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京電子漲停,其后連續4個交易日跳空高開,收于漲停板,繼8月15日再度漲停后,于16日再度開盤走高。上海新陽也在8月7日至9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封收漲停板。電子元器件板塊,因“智能穿戴”概念被集體激活,“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領漲板塊諸股,申萬電子行業指數跑贏同期大盤。
A股市場的“智能穿戴”熱炒,系“西風東漸”的全球聯動,美股市場的智能穿戴概念也被資金追捧。在谷歌Glass、蘋果iwatch的帶動下,可穿戴式智能設備漸成全球熱點,穿戴式智能設備產業鏈迅速壯大和完善,互聯網公司和硬件公司紛紛涉足可穿戴式智能設備。
市場調研機構ABIResearch的在今年的研究報告稱,可穿戴設備市場預計在接下來五年將能創造5億臺銷量;瑞士信貸則發表報告預測未來兩三年,可穿戴技術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30至50億美元增長至300至500億美元。智能穿戴極有可能成為繼電視、電腦、手機之后的“第四平臺”,甚至成為“第四金礦”。
500億美元的大蛋糕
隨著智能手機競爭已從藍海駛入紅海,“智能手機平臺”的爭奪已基本塵埃落定。從谷歌到蘋果,從三星到索尼,都率先進入了智能設備的第二季,相繼推出了以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索尼和三星將分別于8月底和9月初推出各自的智能手表。映趣科技聯合創始人李昂對此評價認為,“可穿戴設備代替手機不過是技術和時間的問題。”
所謂智能穿戴,簡單地說,即是一種可以穿在身上或貼近身體并能發送和傳遞信息的計算設備,它可以利用傳感器、射頻識別、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設備,接入移動互聯網,實現人與物隨時隨地的信息交流。
先行者蘋果已經開始大面積注冊iWatch商標;微軟開始對智能手表項目的測試工作;三星公開宣布了公司的智能穿戴戰略;谷歌則以眼鏡設備撬動市場。目前的全球市場上,一些穿戴式手表、戒指等智能設備已經陸續上市,SUGAR公司的新手機則為首飾手機。SUGAR中國區負責人Times表示:“未來公司推出來的穿戴式智能設備可能會是衣服的布料,眼鏡或者手表,它將監控你的健康狀況,連接至云端,鑒定你的身份,支持支付,取代信用卡。”
在中國,率先撬動智能穿戴這塊蛋糕的,并并非IT硬件公司,而是百度、果殼等互聯網企業。早在今年6月,百度便聯合咕咚網于推出了一款名為“咕咚手環”的智能可穿戴式設備,該手環是一款運動健康設備,可記錄消耗卡路里、行走距離等,并能通過與百度云結合,將相關數據實時上傳。在互聯網企業的帶動下,中國的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也開始籌謀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
8月8日,深圳映趣科技在北京正式發布inWatch智能腕表,早于索尼擬于8月底發布的索尼SmartWatch第二代產品。據產品宣傳的廣告資料,智能手表可以與手機配對,配合藍牙用手機處理來電、接聽和回電功能,甚至可以查閱短信、郵件和天氣,即使是新浪微博和人人網等社交媒體,也可以在智能穿戴上查閱。
李昂認為,智能穿戴取代現有的手機還將經歷一個很長的時間,但卻是大勢所趨。“就像智能手機代替功能機一樣,這是一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包括手表、眼鏡等多個可穿戴設備一起綜合實現的功能來代替手機。”
相較于手表,以谷歌眼鏡為首的智能終端,因功能更豐富、獨立性更強等因素,有望成為智能穿戴的終端產品,并進一步成為繼電視、電腦、手機之后的“第四平臺”。緊跟谷歌步伐,中國搜索引擎龍頭百度也正在設計一款可穿戴的眼鏡設備,起名為BaiduEye。新浪科技援引某未具名人士消息稱,Baidu-Eye工程樣機已經開始測試,該產品配有液晶顯示屏,能夠識別圖像,也支持語音操控。
2013年年初,市場調研機構ABIRe-search的研究報告稱,可穿戴設備市場預計在接下來五年將能創造5億臺銷量,2018年,蘋果iWatch出貨量將增至4.85億。2013年5月,瑞士信貸發表報告預測稱,在蘋果和谷歌的拉動下,未來兩三年,可穿戴技術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30億-50億美元增長至300億-500億美元。
電子板塊全面激活
智能手機的風領全球后,蘋果成為行業的龍頭,對于A股市場而言,也一度引發了“蘋果概念股”,帶動了萊寶高科、歐菲光、長信科技、安潔科技等零部件巨頭在連年熊市中逆勢彌堅的市場奇觀。智能穿戴的概念及其未來廣闊的“錢景”,這一次再度引爆了A股市場的電子元器件板塊。
盡管智能穿戴的概念,在中國由百度等互聯網公司打響了第一槍,但細化到產業鏈投資的角度,中國受益智能穿戴概念的上市公司仍然是硬件廠商。光大證券研究報告稱,由于可穿戴設備的外在形態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機等傳統硬件產品,這些產品在硬件方面的變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鏡側重于光學方面的創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機的縮小版,并加入更多傳感器以讀取人體脈搏等信息,部分廠商也可能在腕帶處采用柔性化硬件設計。
研究人士認為,硬件上的機會確定比較強的就是在FPC(柔性電路板)、柔性屏和MEMS(微機電系統)這些領域,當然還有傳統的電池、通信模塊等,如果公司能夠直接切入蘋果等巨頭的產業鏈體系當然是最好的,不過中國廠商的快速跟進也有望創造更多的產業鏈訂單。
據中國微納技術俱樂部會長王懿介紹,各類傳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將成為傳感器的研發方向,未來可穿戴產品終端前景的發展將取決于傳感器等產業鏈上游技術的提升,MEMS創新應用將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源泉。事實上,MEMS傳感器已是可穿戴設備產業鏈中的點金石。MEMS被稱為微機電系統,主要包括傳感器和執行器兩類,廣泛應用于汽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可穿戴設備。
在A股上市公司中,歌爾聲學率先涉足MEMS傳感器。據該歌爾聲學證券部人士介紹,公司很早就開始研發MEMS產品,目前MEMS麥克風產品已推向市場,主要是面向國際。漢威電子、士蘭微也及時捕捉到了市場熱點,正積極研發可穿戴應用傳感器和加速傳感器。不過公司在受訪中,均未透露具體研發以及正式推向市場的時間表。此外,德賽電池有望切入谷歌眼鏡供應鏈,北京君正、中穎電子涉足可穿戴芯片,環旭電子可以供應無線通信模組,超華科技則具備柔性電路生產的工藝研究基礎。電子元器件板塊可謂是因智能穿戴概念,而被集體激活。
繼物聯網概念后,智能穿戴成為“物聯網”概念中第一個細化概念,已經從概念走向了市場。而物聯網概念之于電子元器件板塊,也由時間證明了并非如“世博會概念股”等僅僅是一陣風似的熱炒,而是扎根于相關板塊,成為主流機構認可的“新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智能穿戴的,不僅僅是電子元器件上市公司。8月16日,開盤沖擊漲停的九安醫療,是一家天津的醫療設備制造業上市公司。7月18日,該公司i-Health系列產品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自2011年推出該系列產品以來,公司的產品已經從移動互聯血壓計發展到了體重計、血糖儀、血氧儀、運動記錄儀等。不過,因公司的iHealthAM3剛剛在美國上市,公司也強調稱,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以及產品的銷售、盈利情況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不過,對于電子元器件板塊的近期走勢,浙商證券研究員劉遲到也給出了不同觀點。他認為,中國經濟復蘇力度不大,行業景氣度樂觀的消費電子板塊投資機會將出現持續分化的局面,景氣度最確定的細分子行業是光學零組件以及LED背光及照明等智能終端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