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印度無疑是一個大贏家。
印度在大力推行“印度制造”,吸引中國眾多手機廠商進入的同時,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巨額投資,其中電商市場成為最大的收益者。
今年8月,阿里巴巴、富士康、日本軟銀聯合投資印度電商Snapdeal,其中阿里巴巴投資了2億美元;9月,阿里巴巴再向印度電商Paytm投資6.8億美元,亞馬遜也宣布明年將在印度投入百萬美元;12月,印度電商物流供應商HolisolLogistics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近日,國內傳出百度將投資印度電商Mydala的消息。
據高盛集團預計,印度電子商務市場到年底將達到110億美元,2020財年印度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030億美元。
然而,印度去年的電子商務總銷售額僅為40億美元,一年時間,印度電商市場實現了近3倍的增長。
對此,高盛的分析師認為這可歸功于“超出預期的互聯網和手機滲透、電子錢包的使用、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投資、持續打折和更好的決策。”
而印度電商Flipkart的一份聲明中則直接指出電商的增長得益于移動終端,“印度逐漸從一個‘移動為先’的國家發展成‘只有移動’的國家。當前,我們70%至75%的流量來自移動應用。”
調查公司Counterpoint的一項調查表明,2015年第三季度,1/3的智能手機通過Flipkart,Snapdeal及其他電子零售商等網絡渠道售出。
從去年年底至今,印度手機市場火熱十足,國產手機扎堆印度已是眾所周知,在這一年里,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得到迅速增長。
從時間表上也可看出,國產手機小米、榮耀、一加等互聯網手機從去年至今年年初都通過電商渠道進入印度市場。時至8月,幾乎所有國產一線品牌手機均已進入印度,多以電商渠道為主。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看,手機移動終端是印度電商依托發展的主要平臺,更是其爆發式增長的催化劑。
“手機廠商扎堆印度之后,對印度電商是有很大的推動。”國內某手機品牌廠商的運營總監如是說。
中國互聯網手機印度“圈地”
實際上,在手機市場,目前電商渠道所占的市場份額仍然相當小,但是則一直呈現上升態勢。
IDC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之前,印度的電商渠道只占整體銷售渠道的3%,去年上升至12.5%,華為方面認為,今年將會增長至20%。
“我們認為,印度電商渠道發展潛力巨大,我們非常看好。”上述運營總監向《手機報》表示。
據《手機報》了解,該運營總監所在公司在做手機ODM的同時,也有推出自主手機品牌,今年以自主品牌進軍印度,線下渠道、運營商、電商渠道三種模式均有涉及。
“我們今年5月份開始嘗試電商渠道,至今為止,雖然帶來了一定的銷售增量,但效果還是不及預期。”該運營總監如是說,“不過我們看好印度電商在手機市場的前景,所以目前還是以投入為主。”
在他看來,小米、榮耀、魅族等在印度走電商渠道的手機廠商,銷售效果大致也不盡人意,
“據我們了解,小米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跟我們的狀況相似,所以大家看中的都是印度電商的發展潛力。”他說。
據《手機報》了解,金立、聯想等在印度線下渠道發達的國產手機廠商也開始布局電商渠道。
10月份,印度老兵金立宣布與Snapdeal達成獨家代理合作;同月,酷派也在印度宣布與亞馬遜展開合作,首款產品于10月20日在亞馬遜平臺發售;聯想手機LenovoK3Note早于今年8月就已開始在電商Flipkart上限量開賣。
“對于這些傳統手機廠商而言,進軍電商除了多一個銷售渠道外,我認為最主要是看到了印度電商的前景,現在開始提前布局。”上述運營總監如此表示。
他認為,印度手機市場目前的狀況與曾經的中國手機市場非常相像,所以國產手機廠商都不愿意錯失印度電商的崛起。
逃不過的阻礙因素
在上述運營總監看來,印度電商發展潛力固然巨大,但是目前卻也有一些逃不過的阻礙因素。
“印度本土的信息化水平比較低,電腦、平板、甚至于智能手機的普及率現在都不夠高,再加上當地網絡帶寬等基礎設施都還沒跟上。”他表示。
除此之外,多位熟悉印度的業內人士向《手機報》表示,印度電商最大的難題是物流。
即使今年隨著印度電商的增長,印度物流也吸引了不少資金,但不少人依然認為物流是阻礙印度電商發展的一大因素。
“這其實不是物流本身的問題,而是印度交通的問題。”上述運營總監表示。
據《手機報》了解,印度的交通建設非常落后,正如某媒體報道所稱“道路級別低,各種車輛混雜行駛,城市交通擁堵嚴重”。
一位最近去過印度的業內人士曾向《手機報》吐槽:“他們說全國最好的一條道路,在我看來都不及深圳的107國道。”
而據上述人士透露,在印度,從消費者下訂單到收到手機產品,平均需要一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