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消息,金立今天把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代表聚集到一起開了個會,宣布了2017年的系列目標。去年賣了4000萬臺手機的金立,在此次會議上,董事長劉立榮宣布了2017年金立手機的小目標:在國內市場確保3000萬臺的銷量,并挑戰3800萬臺。劉立榮表示,金立今年要把產品做到領先潮流,追求產品領先和差異化。據他透露,今年下半年將有重磅新品推出,主打四攝像頭,在下半年的全面屏手機大戰中,實現全面領先。
如果以2007年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作為智能手機的起點,至今10年來,全球已經銷售了70億臺智能手機。當然,如果計統計上非智能手機,10年中生產的手機數量飆升到超過170億臺,其中僅中國生產的手機就超過120億臺。而根據Gartner最新公布的全球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球正在使用的手機、平板、PC的總量達到70億。這也就意味著,過去十年間,廢棄的手機產品超過了100億臺。那么,100億臺廢棄的電子垃圾,是否有得到妥善處置?其實并沒有。
據外媒報道,無論是智能手機、恒溫器還是電視機,幾乎每一臺聯網設備都有Wi-Fi的圖標。但是現在,Wi-Fi正開始被人遺忘。隨著美國所有主流運營商紛紛推出不限流量套餐,消費者終于不再需要登錄Wi-Fi網絡來避免昂貴的流量費了。這一重大變化可能促使Wi-Fi退出歷史舞臺,而一些競爭性的新技術出現更是令Wi-Fi的未來看起來暗淡無光。
近日,歐洲專利局(EPO)發布了2016年度報告,顯示,華為在歐洲的專利申請量達到2390件,排名從第四位躍升至第二位,僅次于荷蘭飛利浦集團;專利授權量達到924件,排名第七位。在數字通信領域,華為排名超越愛立信、高通。這一數據客觀反映著全球重要企業的發展現狀。華為近年來專注于創新技術,以及知識產權布局。據華為年報披露的顯示,華為每年將收入的10%投入研發,在全球各地均有研究機構分布,致力于通過創新技術實現增長。目前,華為在全球建有15個研究院/所、36個聯合創新中心,且大部分位于歐洲,包括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瑞典、英國。
進入2017年,手機指紋識別的格局又有了新的變化,光學指紋識別也開始嶄露頭角,內嵌于屏幕的指紋識別將會顛覆手機外觀設計,而今年指紋識別芯片廠商的市場份額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這背后的驅動力是各家指紋識別技術的此消彼長。首先是光學指紋識別,2016年12月中旬,Synaptics發布了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Natural ID基于光學的指紋傳感器。而在MWC 2017期間,中國指紋識別廠商匯頂科技也發布了內嵌于OLED屏幕之內的光學指紋識別方案。
剛剛落幕的2017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中國廠商匯頂科技發布了全球首創的“顯示屏內指紋識別技術”。目前,蘋果、三星、華為等行業巨頭已在該領域有所布局。業內預測,今明兩年,伴隨手機安全水平提升、硬件升級,智能手機的指紋鍵或就將出局,屏內指紋識別技術支撐下,全面屏將成為新一代智能手機的標配。但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受制于軟硬件升級和安全因素考慮,該技術能否驅動新一代移動設備的革新,還有待觀察。
國產手機廠商向核心技術又邁進了一步。小米自主研發的芯片近日正式商用。國內另一芯片廠商展訊也推出新芯片平臺,僅2016年,展訊芯片全球出貨量已占比四分之一。國內企業相繼在智能手機的心臟——“芯片”領域有所突破,讓世界見證中國制造業的崛起。目前來看,中國芯片產業整體實力不強,缺乏世界級企業。未來,除了繼續打磨核心技術外,芯片產業界人士建議,國家應出臺鼓勵使用國產芯片的產業政策,利用“制造在我”的優勢加速推進,同時借鑒先進國家經驗,以產業化推動做大做強國產芯片產業。
2016年,隨著iPhone 7 Plus、華為P9等旗艦機型紛紛搭載雙攝像頭,水晶光電(002273,SZ)、歐菲光(002456,SZ)等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直接受益,也帶動了雙攝像頭投產熱情。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家券商研報雖紛紛看好雙攝像頭的未來,但也提及雙攝像頭尚存壁壘,成本投入及技術要求更高等問題,上市公司切入雙攝市場仍有滲透率不夠的風險。對此,相關上市公司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