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經濟部統計處統計,面板產業自兩年前起,就因大陸面板廠百家爭鳴、殺價競爭而失守「兆元產業」。為求差異化、高值化,經濟部技術處自2008年起已投資30億元發展下世代軟性顯示技術,預計明年就可本土化,希望帶動面板重返「兆元產業」。
能否重返兆元產業,可折疊面板是關鍵
臺灣面板及其零組件業的黃金年代自2007年起到2014年告終,其中除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機以至當年產值沒有破兆元,其余時間都站穩「兆元」產業的地位。
但去年起,大陸本土面板廠的產能逐漸開出,受到面板供應鏈崛起沖擊,臺灣面板及零組件產值已從過去的「兆元產業」,去年衰退到只剩9,533億元,今年前五個月產值僅剩2,953億元,以年減逾三成的速度繼續萎縮。
張明煥說,希望藉由軟性顯示器量產,約能增加面板產業約1,500億元產值;這意味著,面板業能否重返「兆元產業」,可摺疊式面板是關鍵。
經濟部盤點,臺灣已投入軟性顯示器的業者,包括宇威材料投入塑膠基材研發,長興材料投入原材、膠材,昱鐳、萬翔投入OLED,新應材投入膠材研發;臺灣優貝克、盟立、元利盛、高明鐵、永美、陽程則投入設備供應鏈。
可摺、可疊、可彎的軟性顯示器將是下世代面板主流,經濟部技術處科長張明煥表示,臺灣軟性顯示器本土化已在最后一里路,預計明年底可以落實100%本土化,兩年后促進投資千億元。
欠缺相關機臺設備
可撓性的軟性顯示器多好用?臺灣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副主任李正中指出,軟性顯示器可用在手機、平板計算機上,因可摺疊性,摺起來是小手機,打開變成大平板計算機,一機搞定,以后民眾出門就不用再當「雙機俠」。
軟性顯示器也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因軟性面板為塑膠材質,比傳統玻璃面板更輕薄,可保留更大空間給電池,增長3C用品的續航力;軟性面板的可撓性,應用在穿戴裝置上也更符合人體工學。
2008年以來,臺灣經濟部透過法人科專,已投入下世代軟性顯示技術開發預算達30億元,從國際大廠技術移轉相關技術,開發出7寸高分辨率雛型品。
李正中說,若將軟性顯示器的關鍵技術區分成關鍵材料供應鏈、關鍵設備供應鏈兩塊,前者本土達成率已80%,后者本土化率則為60%。
以材料供應鏈為例,軟性面板雖然摸起來「軟趴趴」,但也需要防刮耐沖擊的保護層,這塊關鍵技術還有待補足。制程設備方面,如何將「軟趴趴」的面板裝到電子產品上,也欠缺相關機臺設備。
李正中表示,不論是關鍵材料、關鍵設備的技術缺口,臺灣經濟部的目標都希望在明年底補足,達到100%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