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李星從行業了解的信息顯示,由于面板的產能不斷釋出,以往預測的面板需求因終端市場的尺寸規格上漲,每年將新增約1100~1500萬平米的規律,也終于在中國內地面板廠推到了行業頂點。
從2016年中國國內的面板市場份額三成,到現在的中國國內面板產能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五成,這期間除了三星和LG在6代OLED產能上有新增,LGD的坡州OLED和廣州OLED大尺寸面板有新增產能外,其它的新增產能幾乎全在中國國內的面板廠商手里。
在中小尺寸領域,新增的LCD產能,基本上被顯示屏平均尺寸增大了約1.5吋和全面屏進化兩個因素所消化,而OLED顯示屏的產能,則被蘋果手機所消化。即便如此,JDI的白山工廠仍然停產了,華映也關門了,因為價格戰到了成本線附近,運營成本稍高一點的產線,都挺不住了。
大尺寸面板也不多,雖然從2016年開始,退出的產能約有2000萬平方米,但是2017年全行業約新增產能1100萬平方米,2018年新增產能則達到了約1300萬平方米,而2019年新增產能一下子高達約2100萬平方米。
當2018年大家還沉浸在行業最后一波需求,由手機全面屏和電視平均尺寸增加約7~9吋推動的的大行情中,營收與利潤都達到歷史新高時候,2019年行業可謂是一夜入寒冬,不但中國國內的面板企業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日、韓、臺的幾大面板企業都幾乎同步陷入虧損當中。
而到第二季度,整個大尺寸液晶面板售價快速跌到了成本線附近,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價格也接近了盈虧平衡點。
一時間,面板行業都對現有產能進行了限產保價,到九月初,全行業的限產能超過二成,每個月減少了約為400萬米的產出,但仍然沒能把行業價格拉上來。
據李星測算,在行業沒能找到新的應用場景之前,2018年9月份行業需求的頂點,差不多是現在面板行業需求天花板,也就是全球目前的實際年需求,即便是經濟不放緩的狀況下,太約在2億平方米左右。
在九月份三星把其中一條8.5代線關停,進行技術改造為QD-OLED產線后,2019年的新增年產能也仍有1400萬平方米。也就是說截至目前,全球的現有年產能約為2.075億平方米,仍有750萬平方米的產能是富余的,還有跟三星停產產線差不多的產能是行業富余的。
而明年開始,中國國內仍有新的產能開出,這些新開出的產能,將面臨才一量產就面臨全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
有行業人士表示,往年獲利較好的車載顯示屏,盡管最近二年的年增長率按面積算達到了四成以上,但是由于電視面板的產能富余,導致面板廠全都往車載領域沖殺,車載面板不但沒有因需求增加而價格堅挺,反而在供給富余的情形下價格也接近崩盤。
其中受傷最嚴重的就是華映,這家面板廠在2015年還是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的老大,2016年則是車載后裝市場的老大,占了整個市場八成的份額,然而2017年中國國內面板廠經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殺入車載市場領域后,殘酷的價格清洗首先讓華映倒下,2018年華映大虧,2019年就沒米下鍋,直到最后倒閉。
而據李星了解,在手機面板、電視面板、車載面板全部血戰過后,現在面板廠又全部集體轉向了監視器面板市場,實際上就是盯上了惠科。
惠科原本在監視器市場上以終端廠商的身份,獲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然而隨著惠科也殺入到面板行業,而且還不是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融資能力不如其它上市公司企業,因而成了其它面板廠商下一個盯上的目標。
而當監視器面板也陷入價格戰后,整個面板行業在明年幾乎是全線飄紅,不管躲在哪個領域,都將面對其它廠商的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