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手機行業的一則報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曾經的山寨機之王天語手機員工放假、工資停發、公司變相裁員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科技圈!
在此之前,深圳的上游代工廠已經形成了一股倒閉潮,而這次天語手機作為曾經的大型手機終端廠商,陷入如此之困境在手機行業還尚屬首次。可以說,這是手機行業寒冬來臨的第一波寒流。
說起天語手機,給筆者的印象仍舊停留在2008年,當時筆者的第一部手機就是天語的牌子,之后隨著智能手機興起,天語手機除了大黃蜂系列,就再也沒有一款機型出現在筆者的視野當中。而現在天語以倒閉的形式重新出現在眾人的眼前,或許代表著國產手機一個時代的沒落吧。
借此機會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天語的過去,吸取其中的教訓吧。
天語手機的發家史
20世紀90年代,有一家名為百利豐的公司依靠著做手機渠道代理商的逐漸壯大,到了2002年,百利豐成為三星手機全國最大的總代理商,占據著超過50%的份額,在手機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的。但是當時的老板榮秀麗決定放棄做了7年的手機代理商業務,拿出全部的家底2億人民幣成立了天宇朗通公司。
在當時想要生產手機是需要牌照的,而天宇朗通并沒有生產牌照,于是只能以租用別人牌照的方式生產貼牌手機。為了生存,榮秀麗發明了一套全新的渠道建設體系,將更多的利益分配給渠道商。當時代理商賣一部三星、諾基亞手機的提成是50——100元,而一部天語手機則是300——500元。
都說300%的利潤能夠讓資本家六親不認,全國迅速掀起了一股天語熱,從城市到農村,銷售員都殺紅了眼。通過利益綁定渠道代理商讓天語手機賺取了第一桶金。
輝煌登頂國產手機冠軍
2006年4月份,天語手機終于正式拿到了手機生產牌照,從幕后轉到臺前,天語手機此時終于媳婦熬成婆,能夠光明正大的打上自己的標志了。
2007年,走入正軌的天語手機成為國產手機當之無愧的大黑馬。而2007年也成為了國產手機承前啟后的一年,以波導、夏新為首的第一代國產手機早已不復當年之勇,紛紛敗退;而以聯想、華為、中興為首的第二代廠商還默默無聞,只有天語手機在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國際廠商的夾縫中一枝獨秀,全年銷量達到了1700萬臺,登頂國產手機之王。
2008年,天語手機再上一層樓,根據當時的賽諾、易觀等多家調研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天語手機以2400萬臺的總銷量,占據了國內6%的市場份額,僅次于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一時間風頭無倆!
阿里挖坑盛極而衰
在2008年下半年,以蘋果為首的智能手機開始逐步形成潮流,功能機已成強弩之末,而天語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也開始蠢蠢欲動,專門抽調骨干成立了智能手機研發部門。
天語智能手機部門首先選擇了看似簡單的WP系統,但是WP一直就沒有火起來過,看著友商們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天語立馬轉型研發Android手機。因為當時有聯發科MTK提供交鑰匙工程,天語手機在2010年終于研發出了自己的第一款Android手機,如果這時候上市,天語憑借著早期智能手機的高溢價大賺一筆完全不是問題。
但是此時阿里來挖坑了,挖了個什么坑呢?就是那個只聞其聲未見其人阿里云OS跳了出來,當時阿里云做出了OS,但是苦于沒有硬件,相當于空中樓閣一般,所以阿里云OS當時的負責人王堅博士就選中了天語手機,雙方經過一番運作準備進行合并,如果雙方合并成功,將成為國內第一家軟硬結合的智能手機公司。
為了看似美好的未來,天語自斷手腳,砍掉了當時賴以成功的線下渠道,準備全面倒向阿里電商平臺,延遲發售早已準備好的Android手機,苦苦等待阿里云OS。但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半路跳出個小米截了胡,讓主打高性價比的天語手機急紅了眼,將還是半成品的阿里云手機匆匆推向了市場,最后當然收獲了一片罵聲.....
此次事件讓阿里云和天語手機都深受其害,尤其是天語錯過了黃金時機,一崛不振,茍延殘喘到現在,終于支撐不住,傳出了倒閉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