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行業從2004年跌入谷底再到2014年站在歷史舞臺上,一場長達十年的反擊戰讓中國手機行業重登世界巔峰。
2014年是國產手機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以“中華酷聯”和小米為首的國產手機品牌,在國內外市場直逼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打響了“國產手機”逆襲反擊戰!
一方面,國內一線手機廠商采用高性價比策略,打破了占據國內市場半數份額的壟斷格局;另一方面,小微品牌憑借著高配低價和更接地氣兒的產品,不斷扎根三四線市場,需求突圍。
中國手機行業小微品牌,在手機行業飄搖的十年里,一部分品牌企業從零開始,憑借著對手機市場的把握和產品微創新,在國內手機市場逐漸站穩腳跟,在幾經沉浮的“紅海”中不斷攀爬和成長,最后形成了中國手機市場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據旭日移動終端產業研究所發布的“國產手機出貨量排行榜”統計得出,2014年1-10月,國產手機品牌廠商在國內出貨總計為3.62億部,“中華酷聯”、小米、OPPO和VIVO等一線品牌出貨約占2.4億部,其余中小品牌共計出貨約為1.22億部,占據出貨總量的34%。在對比2013年同期數據發現,小微品牌廠商增長步幅絲毫不遜于一線品牌廠商,同樣上漲了3%。
在中國手機產業跌宕起伏的這十年中,小微手機品牌獲得了階段性成長,雖然在資金、研發實力上與一線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隨著近年手機供應鏈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小微品牌的發展勢頭也異常迅猛,在產品品質,外觀ID上與一線品牌廠商相差無幾,在產品靈活性方面甚至更具優勢。
空間巨大的三四線市場
2012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據旭日移動終端產業研究所發布的“10月份國產手機出貨量排名顯示”,華為、中興、小米、聯想、酷派、OPPO分別占據榜單前十名,打破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一直被為數不多的幾家國際大品牌所壟斷的現象。在2014年上半年全球手機銷量前五的排名中,國產一線手機品牌一舉“攻”下四個席位。
但是中國消費水平將依然呈現多樣化局面,在一線品牌逐漸把重心和注意力轉移到品牌的溢價力和趕超三星和蘋果身上,并積極擴張海外市場的同時,小微品牌以“千元智能手機”為利器,在三四線市場攻城拔寨,獲得了足夠的成長空間。
目前國內大中型城市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趨于飽和,這一點從2014年智能手機增速放緩就可以覺察到。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2013年是中國手機爆發增長的三年,全國智能手機銷量從2010年的5000萬部左右,迅速增長到2013年的3.5億部,其中2012與2013年均出現了翻倍增長,智能手機也占到了全部手機銷量的70%。而到了2014年,全國智能手機銷量只有4億部。
不過國內三四線市場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仍然較低,這對于擁有更大用戶群體的中小型城鎮及農村市場的小微品牌是非常好的機遇。在這類市場中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也相對薄弱,千元機往往是最受歡迎的選擇。
據旭日移動終端產業研究所預計,到2015年,售價低于1200元的智能手機將占據國內智能手機市場46%的份額,整個市場也將進入高速增長期,而以千元為主智能手機市場,小微品牌將會占到70%左右。
運營商助力中小品牌廠商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2014年運營商調整了對于智能手機的產品策略和布局。隨著營改增的出臺,導致了曾經和其關系緊密的一線品牌廠商不得不改變市場策略。
有意思的是,運營商雖然降低了補貼,與一線品牌廠商的距離越拉越遠,但是運營商卻把目光放在了具有潛力的小微品牌身上。
2014年底,中移動召開全球合作伙伴大會,聯合上游芯片廠商、ODM廠商簽署了五模公版項目協議,目的是降低產業研發成本,推動五模手機發展,主要目的是扶持小微手機廠商。
據悉,國內中國電信率先提出公版方案,并應用在EVDO產品的引導上,給手機廠商和整個產業帶來一定的利好。這次,中移動牽頭,聯合芯片廠商、ODM廠商、操作系統廠商、手機廠商,集中產業力量,制定出五模公版方案,包括通用的研發與采購方案等。小微品牌廠商采用五模公版方案,可以減少研發成本,同時還能夠獲得資源補貼,解決了部分資金問題。如果產品性能較高,與中移動在銷售渠道上進一步合作,將大大增加盈利水平。對于中移動來說,推動了產業的繁榮,并實現五模產品的戰略意圖,合作的芯片廠商、ODM廠商、操作系統廠商、手機廠商等都會提升自身的份額,這是一場面向產業鏈的大團購。
借助運營商在渠道方面強大的統治力,小微品牌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大,而隨著手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不斷整合,小微品牌在2015年將會遇到更大的發展良機。
差異化市場競爭明顯
智能手機在經歷了近3年的高速發展之后,無論是在市場規模還是在硬件配置上都已經碰到“天花板”。國產手機更是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也在紛紛尋找實現差異化的最好途徑。
“個性化”需求在消費者眼中的關注度指數直線上升,是否能與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形成完美契合,已成為產品制勝的重要法寶。同時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個性化、多樣化消費將成市場主流。
當今智能手機的熱度已經不再像前兩年那樣火爆。與標榜硬件配置不同,如今手機廠商開始注重應用服務與網絡體驗等細分領域,畢竟這樣才是智能手機融入生活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他們開始逐漸嘗試在軟件和應用中尋求機會。
根據StrategyAnalytics最新發布的市場調查報告,到今年第三季度,Android系統已經攫取了84%的市場份額。在數百家手機廠商持續投身Android系統的情況下,智能手機產品已經很難實現差異化。
所以國內手機市場部分品牌紛紛采用自己專屬的ROM來體現產品的差異化和打造“個性化”需求趨勢,例如小米MIUI6、魅族Flyme4.0、華為EMIUI3.0、OPPOColorOS2.0、vivoFunTouch、錘子手機SmartsianOS、HTCSense6.0,以及專為小微品牌做定制化系統的FreemeOS等等,這些系統更貼近地氣兒,并且增加了豐富的功能,讓原生的安卓系統趣味性十足,這種顯而易見的差異化也正影響著用戶使用體驗感受并且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TCL中國區總裁王激揚曾說到:“手機已逐漸PC化,在硬件方面實現特別大的差異不太容易,但在軟件服務和用戶體驗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在產業整合不斷加劇的今天,國產手機產業野蠻式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到了真正比拼內力的時候了。
“2G時代我們是看著別人跑,到了3G時代我們是并肩跑;而到了4G時代,對于國產手機來說將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對于國內的眾多廠商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要在開局就耗費掉所有彈藥,而是要保持打一場持久戰的戰斗力。
“不要忘記當年波導、夏新、熊貓等國產手機品牌在狹小的利潤空間擠壓下全軍覆沒的教訓。”在市場研究機構艾媒咨詢CEO張毅看來,除了賣硬件之外,國產手機還必須通過拓展服務來創造出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