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華虹半導體(HK:01347)旗下的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一期)生產線建成投片,首批12英寸硅片進入工藝機臺,開始55納米芯片產品制造,這標志著項目由前期工程建設期正式邁入生產運營期。
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100億美元,2018年3月2日開工建設。一期12英寸生產線建成投片,成為全國最先進的特色工藝生產線、全國第一條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產線、江蘇省第一條自主可控12英寸生產線,也使華虹集團成為全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連續兩年里建成兩條12英寸生產線的企業集團。
一期項目月產能規劃為4萬片,工藝技術平臺覆蓋移動通信、物聯網、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應用領域。
華虹半導體是中國內地工藝和技術相對較為成熟的晶圓廠,不管是產品或量產工藝,還是市場份額,基本上與臺積電旗下的世界先進相當,在全球市場上也具備相等的地位。
但對于中國國內的半導體行業來說,特別是對于無晶圓廠的芯片企業,華虹半導體幾乎支撐了中國國內半導體行業大部分中小芯片廠商的工藝支持與技術驗證,華虹半導體也得到了中國國內絕大部分芯片設計廠商的支持,或者說也是中國國內絕大部分初創芯片設計廠商的依賴。
據李星從行業中了解的信息顯示,比如在中國國內的顯示與觸摸行業的顯示驅動芯片、觸控芯片、指紋芯片、電源芯片、音頻芯片、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芯片、低功耗MCU芯片、各種紅外、藍牙等射頻芯片等,以及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車用芯片、電力/交通/公安/金融行業特種芯片,還有新興的物聯網低功耗芯片等,都會首選由華虹半導體流片與代工。
華虹半導體除了量產技術與工藝,都是行業最穩定和最成熟的部分外,其專注特色工藝的細分市場,也是其相對成功的重要原因。如前面提到的這些芯片類別,除了針對消費類電子的顯示、觸控、指紋、音頻、射頻、電源、存儲、MCU、公安/金融行業特種芯片等產品,訂單或批量會比較大之外,其它的新能源汽車車用芯片、電力/交通特種芯片,還有新興的物聯網低功耗芯片等,都是一些性能要求高,產品型號多,訂單批次量并不大的產品。
然而也正是這些特種芯片業務,不停的帶動華虹半導體的技術與工藝持續進步,并帶動了中國國內中小芯片企業的工藝設計提升與產品升級速度加快。
華虹半導體上一次產能緊張,是出現在智能手機電容式指紋識別需求爆發期間,華虹半導體也是從那時起開始了首條12吋晶圓廠的擴產動作。隨后,隨著行業新的8吋晶圓廠建成投產,以及芯片行業對顯示觸控芯片進行集成,并且推動指紋識別芯片與顯示觸控芯片小型化設計,華虹半導體才保持了晶圓產品數量增長有限情況下,保障了中國國內多數芯片廠商的出貨量需求。
不過隨著近兩年中國國內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存儲等行業,都對MCU、超級結、IGBT和通用MOSFET領域芯片提出了大量的要求,從而讓華虹半導體的產能再次出現相對緊張的局面,因此華虹半導體再次啟動了擴產動作。
華虹半導體此次新建的12吋晶圓廠屬華虹七廠,仍然采取了行業最成熟的制程設備與量產工藝,主要集中55 nm工藝路線為主,主營功率器件代工,針對的是新興物聯網與5G產品,目標集中在高頻與高功率兩個芯片市場。
華虹無錫12吋晶圓廠建成后,華虹集團下的晶圓代工產能部署如下:
華虹無錫七廠:月產能4萬片12吋晶圓;上海華力微:華虹五廠3.5萬片12吋晶圓和華虹六廠4萬片12吋晶圓,最主要客戶是聯發科;華虹宏力:Fab1廠6.5萬片8吋晶圓,Fab2廠5.9萬片8吋晶圓和Fab3廠5萬片8吋晶圓。
另外,華虹無錫還將視市場情況建二期工廠和三期工廠,而屆時制造工藝節點也將同步提升,三期全部建成后華虹在無錫將有3條12英寸生產線。
目前華虹集團是全球營收10億美元以上的主流純晶圓代工企業中唯一一家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企業,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IC卡芯片供應商,圖像傳感器芯片和功率半導體的制造能力、規模和技術居全球前三,這是華虹實施擴張戰略的底氣所在。
據李星了解的信息顯示,華虹半導體目前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約為1.5%,而中國國內的芯片自給率約為20~23%,因此不管是華虹半導體,還是中國國內的芯片行業,發展空間都很大。
不過,今年上半年,受全球經濟放緩以及行業芯片設計能力提升、以及競爭對手臺灣世界先進取得約二成新產能的影響,華虹半導體的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
華虹半導體的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銷售收入由4.4億美元增長2.5%至4.508億美元,主要得益于平均銷售單價上升。毛利率由32.9%下降1.3個百分點至31.6%,主要由于產能利用率較低、原材料的單位成本及折舊成本增加,部分被平均銷售單價上升所抵銷。稅前溢利由9,920萬美元增加6.3%至1.054億美元。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內溢利由8,590萬美元增加5.7%至9,080萬美元。基本每股盈利由0.083美元減少0.012美元至0.071美元。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凈額由1.095億美元減少9.1%至9,950萬美元。資本開支由1.156億美元增加至3.333億美元。月產能由172,000片增至175,000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