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臺灣宸鴻科技集團(TPK)8月29日在福建平潭宣布,即將在福建平潭、廈門及臺灣臺中形成宸鴻“金三角”產業帶,此舉將推進宸鴻觸摸屏制造的更大優勢。
據稱,宸鴻在福建廈門工廠建成全球最大的觸控產品生產基地,所生產的觸控屏產品服務于蘋果、惠普、索尼等40多家量產的觸控產業下游客戶,其中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均選用其產品。
今年2月份,宸鴻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設立宸鴻科技(平潭)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生產規模等同于廈門全部工廠的產量總和,并形成廈門基地生產手機觸摸屏為主,平潭基地生產大尺寸的筆記本、平板電腦及電視觸摸屏為主的產業格局。
據宸鴻平潭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平潭工廠8月已開始進入設備,9月進行生產調試,計劃最終在10月投產。到2014年,平潭工廠的中大尺寸觸控模組綜合產能將提升至每月140萬片。
目前,宸鴻已和多家客戶簽訂長期供貨合約,新廠產能已被訂滿。
宸鴻構筑兩岸“金三角”產業帶實現參與全球競爭的成本優勢正在累加,目前,福建平潭與廈門均有與臺中建立有海上便捷通道,加上閩臺間空運便利,其企業的綜合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宸鴻構筑兩岸“金三角”產業中的臺中工廠,主要生產強化玻璃,在材料上呼應廈門、平潭的工廠。
分析指,閩臺信息產業的不斷合作,亦使得該省信息產品制造業快速發展,臺商投資信心增強。
今年前7月,福建信息產品制造業累計完成產值222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外商與港澳臺投資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746.6億元,占行業比重78.5%,產值比增9.3%。
觸控面板大廠F-TPK宸鴻的危機與挑戰
觸控面板大廠F-TPK宸鴻今年6月營收及整體第二季業績表現低于預期,引爆市場超多想象空間。一方面蘋果訂單流失后、哪些客戶訂單規模足以補上,讓人好奇。一方面新技術紛紛崛起意味著新競爭者接踵而至,到底TPK宸鴻還能招架多久,讓人擔心。再加上原本備受看好的觸控筆記型計算機應用,如今新機種乏善可陳、消費市場反應冷清,TPK宸鴻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命運轉折點。
蘋果Apple曾經是TPK宸鴻最大客戶,營收比重高達7成以上,當時蘋果兩大熱門商品iPhone和iPad都采用TPK宸鴻的G/G雙層玻璃結構投射電容觸控技術。后來蘋果iPhone 5轉頭采用日廠in-cell內嵌觸控技術,iPad mini改用日本寫真的單層薄膜觸控技術,據說最新iPad可能也會改采薄膜技術,未來TPK宸鴻與蘋果的關系僅剩下薄膜觸控模塊貼合代工業務,蘋果光正式熄燈。
雖然TPK宸鴻近來積極調整客戶結構,客戶總數從過去的20-30家,逐步擴增至40-50家,而蘋果兩大商品的市占率也面對來自韓系與中國平價機種的強烈競爭,不過,缺乏單一強大客戶的加持,仍使TPK宸鴻客戶結構黯然失色。
來自于新世代觸控技術的競爭,則是TPK宸鴻更緊迫的危機。基于行動裝置對于外型輕薄的要求,薄膜觸控技術在沉寂一段時間之后,改良版的薄膜觸控技術(單層薄膜結構、金屬薄膜等等)又重新抬頭、被大量導入眾多新款手機和平板計算機。另外,新材料金屬網絡Metal Mesh觸控技術正加緊醞釀、目標瞄準大尺寸觸控應用市場(筆記型計算機、顯示器等等)而來,熟悉玻璃制程的面板大廠更加快腳步推出技術門檻較低的on-cell,預計2013年下半年觸控面板市場就會更熱鬧。
其中,Metal Mesh已經吸引許多薄膜觸控面板廠商投入,例如洋華、界面等等,尤其中國深圳歐菲光推出的Metal Mesh觸控面板據傳即將于今年第三季量產出貨,初期就是被導入觸控筆記型計算機。
至于面板大廠投入的on-cell觸控技術,除了稍早的AMOLED之外,群創推出的on-cell整合型觸控技術預計將于今年第三季放量生產出貨,華映與凌巨所開發的兩種結構on-cell觸控面板(DLS及OLMS)亦規劃要在今年第三季量產。雖然新技術導入還需要供應商向品牌客戶多多推廣,并且還要其他零組件、機構件配合,但來自新技術、新供應商的競爭,對TPK宸鴻等既有觸控面板廠商而言,終究是不利因素。
盡管TPK宸鴻因應變局,近來也積極發展OGS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不僅花50多億元新臺幣入股達鴻并取得經營主導權,還斥資4億美元在福建興建5.5代線新廠、新產能預計即將于2013年第四季初投產。不過,如果OGS觸控技術未能如預期取得大尺寸觸控應用市場的主導地位,TPK宸鴻關于OGS產能的龐大投資,也不無可能讓TPK宸鴻的轉機變成危機。
TPK宸鴻將在這波挑戰中乘風破浪?亦或觸控帝國就此瓦解?實際的變化發展還必須持續觀察品牌廠商對于產品差異化的規劃與想法,同時也得看新技術和新競爭者本身的量產實力,但相關因素的發展現在都還說不準,卻又不能排除。
宸鴻面臨的挑戰一:面板廠狂推整合觸控
觸控螢幕是近年來電子科技產業亮點之一。市場研究機構NPD DisplaySearch預測,2013年全球觸控模組出貨數量上看15.7億片(臺)、年成長率估達19%,2013年全球觸控模組出貨金額(營收)更挑戰341億美元、年增率上看41%。主要動能來自于智慧型手機螢幕大尺寸化,以及平板電腦市場成長。展望未來,在大尺寸觸控應用(筆記型電腦、AIO PC)帶動下,全球觸控市場可能還有一波高潮。
早期觸控面板市場應用有限、專業觸控廠商在封閉領域內享受高利潤。如今大趨勢成形,不但專業觸控廠商增多,TFT-LCD液晶面板大廠也紛紛改造制程、以“部分”(3-5代線為主)推出各式整合型、內嵌型觸控面板,擠上這艘看來前景不錯的觸控方舟。新競爭者越多,對于原本廠商越不利,當曾經雄霸一方的洋華三不五時出現虧損不再使人意外,至少到2013年上半年還保持高獲利的F-TPK宸鴻能否持盈保泰、特別令人在意。
F-TPK宸鴻過去幾年曾經受惠于蘋果Apple訂單、在熱銷商品iPhone和iPad導入G/G雙層玻璃結構觸控技術而發光發熱,從2009年到2011年營收、獲利呈現飆速成長。直到蘋果先后在新款iPhone、iPad系列產品(從iPad mini開始)改用日廠薄雙面ITO薄膜結構觸控技術,F-TPK宸鴻2012年獲利成長速度出現趨緩,2013年第二季營業利益率更降至上市后新低,第三季營運依然低溫。
其實F-TPK宸鴻早就看到觸控顯示器產業持續變化,加上觸控筆記型電腦新應用可能帶動大尺寸觸控螢幕需求、而OGS單片玻璃觸控技術一度曾被看好是觸控筆電最佳解決方案之一。因此F-TPK宸鴻在2011年斥資55億余元、向友達集團方面買下達鴻近2成股權,順利取得達鴻旗下產能與技術,2013年1月又宣布將投入4億美元資金、在中國福建平潭建設1條全新5.5代線廠(生產大尺寸OGS觸控面板)。
不過,市場變化就是難以預料,原本看好的觸控筆記型電腦發展進程不如預期,加上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在平板電腦沖擊下遭到擠壓、成熟市場景氣復蘇緩慢、中國成長力道趨緩、微軟作業系統改版、品牌廠商觀望,不僅讓F-TPK宸鴻臺中化強新廠和中國平潭5.5代線新廠投產時點遞延到2014年第一季(原訂分別于2013年8月及9-10月投產),達鴻在2013年8月甚至還傳出人力調節(裁員)。
嚴重的還不僅是新產能投產時點遞延。更嚴酷的考驗在于產品技術競爭力能否延續。近1年來觸控解決方案不斷修正、甚至翻新,主要系因為面板大廠熟悉玻璃制程技術,接連推出多款新型態觸控技術解決方案。雖然各家對于新產品技術的名稱說法不一,但總結來說就是整合型觸控技術,將觸控功能整合到TFT-LCD液晶面板,這一來簡化了生產流程、制造工序,二來方便客戶采購。目的無非要降低大尺寸觸控面板模組成本,加速大尺寸觸控應用如觸控筆電、AIO PC發展。
若從近期產業動態來看,F-TPK宸鴻目前面對的重要競爭者,包括全新崛起的觸控新實力(歐菲光、藍思旺、Foxconn集團GIS等等),以及TFT-LCD液晶面板大廠僅用一部份產能切入的整合型觸控技術方案(包括群創、友達、華映、彩晶等等)。
其中,歐菲光以薄膜觸控技術為主,近來不計成本量產供應新材料Metal Mesh觸控面板,并已打入品牌大廠供應鏈。GIS目前主推產品包括薄膜觸控、OGS、Metal Mesh觸控面板,同時還整合集團資源提供客戶完整觸控模組+LCM全貼合解決方案。據傳,GIS新推出的NB用Metal Mesh觸控模組價格可能還低于傳統OGS觸控模組價格,未來若打入品牌系統、放量生產,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
面板大廠的整合型觸控技術則是從早期內嵌式觸控技術、不斷改良演化而來。其中,友達力推eTP整合型觸控技術,目前已開發出11.6寸、14寸、15.6寸NB應用eTP整合型觸控面板。群創推出14寸和15.6寸NB應用標準化觸控解決方案InnoTouch,以及AIO PC應用OGS單片玻璃19.5寸及21.5寸產品。華映同步投入on-cell及in-cell觸控面板,推出4.5寸、5寸(結合2.5D表面玻璃)、5.3寸、5.7寸On-Cell(TOC)觸控面板,以及10.1寸、4.5寸In-Cell(TIC)觸控面板。
宸鴻面臨的挑戰二:高品質技術不再吃得開
“2013年最大的挑戰就是產品快速低價化。”法說會上,宸鴻財務長劉詩亮直言。宸鴻仍然很優秀,相較于友達、群創等面板廠,良率約6成到7成,宸鴻的良率卻逼近9成,這是2012年底它在觸控筆記型電腦擁有逾九成占有率的關鍵。
但是,2013年起,隨著低價手機與電腦開始普及,友達與群創也進入此領域,并推出低于宸鴻兩成價格的解決方案,即便宸鴻有再好的技術,也很難遏止客戶愿意用較低價格拿對手產品的意愿,在比價效應下,造成現在營業利益率狂降的狀況。
先前宸鴻碰過的蘋果抽單危機,是單一客戶事件。這次,宸鴻面對的是客戶消費口味的改變。這是一個產業的典范轉移,也形成比前者更巨大的危機。
現在,價格取代技術,成為新戰場的王道。
隨著各大消費性電子產品吹起低價風,全球智能手機平均價格從2011年的443美元,下滑到2013年的372美元,跌幅達16%;Google、三星也紛紛降價,推出比蘋果iPad便宜100美元以上的平板電腦;品牌廠殺價求生,連帶壓縮零組件廠商獲利空間。
“現在的TPK就像喬丹(MichaelJordan)當年跑去打棒球,即使有一身籃球絕技,也無法施展,因為場上沒有它發揮的空間。”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件制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形容道。
產業的競爭焦點轉移,宸鴻又遭遇來自面板產業的對手友達、群創搶下索尼、惠普觸控筆記本電腦訂單;此外,中國觸控大廠歐菲光也來勢洶洶,祭出更比市價低約3成的價格搶單,緊咬宸鴻不放。
面對殺價競爭,劉詩亮坦承,低價化趨勢的確比想像中來得快。但,對宸鴻而言,要從高階產品轉做低階,就像是倒吃甘蔗,現有的技術、產能規模都足以應付,不害怕對手會追上來。
不過,一位本土券商分析師認為,向來被譽為“touchpanelking”(觸控面板之王)的宸鴻,現在才算是看清事實:“之前NB廠要求降價,它不愿意,認為技術比別人好,客戶用一用不滿意,還是會回來,沒想到后來卻一去不回頭。”未來,它想收復失土,推出的低價“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簡稱OGS),至少得比現有報價便宜兩成,才算有競爭力。
只是,先不談獲利能力,如果宸鴻推出低價方案,是否能保證,它還能維持過去超高的市占率?
宸鴻面臨的挑戰三:決策壓錯寶只能分食訂單
目前看來,難度很高。原因是,觸控技術現在已經走向分歧化,也就是說,宸鴻很難再如過去一般,靠領先技術呼風喚雨。
細數市場現有的觸控方案,從過去宸鴻主導、技術難度高的玻璃貼合,到2012年蘋果iPhone5改采的內嵌式工藝(in cell),還有成本、技術難度較低的薄膜式觸控等……,2007年蘋果與宸鴻合作,推出首臺有觸控功能的iPhone至今,這門還不到7歲的新技術,并未隨著時間過去,逐步統一,反而日趨分歧。
2013年2月,宸鴻董事長江朝瑞面對蘋果變心,力推新研發的TOL(Touch on Lens)技術,試圖走出新路。但,“除了LG和中國的魅族,幾乎沒聽到有什么大客戶用它。”WitsView研究部協理邱宇彬分析。因為TOL采取小量工藝,無法大量生產,加上重視玻璃強度,切割后需要一片片電鍍,成本難降低,當價格成為客戶的第一考量,這樣的技術很難受到青睞。
觸控技術一分歧,只要決策沒壓對寶,就容易流失訂單。例如,蘋果最新的iPad5采取更輕薄的“雙層ITO薄膜觸控方案”(簡稱GF2),面板交由夏普、JDI等大廠供貨,薄膜觸控感應器則是日本寫真負責,宸鴻從主角變配角,僅和鴻海旗下的英特盛分食貼合訂單,重要性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