢?
出路在于更關注自己的提升
如果只說屏幕的問題,國內的電視廠商實際上也曾遇到過,他們面臨最多的,依舊是三星,因為三星是事實上的“面板一哥”,當國內電視機廠商越來越依賴三星,話語權當然會發生偏移。但近年來,國內電視機廠商的底氣就似乎足了許多,因為國內如京東方等產業鏈上游企業的面板技術也在走向成熟,甚至整機廠商也開始了在面板方面的布局。
這,對手機行業而言,是一個啟示。
如果按照小編的想法,這次,三星未必不想把屏幕面板賣給OPPO,因為在這個階段,賣出面板對于三星而言,應該說是有益無害。
StrategyAnalytics近日公布的一份針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Q2的出貨量以及市場份額的數據顯示,三星在出貨量和市場份額中,均未進入前五。這在一個側面說明,保障與其它合作伙伴之間的良好關系,對于三星面板業務線而言是必須的。
不僅僅是OPPO,在今年金立的M6智能手機發布會上,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就曾表示,做手機這么多年來,今年感覺供應鏈資源戰異常激烈,手機關鍵元器件長期嚴重缺貨,甚至很多廠商今年因此做不出來手機。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其背后依然是前文中所提到的制造基礎的薄弱,這比產能不足或者固定產能下的爭奪加劇要嚴重合根本的多。
當然,國產手機廠商也不可能都迅速地實現在基礎制造方面的實力提升,在精細化和明確分工的階段,這也并不一定合理。只是,國產手機品牌似乎是應該想想了,踏實做些自己的事情,不要老是拿別人的技術來“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