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日本面板廠JOLED對外宣布將投資25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4億元)建設OLED后段模組加工廠,工廠設在日本千葉縣,預計2020年量產,月產能約為22萬片,主要生產10到32英寸印刷式OLED顯示模組,產品主要用于汽車顯示及高端顯示器等市場。
JOLED由索尼、松下以及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一起投資設立,產品主要針對印刷式OLED顯示器,最早INCJ出資占到75%,經過多輪市場注資操作后,目前占比INCJ約為36.1%。
前兩年在日本INCJ的推動下,JDI曾宣布將JOLED公司收購成為子公司,不過由于JDI連年虧損,自身運營資金都十分緊張,更拿不出多余的資金來收購JOLED,最終在去年宣布終止收購JOLED的決定。
不過JDI仍持有JOLED的部分股份,并在去年把熊美工廠賣給了JOLED,JOLED把它改造成了印刷式OLED前段面板生產線,而這次投資在千葉的工廠則是后段模組裝生產線。
JOLED的OLED面板技術有其特殊之處,與三星、京東方率先量產氣相沉積、真空蒸鍍工藝的OLED面板不同,JOLED一直在研發噴墨打印工藝的OLED技術,而且是RGB打印技術。
在成立兩年后,JOLED在2017年推出了21.6寸的OLED面板,分辨率高達38402160,也就是4K級別的,亮度350cd/m2,重量500克,對比度100萬:1,并出貨給華碩,裝置在Pro Art PQ22UC顯示器上,當時這款顯示器的價格高達4999歐元,性價比并不高。
但這前沒有打消日本產業界對JOLED的信心,在得到JOLED可以量產RGB印刷式OLED顯示器的消息后,去年JOLED從日本電裝(Denso)、豐田通商(Toyota Tsusho)、住友化學、Screen Fine tech Solution籌資到了470億日元,其中汽車零部件企業電裝出資300億日元(約18億人民幣)、豐田通商出資100億日元(約6億人民幣)、住友化學出資50億日元(約3億人民幣)、Screen Fine tech Solution出資20億日元(約1.8億人民幣)。
電裝在HMI累積的技術經驗與JOLED印刷生產技術融合,預計會加速量測儀和中央顯示屏等多種OLED顯示屏的量產。另外豐田通商將與JOLED進行銷售相關合作,住友化學作為化學產品生產企業已經與JOLED保有OLED材料開發與供應等合作關系,Screen Fine tech Solution則將會支持印刷設備相關制造、銷售與服務等。
印刷式OLED的主要缺點是分辨率有限,并且需要可溶性發光材料。目前除臺灣面板企業沒有主力傾向這個領域外,日本、韓國、中國都在這個領域有所涉足。
其中JOLED主要采用了兩個股東松下和索尼此前研發的量產設備與工藝技術,OLED發光材料則由后期注資的住友化學研發提供。
三星則采用了Kateeva的印刷設備和杜邦(DuPont)提供的發光材料來開發8.5代生產工藝,三星此前已經在6代蒸鍍OLED產線上,利用Kateeva的OLED噴墨印刷系統來加工封裝層,工序處在ALD原子沉積封裝之后,作為ALD封裝層的加固層生產。
LGD也在研發印刷式OLED量產工藝,LGD的是日本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的印刷設備,以及由默克(Merck)提供的可溶性發光材料,并接入到現在的8.5代LCD產線上進行了試生產。
目前看來,LGD的量產工藝也開始趁向成熟,LGD在韓國本土和中國廣州新建的OLED產線,都留出了印刷式OLED量產工藝的接口,一旦工藝成熟,可以直接轉入量產階段。
中國國內京東方的印刷式OLED量產技術比較接近于三星的方式,目前也有樣品對外展示。而華星光電和深天馬除了在LTPS的量產與產能上有深度合作外,還在2016年,由華星光電出資66%,深天馬出資34%成立了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并將其作為開發OLED面板噴墨印刷的開放式創新平臺。
聚華采用德國Cynora公司提供的TADF OLED材料,相關設備也基本上是采用Kateeva和東京電子提供的設備。
與各家的試驗線不同,JOLED除了原始的試驗線外,其熊美工廠的5.5代線和千葉的后段模組生產線都是真正的量產線,這也意味著2020年這兩座工廠建成后,RGB印刷式OLED正式進入到了量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