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觸摸屏基本都是采用外掛式的結構,這種結構的顯示模塊和觸控模塊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器件,然后通過后端貼合工藝將兩個器件整合,但是這種相對獨立的外掛式構造會影響產品的厚度,不符合觸控顯示類產品日益輕薄化的發展趨勢。由此產生了內嵌式觸摸屏的概念,內嵌式結構將觸控模塊嵌入顯示模塊內,使兩個模塊合為一體,而不再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器件。相比于傳統的外掛式結構,內嵌式結構的優點在于:僅需2層ITO玻璃、材料成本降低、透光度提高、更加輕薄;不需要觸摸屏模組與TFT模組的后端貼合,提高良品率;觸摸屏組與TFT模組同時生產,減少了模組的運輸費用。內嵌式觸摸屏又可分為兩種:In-cell技術和On-cell技術。
兩種技術的定義略有差別,但是原則類似,都是將觸摸屏內嵌于液晶模組之中。In-cell技術把觸摸屏整合在彩色濾光片下方,由于是將觸摸傳感器置于液晶面板內部,占據了一部分顯示區域,所以犧牲了部分顯示效果,而且還使工藝變得復雜,高良率難以實現。On-cell技術是在彩色濾光片上整合觸摸屏,不是在液晶面板內部嵌入觸摸傳感器,只需在彩色濾光片底板與偏光板之間形成簡單的透明電極即可,降低了技術難度。On-cell的主要挑戰是顯示器耦合到感測層的雜訊數量,觸控屏幕元件必須運用精密的演算法來處理這種雜訊。On-cell技術提供將觸摸屏整合到顯示器的所有好處,例如使觸控面板更加輕薄與大幅降低成本等優點,但整體系統成本降低的幅度仍然遠遠不及Incell技術。內嵌式的概念最先由TMD在2003年提出,隨后Sharp、Samsung、AUO、LG等公司相繼提出此概念,并相繼公布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技術問題,都沒有能夠實現商業化。內嵌式觸摸屏已經有近10年的發展時間,目前距實現商業化仍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內嵌式觸摸屏代表作未來觸摸屏的發展方向,積極儲備內嵌式技術的廠家會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