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6年9月5日),IDC發布《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6年第二季度》。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954萬臺,環比增長13.2%,同比增長81.4%。其中,以手環、兒童手表、智能跑鞋為代表的基礎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92.1%,以智能手表為主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3.4%。
報告顯示,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增長依然迅猛;小米的市場份額仍居國內市場首位,但與上一季度相比,其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均有所下滑。
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經理肖晶認為,海外市場的可穿戴設備功能以健身追蹤為主,而中國市場的產品形態和功能更為豐富,這使得中國基礎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同時,對比其國際廠商,中國廠商對本土化細分市場的理解更為深入,更容易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小米的市場份額卻在二季度有明顯下滑。此前兩個季度,小米的國內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四成左右,但在二季度卻僅有三成,對比上一季度下滑了十個百分點。同時,其出貨量也下滑了將近兩成。而二、三名樂心和小天才,則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均有所上升。
小米國內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環比跌近兩成
肖晶認為,中國可穿戴設備本土廠商的綜合實力有了快速成長,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產品由硬向軟的轉變:不管是以小米、樂心為代表的健身手環,還是以小天才、360為代表的兒童手表,廠商都已經逐漸將關注點從硬件性能轉移到應用和軟件平臺的開發。
其次是功能由小到大的成長:從小范圍的創新開始,中國可穿戴設備產品的“必備功能”越來越多。2015年,中國廠商推出城市公交支付手環,如今支付已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一項重要功能,包括通過NFC支付,和通過智能手表安裝APP進行掃碼支付。這使中國廠商成為可穿戴支付領域的開拓者和領頭羊。
還有是渠道由點向面的覆蓋:2016年更多的廠商選擇線上線下全平臺發售,而在2015年,大多廠商首發新品通常選定單一電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