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如果說在前幾年還被扣上“copy to China”的大帽子,到現在已經把“創新”奉為生存指南。兩會期間,執掌中國最大商品流通平臺阿里巴巴的主席馬云則大聲呼吁“像打酒駕那樣打假貨”。
非要選一個行業作為中國創新行業的代表,一定是手機產業。一系列數字和言論可以作為印證:2010年的時候,全球前10大手機廠商中,只有1家是中國企業;而2016的年全球前十大手機廠商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占了7家。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提到“專利,是中國企業參與世界貿易競爭必須遵守的游戲規則”。國家知識產權局1月份公布了201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的排名,其中名次較高的企業大多來自通信行業,特別是手機行業——“知識產權的表現之所以在通信產業中更顯眼,是因為智能手機行業是科技集成度最高、專利最為密集的領域之一。一部現代智能手機,包含了通信技術、顯示技術、半導體芯片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應用軟件等諸多方面,相關專利技術涉及10萬項左右。”這一切,在美國高通公司法律及政府事務全球高級副總裁趙斌的心中,覺得與有榮焉,因為上榜企業無一例外都是高通的合作伙伴。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創新能力是企業“攻城拔寨”的尖兵,那么,研發投入就是企業維持創新能力的軍糧軍火。高通,就是一個通過高額研發投入占據行業領先高地的成功案例,它帶給120多家中國合作伙伴的,除了移動通信技術技術和產業鏈,還有一本創新啟示錄。
高通法律及政府事務全球高級副總裁 趙斌
高通創新之旅:一次次的“沙里淘金”
一部手機集成了成千上萬項專利,其中很多基礎專利都是由高通開創的。根據研究機構iSuppli數據,從2007年一季度開始,高通就已經是全球最大無線半導體供應商,直到現在都一直保持這個地位。2014年,市面上搭載高通驍龍處理器的安卓智能手機就已經超過10億部。
“創新是高通的DNA。高通的創新動力來自于研發投入。”趙斌兩句話,道出高通的創新故事。
實際上,高通算是一家挺年輕的公司,成立于1985年,比中國的聯想、海爾還要晚一年。不過,高通絕對是一家以技術為本的公司。
高通來自美國一個很小的城市叫做圣迭戈,公司創辦之初,7個科學家、大學教授坐在一起,說我們要提供高質量的通信(Qualocmm的名字就來源于Quality Communications,意為高質量的通信),要堅持做研發創新。30多年來,高通成了無線通信領域擁有核心專利技術最多的企業。
今天如果你走進高通總部,迎面就是一面諾大的智慧墻(也稱專利墻),墻上展示著一千多個專利,而這僅僅是高通專利數量的不到百分之一。目前,高通在研發上累計投入達440億美金,且逐年遞增,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的20%以上。
對技術的重視,已經滲透進高通每一位員工的血液。高通內部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文化,總部員工門禁卡上有一個標識,叫做“發明者徽標(Inventor logo)”,上面標有四個不同層級:
其中,“知識產權貢獻者(IP Coutributor)”說明員工至少申請了一項專利,但是還沒獲得批準;“發明者(Inventor)”代表說員工至少已經為公司貢獻了一項專利;“知識產權導師(IP Mentor)”表示員工不僅自己有專利,還幫同事取得了專利;而最高級別的“發明大師(Master Inventor)”說明員工在某個細分領域已經成為推動行業進步的貢獻者。高通的員工們如果獲得了這些認證,往往比職務上的提升更有價值。
有投入往往意味著有風險。在高通初期研發過程中,公司創始人艾文·雅各布博士甚至刷自己的信用卡為工程師支付薪水,公司銷售收入一旦進賬,便投入到技術的研發中。高通當然也知道奉獻的道理,趙斌說,“從創始人開始,公司高層都有一個意識,就是科學和研發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硅谷曾經發布過一份專門的商業研究報告,直言75%以上的研發投資都會失敗,不能取得商業上的收益。
比如研發一支筆,到最后卻生產不出來,之前的研發投入就完全無效;又或者,這個筆能做出來,可不一定能推向市場,因為市場營銷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需要用營銷策略說服客戶接受你的產品;此外還有售后服務等。這些成本加在一起,使得發明者并不確定最后是否能收回成本、產生利潤、進行新一輪創新。
不過“專利發明的過程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趙斌話鋒一轉,如果第一天,一個工程技術人員拿出一個不太成熟的方案,因為有一兩點不足就馬上被否定了,那么想法永遠不可能變成產品。
這時候,就需要考驗公司的體制了。一時寬松的環境沒有用,一個公司要長遠發展,必須形成這樣的氛圍,使員工都沉浸其中,并且知道自己的錯誤會被容忍,給自己時間試錯、改錯,最后讓想法臻于完善。
時至今日,高通積累了龐大的專利技術,也是經歷了一個艱難的沙里淘金的過程。
研發秘訣,左手“唯快不破”,右手“以人才為本”
"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這句名言放在科技領域再合適不過。趙斌說,“高通會前瞻未來五年或十年產業可能面臨的問題以及所需要的技術,并投入大量資源開展早期研發工作。”
正是因為這樣的基因,加上對技術的洞察力,讓高通從十多年前就開始投入5G研發。
高通視5G為下一代通信技術的基石:物聯網時代,我們所談到的一切應用技術比如深度學習、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無人機、機器人、VR、AR等,如果沒有5G支持,都很難真正實現其功能。目前業界已經達成共識,到2020年,5G技術將商用化。據高通統計,到2035年,5G價值鏈本身所創造的價值約為3.5萬億美元,還可以創造22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這對全球來講是一個極大的影響。
5G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帶寬,需要利用有限的頻譜資源傳輸最大量的數據,第二個特點是更短的延時,第三就是海量的萬物互聯。高通基于3GPP的5G新空口連接技術已取得了突破性成功,高通X50的5G調制解調器上也取得了突破,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同時應用了毫米波和千兆級技術,可以在毫米波的條件下支持3GPP 5G新空口的LTE通信,將延時縮短到毫秒級。
“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進展,毫米波和千兆級都是目前最新技術,能實現這兩項技術的應用,離5G技術的真正完善和成熟也就為時不遠。”
前有像高通這樣與生俱來的創新企業,現階段也有很多創新創業企業。對于雙創公司,趙斌拿出高通的秘訣:
首先,要有一個大局觀。創新一定不是通過謹小慎微的行為、做一個雕蟲小技的產品,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設想,所以它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小的技術和產品上。
其次,人才對于初創企業非常重要,這是高通可以分享的重要戰略。高通從最開始,就召集了最優秀、擁有尖端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參與,占領技術的制高點,并且保持下去。
再次,一個卓越的人才戰略不只是要找到這些人才,還必須要重視這些人才、留住和發展這些人才。也就是說,公司需要為此創造一種非?;钴S和開放的氛圍,去除等級觀念以及各種不必要的規定和要求,賦予員工更多的自由,尤其是為技術人員提供最寬松的空間,讓他們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同時,要尊重他們的智慧產品和勞動成果,就好比高通的智慧墻,實際上是為了激勵員工,而非炫耀。
圖說:在趙斌看來,公司需要為留住創新人才創造出活躍開放的氛圍,好比高通的智慧墻,實際上是為了激勵員工,而非炫耀。
高通在中國:“研發不是為了束之高閣”
“過去幾年中,外界對高通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甚至有人認為高通的商業模式妨礙了市場競爭,阻礙了中國企業的發展。”趙斌說出顧慮。
然而事實不然。
20多年前,高通剛進入中國,就視這里為一個有巨大潛力的市場,高通愿意在這里進行投資和布局,愿意與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合作。時至今日,高通與中國120家企業達成了專利授權協議,業務從3G到4G,從手機、平板電腦到模塊。
在中國,高通的商業模式是開放的。“研發不是為了把專利技術束之高閣,也不是在專利墻上掛著好看,是要應用在生活的各種場景里。”趙斌強調:“我們不和中國手機廠商競爭,相反,我們把最好的技術分享給這些合作伙伴使用,豐富合作伙伴的產品線。”比如,高通當年也曾是手機廠商,后因此舉會與其他手機廠商形成競爭關系,終選擇放棄手機業務,將專利分享出去。
高通在中國的商業模式可以歸納為,協助中國上下游企業發展,借助專利授權許可模式,為合伙人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讓它們的產品具有差異化和競爭力,同時與這些企業共同培育了產業鏈。
“對比多年前,強大的國際品牌獨占中國市場;再到現在,中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高歌猛進,這一逆轉與高通的協助支持密不可分。”趙斌說,美國知名半導體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統計了2016年手機廠商出貨量全球前12強,其中有8家是中國企業;而在2016年七月份公布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榜單上,前10名中也大多是手機企業。中興、華為等公司不僅在亞太、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取得主導份額,更與多家全球領先運營商簽訂合作協議,使中國廠商制造、使用高通技術的手機和系統設備揚帆駛進發達國家市場。
除了上面無形的知識產權,高通還能撐起有形的平臺來支持中國企業。
高通前后在中國做了很多投資,包括上海測試中心,深圳創新中心,在貴州的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和合資企業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2014年7月,中芯國際與高通在28納米工藝制程和晶圓制造服務方面緊密合作;同年12月,中芯國際成功制造28納米高通驍龍410處理器。這些都是高通和中國企業的緊密合作。
譬如深圳創新中心,它建有世界頂級的實驗室,配備了最先進的測試設備,可以針對移動終端的電磁干擾提供精確測試和快速診斷。目前這一尖端設備全球只有兩臺,一臺在圣迭亞哥總部,一臺就在深圳。
說到這里,我們不妨先來看下中國企業的發展路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中國聯想的路徑叫做“貿工技”,早期做貿易,貿易做到一定規模以后開始做制造,然后是技術研發;中國海爾的路徑叫做“工貿技”。這兩種路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技術被放在了最后,中國有大量的企業都是聯想、海爾風格,盡管貿易和制造做得很大,核心技術卻晚成。而高通叫做“技貿工”,它可以找代工廠來做制造,但是為了適應中國合作伙伴的要求,高通開始投入生產測試領域,就是為了更好更快地服務中國客戶。
上海的測試中心就是實例,是高通加快在半導體芯片測試方面的嘗試。“我們對此進行了大量的投入,也得到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未來它將對整個中國市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趙斌舉例說,前些年,高通將一些主要技術提供給中芯國際,助力其加快具備生產高端28納米制程芯片的能力。近年,中芯國際的產量越來越大,上海的測試中心可以在本地對驍龍產品進行測試方面的支持,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運輸成本,同時也提高了本地化和產品生產方面的效率。
“這并不是簡單地投錢成立一家測試中心,建立這樣的測試實體非常有意義。”高通擁有的專利,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基礎的專利,是涉及無線通信技術底層的專利,像上海測試中心這樣測試的工廠,會有很多工藝技術,都是非常重要的工藝技能和數十年經驗的積累與體現。
久而久之,高通對中國廠商的幫助反過來也得到高度認可。位于貴州的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對中國和高通來說都具有歷史意義,這與國家的戰略布局相符合。“因為國家要在貴州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發展云計算產業和新興產業需要大量的服務器,而中國甚至全世界的服務器芯片市場現在都被個別企業所壟斷,中國希望跟高通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合作,是對高通技術能力的認可。高通也可以把先進的技術與中國分享,讓中國盡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形成自己設計、生產和銷售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服務器芯片的能力。”
中國創新在路上
中國,正在營造一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依托的商業環境。兩會期間,繼政府工作報告作出“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體系”的部署后,李克強總理再次用“刀刃向內”強調知識產權“必須自我革命”。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發展綱要》以及國務院《十三五知識產權保護運用規則》中,把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了頂層設計。
可以預見,把知識產權保護當成一種強國戰略來貫徹,很多中國企業都會因此受益,在未來取得的效果指日可待。“創新,尤其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創新,不僅源于個體的奇思妙想,它要對某一個行業、某一個產業,甚至人類的生活方式都產生影響。保證這種創新需要建立一種體制,這也是中國政府把創新戰略作為頂層設計提出的原因。”趙斌說,政府給創新者吃下“定心丸”的效用很明顯:
第一,能保證創新不被侵犯;第二,保證創新者能按預期收到合理的報酬;第三,鼓勵創新主體進一步創新。
圖說:趙斌表示,高通將專利授權的報酬投入到新一輪創新中,由此形成了正循環,無論是國家、經濟或是企業自身,都能得到正向發展。
此前,很多中國企業“眼睛望著硅谷”,對“創新”這個競爭要素的重視度不夠,疏于知識產權意識和管理,在發展中受限?,F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從知識產權保護的體制中受益,嘗到甜頭之后不斷加大創新力度。
趙斌評價,比如像中興、華為等公司,能在手機領域持續地向前發展,都是得益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他們從不懼怕利用司法體系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這個轉變體現了中國企業成長的過程,以及政府和司法系統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提高。
高通是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受益者。因為專利不像商業秘密可以被鎖在保險柜里,它從獲得批準的第一分鐘起,就已經面向世界對所有人公開,可以被復制被模仿,因此,必須有一個國家層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作為保障,才能使知識產權受益人支付相應的報酬,而這種報酬,將使高通這樣的授權人投入到新一輪的創新之中,形成一個正循環,這樣無論是國家還是經濟或者是企業自身,都能得到正向發展。
高通同時也是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積極擁護者,在中國的布局也逐漸擴大。之前的高通傳統業務只存在于手機或者無線通信領域,現在已被擴展到很多新興領域里,尤其是下一步的智能汽車、海量物聯網、VR/AR等。
反觀國內企業,在中國“一帶一路”建設下,并不滿足于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現狀,累積了高實力后,開始大規模地揚帆出海。而知識產權,是出海的通行證。知識產權既是中國企業自身創新發展的“剛需”,又是企業走向海外、開疆拓土過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標配”
“這不是一時一地的戰術”,趙斌坦言,從起點來說,沒有專利的公司,一出海就會陷入窘境——因為隨時可能侵犯到別人家的知識產權而不自知。所以必須有自己的專利布局。
趙斌拿出高通當年的出海經歷給這些企業提出三個建議:
一是要有專利布局,要通過設定專注領域,來明確自己主要的業務目標,而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要做,不現實。快速見效的方式也有,企業也可以通過與別人合作取得專利授權,甚至是通過交叉許可的方式,這樣可以沖抵掉一部分成本。然而技多不壓身,自己掌握住核心技術和專利,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除了研發自己的專利、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也一定要學會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這是不少中國企業出海的短板。“一定要對你的產品所涉及的市場有一個清醒的了解,比如它涉及到哪些別人的專利,交納必要的許可費,取得許可,而不是說任性而為,那不是現代企業經營的理念,這種觀念對出海經營來說也是行不通的。這方面也必須要從早期開始布局”;
第三,就是和高通這樣的國際企業合作,大家攜手共同開拓國際市場。高通公司有一個部門,叫Qualcomm全球計劃。部門里有一隊專家,包括專門的工程師、法律、市場等人才,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合作伙伴出海,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定制服務。可以說,高通的創新服務模式是支持中國科技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創新改變生活”,趙斌說自己很贊成這個口號:“知識產權或者專利最終的目標是要實現廣泛應用,為企業帶來福利,為社會帶來福祉,為人民生活帶來改善,更廣義地來說是要為人類帶來新的體驗,所以它跟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而這或許就是高通和眾多中國企業的創新意義之所在---技術最終要服務于人。
中國到今天,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或許未來有一天,中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之時,經濟學家在研究其中種種成功因素時,一定會有這樣的提問:“其中多少是來自于企業的創新,這些技術對社會和文化的進步,以及消費者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幫助?”高通和他的中國合作伙伴,應該會喜歡這個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