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繼小米正式宣布將與富士康在印度再建兩個工廠后,華為也稱將于一個月內宣布在印度的當地制造計劃。
8月17日,華為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門總裁PeterZhai在華為P9印度發布會中表示,華為已獲得印度的制造許可,將于一個月內宣布當地制造計劃,并透露第一步目標是以華為自有的兩個品牌在明年年底占領印度10%的市場份額。
看來,華為似乎要在印度憋大招。
20倍增長押注本土制造
實際上,筆者對這次華為在印度的豪言壯語既感突然又不意外。
略感突然的是,據手機報在線近期對印度市場的了解,華為在印度市場的動作一直不大,出貨量亦不及聯想、小米等廠商,并未感受到華為對印度市場有著多高的重視程度;此外,就在前不久,華為某內部高管才向手機報在線表示,公司在印度市場暫時沒有大動作。
不過,筆者對此消息亦不感意外。
首先,手機報在線了解到,今年7月份華為對印度事業部內部高層進行了大幅調整,這或許也預示了華為對印度的重新規劃。
再者,華為在印度市場的市場份額確實落后國內的競爭對手們一大截,再不發力猛追,恐怕印度市場這個大蛋糕華為將被擠出搶食之位。
IDC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聯想以7.8%的市場份額成為印度第三大智能手機品牌。IDC表示,中國廠商在印度的出貨量環比增長28%,主要得益于聯想、vivo、小米、OPPO和金立的驅動;vivo、OPPO和小米第二季度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均突破100萬關口,其中紅米Note3是網上最暢銷的手機。
從IDC的數據和描述中,并未曾發現華為的身影,可見,國內出貨量冠軍的華為在印度市場的發展確不及聯想、小米等競爭對手。媒體報道稱,目前華為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僅有0.5%,相比上年的0.9%還下跌了45%。
不過,PeterZhai放話華為在印度市場第一步目標是明年年底占據10%市場份額,從0.5%到10%,整整20倍的增長,華為憑何有此信心?
從華為的舉動來看,無疑是將更多的籌碼壓在了本土制造方面。
日前某知名媒體在評論聯想為何能成為印度第三大手機品牌時指出原因有二,其一便是聯想受惠于印度本土制造,節省了人力成本與關稅,與其他印度以外制造的手機相比,成本下降25%,可見實現印度制造對于國產手機的重要性。
縱觀在印度取得不錯成績的幾家手機廠商聯想、金立、小米、vivo等,均已在實現了本土制造:聯想攜手偉創力,金立、小米穩靠富士康,vivo自家建工廠……據手機報在線了解,vivo在印度的工廠還將進一步擴產,而小米亦在不久前宣布將攜手富士康再建兩家工廠。
實際上,對于印度制造華為謀劃已久。據悉華為2011年已到印度考察,最早在2013年便提交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TamilNadu)建廠的提案,并于去年獲得了印度內政部的批準。
“不過當時市場和供應鏈都尚未成熟,所以只有華為無線和設備事業部,但這次消費者業務BG高管的發聲,意味著華為競逐印度市場的決心更堅定了,這次印度建廠消息應該是真的。”某位對印度市場十分了解的業內人士表示。
若真如媒體報道所言,華為將在印度建廠、并已經把印度市場上升到與中國市場同等重要的地位,印度消費者業務部直接對中國總部負責,那么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或帶動供應商赴印
眾所周知,規模較大的手機品牌廠商,一般都有自己的供應鏈體系,即便是在ODM廠商也是會指定自己體系內的供應商,在印度市場亦是如此。
如此一來,華為若真實現印度建廠及10%的市場份額,將對印度供應鏈的發展產生推動作用。
“如果華為去印度設工廠,必然會讓供應商也去設廠,更大的可能是供應商自行和華為一起去。”上述人士表示。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市場行為,“這是由成本問題所決定,印度的關稅和本土制造的優惠政策等,決定了供應鏈必須本土化。”
對此,華為某高階零部件供應商則向手機報在線表示:“華為目前還沒有對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但是如果華為真的在印度建廠、并有這樣的需求,是很有可能會要求輔料等供應商過去建廠的。”
但是他指出,高階零部件供應商由于對工廠環境和技術有著高要求,印度條件尚未成熟,暫時還不會赴印建廠,“華為可能會要求我們在印度設倉庫。”
不過,對于供應鏈仍處萌芽階段的印度而言,目前輔料等對技術、環境等要求不高的供應商過去建廠,其實正符合其循序漸進的發展步伐。
“國產手機品牌和ODM廠商對供應鏈西進印度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國產手機品牌在印度的出貨量越來越大,赴印建廠的供應商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