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攝像頭模組廠有著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但近年來,大陸攝像頭模組廠掌握一手好牌,加速擴大市場版圖的同時,也直接削弱了臺系攝像頭模組廠商的市場份額,使得其不得不做其他戰略以應對現有的市場現狀。
“出售”、“退守”成為臺灣攝像頭模組廠面臨現實問題后所采用的應對方式。2018年,由于相機模組競爭激烈,考量企業發展狀況,光寶決議將其手機、PC及平板相關相機模組事業部出售。
而與之不同的是,另外一家臺企攝像頭模組廠東聚則選擇了另一種較為保守的應對方式,也因為此,它的市場份額備受擠壓。
國內攝像頭模組廠:伴隨著國產品牌而崛起
攝像頭模組基本上與整個行業的成長掛鉤,而他們對不同的客戶也產生依賴性。韓國的廠商LG、SEMCO等對蘋果、三星的依賴性較大,而國內的攝像頭模組廠商對于國產機型華為、OPPO、vivo、小米等手機依賴性較大。
而近年來,隨著國產手機品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國內的攝像頭模組廠商也迅速崛起。通過IDC發布的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匯總報告,列出的近三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前20名的出貨情況中發現,在全球手機市場占有率上,近三年來國產手機品牌廠商正在崛起。
同時今年QuestMobile發布了2019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半年報告,報告顯示,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上,蘋果依然占據榜首,但地位正在動搖,在智能手機銷量整體下滑的情況下,華為手機銷量強勢、逆勢而漲,市場份額與蘋果的差距縮小至1.88%;國產手機崛起,四大手機品牌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至65.7%。
伴隨著國產手機品牌而崛起,國內手機攝像頭模組廠商在出貨量和客戶端也實現了較大突破。
歐菲光2012年進入影像系統領域,2016年單月攝像頭模組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市場占有率超10%,同年其收購索尼華南工廠,切入蘋果供應鏈,并且獲得索尼華南工廠的160人的研發和管理團隊以及全部技術專利,并且與索尼合作,積極擴產。
2017年年底歐菲光攝像頭模組市場占有率接近15%。攝像頭模組行業在光學領域處于一個中樞地位,一方面要集成鏡頭、濾光片、VCM、CIS等,另外一方面也是價值量最大的環節,受光學行業爆發影響最為直接。2018年由于攝像頭業務增長強勁,歐菲光總出貨量達到5.51億顆。
舜宇光學和丘鈦科技也呈現著與歐菲頗為相似的曲線。舜宇光學在模組小型化廠領先國內其他廠家,且產品線較為高端,2016年—2018年,舜宇光學的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分別為2.70億件、3.25億件和4.23億件,截至2019年11月,舜宇光學的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約為為4.81億件。
在客戶端,其產品更多的出現在國際客戶項目中。早前,智能手機攝像頭模組大部分是由三星電機、PARTRON、MCNEX等韓國廠商供應,而2018年據韓媒《ETNews》報導,舜宇光學將供應三星電子今年下半年上市的中低階智能手機攝像頭模組。
2019年,舜宇光學也為三星多款手機供應攝像頭模組,據了解,除了傳統的攝像頭模組訂單為,在今年三星的旗艦機型GalaxyS10 5G旗艦智能手機中,舜宇光學與Partron一起,為三星Galaxy S10 5G版供應TOF模塊。
同時,在三星GalaxyNote10+5G版、三星A80這幾款機型中,舜宇光學也為其供應TOF模塊。
當然,2016年之后國產機爆發,丘鈦科技的出貨量也得到了釋放。2017年丘鈦科技的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為1.73億件、2018年丘鈦科技的出貨量飆升至2.64億件,而截止11月份,丘鈦科技的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約為3.68億件。
其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攝像頭模組廠商替代國外廠商是一個趨勢,而原本定位與國內廠商相似的光寶就節節退敗,東聚在整個攝像頭模組中也顯得“低調”許多。
競爭過于激烈臺商無奈選擇保守經營
其實,在整個攝像頭模組市場,當國產手機快速崛起之時,隨著光學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內攝像頭模組廠商們迅速做出反應并進行擴張。
而多家廠商擴產后,則意味著競爭將更為激烈,事實上確實如此。有臺灣制造商也直言,國內競爭過于激烈,在同樣一個項目上,一些廠商給出的價格是我們沒法做到的。
當競爭過于激烈,臺灣攝像頭模組廠商無疑顯得“很難受”。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一旦這一點沒法滿足,那么臺灣的攝像頭模組廠商通常會以選擇性盈利方式去經營,因為在出貨量和產品利潤之間,臺灣的攝像頭模組廠商明顯更傾向于后者。
這也就意味著,在競爭過于激烈的攝像頭模組市場,臺灣企業已顯得較為被動,同時有企業或許正面臨著客戶流失的現狀。
不過,從技術端來看,他們依然有著自己的優勢,也因為此,“收購”也成為其他廠商進入攝像頭模組的選擇。
其實,臺灣攝像頭模組“隕落”與整個攝像頭模組競爭過于激烈有關,而大陸的攝像頭模組廠商能夠脫穎而出除了外部的環境、經營理念外,或許與自身的戰略布局也有關聯。
縱觀整個國內攝像頭市場,國內手機廠商的茁壯成長為攝像頭上下游的零部件提供另一個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為了更快的實現市場占有率,他們在上下游產業上均做出了戰略布局,以達到控制成本的優勢。
而反觀臺灣的攝像頭模組廠商,既沒有規模競爭的優勢,也沒有深耕上游一條龍的戰略布局,當大陸廠商運用一些戰術去競爭時,他們無疑頗為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