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當全球科技業都把矛頭鎖定夏普明年度不再供應三星面板,鴻海、三星大戰一觸即發,韓國媒體以「鴻海的奇襲」頭版報導,網絡熱烈討論之際,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其實正搭乘私人飛機,飛往下一目的地——日本。
座艙內的郭臺銘心情喜憂參半,一方面,為了夏普大電視在中國的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開出紅盤心情大好,但也因此惹惱夏普多年的經銷商,特別要飛去日本安撫。
有了「夏普」這張牌之后,郭臺銘在面板事業的籌碼已完全不同,盤點過與對手的利害關系、計算過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后,便一聲令下,對面板客戶宣布漲價,甚至,給三星提出「漲一倍」的面板報價,擺明「這個客戶我丟得起」。這就是郭臺銘,一出手,就拿到話語權,令市場騷動。
如今的鴻海帝國幾乎征戰全球,從中國到印度,從墨西哥到捷克,甚至規畫回到美國生產,全球員工數高達一二五萬人,是目前員工數最多的制造工廠。全世界都已變成他的主戰場,這座「移動的城堡」抵達,必定會引起產業地震,日本媒體甚至創了「鴻海流」新詞匯,來形容郭臺銘的管理方式、行事作風,以及他征戰全球的企圖心。
自從今年四月,鴻海正式以每股八十八日圓、共三八八八億日圓購并夏普的那一刻起,拉開了郭臺銘二○一六年征戰全球的引線。
先是燃起韓國三星的恐懼,針對川普當選總統后,要求企業「返美制造」的政策,鴻海也罕見地在十二月七日發出聲明:「鴻海目前正初步評估美國地區潛在的投資機會,藉此擴增當地營運業務。相關投資尚未正式定案,鴻海會繼續與美方相關單位直接討論,并根據雙贏的條件公布相關計劃細節。」
這份聲明,恐怕是鴻海近年僅次于投資夏普之外,最重要的宣示!
前一天,日本軟銀(Soft Bank)執行長孫正義走進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的辦公室,遞交了一份投資美國企畫書,其中包括富士康未來將投資美國七十億美元、創造五萬個就業機會。
企圖征戰全球
一份聲明,掀起科技業震蕩。
事實上在川普之前,郭臺銘已經不止一次提到著手規畫「回美制造」的議題,但就實務面而言,初期仍是會以自動化比率高、善用機器人、人工智能(AI)等在地優勢的領域為主。
在這個原則下,根據本刊掌握的消息得知,初步會是投資大尺寸、十一代面板廠,所生產以供應美國市場為主;但長期而言,汽車產業可能是回美制造的主軸。此舉一方面是因汽車的單價高、毛利高,自動化比率更高于3C產品,符合美國制造的屬性;另一方面,則是電子產品已布重兵在中國,要大舉遷移沒有效益。
一宣示前進美國的計劃,來自美國各州的邀約立刻如雪片般,飛進郭臺銘辦公室,各州政府熱情對鴻海招手,誰都想搶到郭臺銘到美國的第一個投資案。
聲明發表后一星期,在中國微信頗具分量的自媒體《悅濤》,發布一篇《不要讓富士康跑了!》的文章。內容提到,「中國實體產業真正有機會升級的,是富士康這樣有積累、有資源、有生態連接能力的『傳統企業』,不是那些追逐風口的『新興產業』」。
同一時間,印度對富士康的招手沒有停止,今年鴻海股東會上,郭臺銘親口證實,光是去年就去了印度兩趟,「我是少數被印度總理莫迪請到家里吃飯的企業負責人。」
不一樣的格局
買下夏普66%股權,躍國際舞臺。
一時之間,郭臺銘成了美國、中國、印度與韓國角力競合中的最大公約數,這四個GDP(國內生產毛額)加總將近全球一半比重的國家,爭相較勁拉攏;郭臺銘一言一行,牽動全球科技業。
前不久,富邦文教基金會針對臺灣小學生進行有趣的問卷調查,其中問道「誰是有錢人?」有超過三成的學童答案是「郭臺銘」。他的財富、身家,有許多媒體與機構都計算過,但除了龐大的財富之外,郭臺銘三個字還代表什么?
從今年四月二日開始,「郭臺銘」三個字有了不同的格局與想望。
當天,郭臺銘在日本大阪府堺市的堺顯示器公司召開記者會,向全球宣告,來自臺灣的鴻海集團,入股日本百年老企業夏普六六%的股權。現場涌入全球近五百名記者,就連郭臺銘高齡九十一歲的母親初永真,都搭郭董的私人飛機親自到日本見證,與會的人都感受到郭臺銘那份激動又壓抑的民族情緒。
當天還發生一段幕后插曲,現場的布置按照郭臺銘指示,高高掛起日本國旗與中華民國國旗,當下有幕僚覺得不妥,認為富士康在中國事業很多,因此委婉提醒郭董「一定要放上中華民國國旗嗎?」
郭董立即回說:「當然要!我為什么不能放自己的國旗?」
記者會順利落幕,但事后中國以 《反托辣斯法》審查程序延遲為由,讓夏普案未能在既定的六月底前完成注資,拖到八月初才底定。
不改商人本色
民族情感濃厚,一秒就打回務實。
郭臺銘的意氣風發,一天就打回原形,加上日媒對郭臺銘的報導,屢次出現「軍事化管理、獨裁者」等負面標題,讓他更沉潛低調,不僅沒有針對夏普案接受任何臺灣媒體專訪,據悉,對內更定調為:只是「投資」夏普,不是「購并」夏普。
就連日前「臺灣并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將「年度最具代表性并購獎」等四項大獎都頒給鴻海與郭臺銘,但郭臺銘都以鴻海「沒有購并」夏普而婉拒領獎。
「這就是郭董。」一位貼身部屬說,夏普案對鴻海跨入品牌、半導體絕對加分,但其中也包含郭臺銘濃濃的民族意識。不過,郭臺銘在成功購并之后,立刻壓低姿態,日本媒體從來只出現夏普社長戴正吳。最新一期的《日經Business》雜志以「海盜船長郭臺銘懷中的那把大刀」形容戴正吳,還有日媒稱戴「沒有強烈的領導氣勢,身段柔軟,言辭溫和有禮而堅定,與郭臺銘風格不同。」
但不惜巨資,糾纏四年之久終于到手的夏普,郭董怎么可能「軟軟」就好?拿下夏普的這二百多天,郭臺銘待在臺灣的時間明顯少了,幾乎每晚在廣東深圳的富士康龍華廠「戰情室」,為夏普挑燈夜戰。
「戰情室」內,有一面十二個屏幕組合而成的大墻壁,每個屏幕代表一個廠區。郭董只要指定哪一個廠區,一個小時后,屬于那個廠區的屏幕就會亮起,而所有該廠區的重要主管都會出現在屏幕內,由郭董主持視頻會議。郭董只要在戰情室內,透過十二宮格屏幕,就可以與全球所有廠區開會,實時掌握整個鴻海集團的最新動態,而屬于日本夏普的屏幕上,「戴桑」(戴正吳)的身影幾乎天天出現。
啟動夏普模式
郭董遠程緊盯,戴桑柔軟執行。
同時,郭臺銘下令要求鴻海重要的事業群(business group)負責人,每人負責認養一項夏普的產品,「必須幫夏普改善商品,降低成本、提高銷售,」長期觀察鴻海的前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楊應超證實,鴻海正在切實執行「夏普政策」。
曾被郭臺銘請到家中討論鴻海策略的楊應超,對鴻海向來有獨到深入的見解。他認為,鴻海應該會先把夏普現有研發出來的專利或半成品努力商業化,轉化為具體的營收,提高營收之后,就能提高毛利,讓損益表先活起來;等到站穩腳步,再回頭增加資本投入,發展夏普向來最擅長的高端技術研發。
回過頭來,內部整頓要先從激勵人心做起,郭臺銘下令,在九月底帳上現金還很有限的情況下,咬牙買回夏普總公司對面的田邊大樓,重振風華的決心十足。緊接著,戴正吳連寫三封公開信激勵員工,并取消過去減薪政策,加發績效獎金。
此外,郭氏風格管控成本上場,郭臺銘的兩架私人飛機都是自掏腰包買下,卻有九成飛行時間都在執行鴻海公務,不飛的時間,甚至可以租人。而且私人飛機一定要坐滿人才起飛;人數不齊,就找幾位主管一起搭;飛機起飛后,就得拿著筆記本坐到郭董身邊,全程開會。
戴正吳把「鴻海流」的這套精實風格搬進夏普,他從自身做起,不支薪、取消社長配車,把過去夏普高層主管那一套,出入豪奢、住高級飯店、吃豪華美食的陋習全都取消,甚至自己拎著行李搬進宿舍。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四到九月的財報出爐,夏普營收雖然還是衰退二八%,可是在嚴控費用的要求下,銷售成本大減三二%,讓今年上半年繳出一份轉虧為盈的成績單。
但長期要改善基本面,還是得想辦法提高營收,因此郭臺銘近期露面,幾乎都是為了「賣夏普」。例如十月中出席阿里巴巴在杭州的云棲大會,唯一一次接受中國網媒「虎嘯網」采訪,都是為了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賣大電視,共賣出十多萬組「七十吋送六十吋」的大電視。
就連今年鴻海的股東會上,他都在推銷夏普的水波爐。
身為夏普「超級業務員」,郭臺銘不止一次推薦夏普出品的黑色外形「捕蚊清凈機」,這臺捕蚊清凈機,在蚊子不多的日本,其實并不受重視,反而是在臺灣、東南亞蚊子多的地區賣得很好。郭臺銘還下令多翻出類似的壓箱寶,大打夏普海外市場。
雖然這次光棍節賣太好而惹惱經銷商,「這也是典型的郭董性格,先做再說,錯了就立刻修正。」和郭臺銘一起打拚多年,熟悉其個性的主管說,他的大方向通常不會錯,細節再修正,所有人都要跟隨他的節奏。
這尾巨龍決策快如風,但早上的決策,可能到下午就變了,底下的人或許還在執行上午的決策,常搞得整個鴻海人仰馬翻也是事實;只有一樣卻永遠不會改變,就是「郭令如山!」
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在購并夏普的最后階段,人在日本的郭臺銘,前一晚,突然想到隔天的銀行團會議,某位主管應該到場,就急叩身在龍華廠的該位主管,必須在隔天一早出現在東京現場。
植入鴻海DNA
一句話 讓部屬馬上飛到東京開會。
隔天上午,這位主管準時出現。同事驚訝問他:「你怎么辦到的?」主管說:「我掛上電話,立刻從龍華廠搭巴士到深圳,再從深圳坐船到香港,然后趕半夜十二點的香草航空班機,五點多到成田機場,再飛車過來,八點不到就坐在這里等了。」趕了一個晚上的路,連到旅館洗澡休息都免了,以免錯過時間。這說明了鴻海高層主管一接到郭董指令,就像被植入芯片,使命必達。
郭臺銘在臺灣期間,每天早上九點開會(以前更早,后因答應每天要送女兒妞妞上學才延后),鴻海人私下稱為「上朝」,參與上朝者除了重要主管外,還有「董辦室」成員。
這群由十一個次集團各推派三到五名年輕人組成的「董辦室」,直接由董事長管轄,所以才叫「董辦室」(董事長辦公室)。
透過這群年輕人,郭董可以更清楚掌握公司的狀況,而這些年輕人每天跟著「上朝」,在郭董的大辦公室中,圍著會議桌第一圈坐的是主管,外面還可再圍著坐三圈,就是年輕的「董辦室」成員。
有些年輕人才進鴻海沒多久,每天上朝的會議內容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沒關系,看著郭董每天精神抖擻、聲音宏亮,站著開會罵人,聽久了就自然植入鴻海DNA了。
臺灣版川普
鴻海「皇上」有意參選總統?
然而,充滿郭氏風格的「鴻海流」,跨海踏上東瀛,郭臺銘一個華麗轉身,買下夏普,躍上國際舞臺,集團已大到從中國、日本跨入美國,但回到臺灣人民身上,還是不禁要問,這位鴻海人口中的「皇上」,有一天真的要出來選總統嗎?
這次本刊為了制作「年度風云人物」專題,共訪問了十一位有過鴻海工作經驗的主管,其中五位已經離職、六位仍在職,有趣的是,五位離職主管的答案都是:「不知道最后會不會,但他一定很想。」而六位在職的主管答案都是:「不會!」
至于真正的答案,二○二○年的總統候選人,會不會出現這位全臺灣人都熟悉的身影,答案,只在郭臺銘自己心中。
暖男郭董 認養八八風災農地,打造全臺最大有機農場
從91歲老母到兩歲女兒,都愛這一味
郭臺銘的精力充沛,行程滿滿滿,別人開會偶爾會打個盹,他在會議上,則是從頭講到尾。
他經常隨身攜帶一個保溫杯,眾人好奇醫療團隊給的配方是什么,讓他總是元氣十足。
據說,有次開完會,他忘了把保溫杯帶走,一位年輕人一個箭步沖過去,趁其他人不注意之際,竟一口喝完,也讓郭董神話再添一筆。
鴻海內部有一支由百位醫療生技專業人士組成的「醫療團隊」,專門照顧鴻海集團員工的健康,包括「公司餐」上面要注明各種營養素、卡路里。其中有二十幾位專家,專門照顧家人與高階主管健康。
郭臺銘曾說,「媽媽九十一歲,家里還有兩歲的女兒,差距近九十歲,都是醫療團隊要照顧的對象。」
今年十月郭董生日前夕,事雜心煩,有鴻海高層當面祝他生日快樂,他竟回:「我不快樂。」
沒想到生日當天,他卻心情愉快地走進公司,原來是貼心的醫療團隊錄制了一段祝賀影片,里面有郭媽媽給兒子的生日祝福,讓事母至孝的郭董看了超開心。
賣平價農產品 講求研發精神
身為全球最大制造業的掌舵者,郭臺銘的飲食與情緒都得隨時照顧。家中吃的蔬菜,都是永齡農場栽種的有機蔬果。
永齡農場是二○○九年八八風災小林村滅村之后,郭臺銘受托認養了五十多公頃的地,經過了七年多清理石塊、改善土壤,翻身成全臺灣面積最大的有機農場。
雖是農業,但郭臺銘還是希望有研發精神,連續兩年都賣出五、六千塊「總裁福貴糕」,就是采用永齡農場的糯米混合制成,不用蒸煮,常溫皆可保持Q彈,也是郭臺銘愛吃的點心。
同時,農場也研發蔬果酵素,市面上有機酵素動輒三、四千元起跳,但郭臺銘認為,鴻海不用靠農產品來賺錢,要求定價平實,永齡的酵素價格不到二千元,符合郭臺銘對農場的定位——「給大家吃健康」。
其實,南征北討的郭臺銘,對飲食并不講究,能捉住他的胃,就只有家中的廚師阿昌師傅。
郭媽媽曾經教已故妻子林淑如「海鰻水餃」與「云豆包」(四季豆肉餡)等山西菜,林淑如過世前,囑咐阿昌師傅要繼續照顧郭家人飲食,這份傳家菜,至今仍是郭臺銘最在乎的家鄉味。
新的郭臺銘
「年度財經風云人物」的面向很多,若純就產業人物而言,每到發想候選名單時,我總會想起經濟學課本里寫到的「生產四大要素」:土地、勞力、資本,還有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的能耐,在于匯集各種資源,透過管理與創新,生產出具有附加價值的商品或服務。過去一年,誰能用最恢弘的格局、最精巧的策略,讓手中資源變出驚人產值,甚至改寫產業模樣,自然就夠格「風云」二字。
只是,這樣的標準,卻讓我們在今年的挑選過程中格外掙扎。掙扎的原因,并不在于人選難產,論格局之大、論策略之精、論產業影響,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都是風云。
這一年,他以新臺幣千億元的手筆購并日本夏普,格局夠大;他以柔軟的身段搭配精實的管理風格,讓夏普在上半年就轉虧為盈,策略夠精;而在手握夏普之后,他更對韓國巨獸三星發動奇襲,在川普口中那個撼動全球制造業版圖的「返美制造」政策下,他也在第一時間站在聚光燈的最亮處……,每次出手、每次喊話,都是一陣風起云涌。
那么,我們的掙扎是什么?
「除了郭臺銘,難道沒有新面孔嗎?」
制作本期封面故事的過程中,編輯團隊不斷提出這樣的問題。
約莫一年以前,臺大經濟系榮譽教授陳博志寫了篇文章,標題是「臺灣最缺的其實是企業家精神」。文中指出,臺灣最欠缺的生產要素不是土地、資本或勞力,而是企業家精神,臺灣經濟近年的最大問題,則是新一代的企業家和新產業無法興起。
文中所指,成了我們一年后的掙扎和憂慮,掙扎于人物斷層,也憂慮缺乏新的沖撞,將讓臺灣產業缺少活力。
二○一六年,我們看到了全新格局的郭臺銘,但在臺灣,我們也期待能夠出現新的郭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