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普出售液晶面板事業給鴻海后,近日松下也宣布8.5代廠將全面停產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這標志著日系面板廠將全面退出大尺寸電視面板市場。
與日本顯示產業每況愈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著我國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先后投產,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產基地。然而,就在我國顯示產業加速沖擊全球頂峰時,鴻海收購夏普,卻讓我國在“最后一公里”變得更加艱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該如何面臨新挑戰呢?
近年來,我國液晶面板產業快速崛起。到2016年,TFT-LCD面板按面積計算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產業總體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扭轉了電視面板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在京東方、華星光電以及中電熊貓等面板大廠的大力布局下,在2018年~2019年中國大陸TFT-LCD產能規模將有望趕超韓國,成為全球第一。然而,在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全球面板產業格局卻悄然發生著巨變。
韓廠策略生變,液晶技術面臨嚴峻挑戰
從顯示技術來看,韓國廠商牟足勁,全面布局OLED。三星在出售一條5代線給我國信利后,預計在10月將關閉半數位于韓國湯井工廠的第7代LCD產線,天安工廠最后一條6代LCD生產線也會擇期關閉。如此一來,三星顯示器的LCD產線將只剩下湯井廠一半的7代線、2條8代線與我國蘇州的8代線。雖然這幾條產線用于生產電視面板,但將來還是會逐漸轉換成OLED產線,三星顯示器逐步關閉大部分生產效率低下的LCD生產線,其本意也是要逐漸退出LCD市場。
實際上,這些年OLED面板的發展勢頭很猛,尤其是在中小尺寸市場,對LCD面板形成了嚴峻的挑戰。根據IHS數據顯示,盡管液晶顯示屏技術仍然是顯示行業的主導技術,但是2016年AMOLED屏幕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將上漲40%
,達到3.95億臺,其營業收入也預計將增長25%。
對于手機OLED面板市場,群智咨詢也給出了較好的預期。群智咨詢數據顯示,三星顯示年第一季度出貨規模超8000萬片,全球排名第一,同比增長超50%。在第一季度發布的50多款智能手機新機中,接近1/3的采用了AMOLED屏幕。去年出貨量最多的是液晶手機面板,京東方出貨總量第一,但是今年卻是三星的AMOLED面板。
而在大尺寸OLED市場,韓國LGD也加快布局。目前,LGD已經投資兩條8.5代OLED生產線,明年上半年還會再投產一條8.5代線。屆時,OLED電視的產能將達到150萬~200萬臺。除此之外,LGD還有進一步關于OLED面板生產線的投資計劃。
韓國廠商加快布局OLED顯示技術,不容小覷。現在我國面板廠商投入巨資建設液晶面板生產線,對于新型顯示技術的布局,我國面板廠商也應該高度重視。在面板業技術革新的窗口期,高端技術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鴻海收購夏普,重塑全球產業版圖
從廠商格局來看,鴻海收購夏普或將對整個顯示產業版圖產生變化。夏普有龐大的面板產能和技術專利,收購夏普的鴻海,將產生強大的化學反應,產業鏈會更加完善,使其整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并拉近與全球頂級公司的距離,特別是三星。在電視面板領域,2017年隨著高世代線量產,鴻海產能會有很大的提升,市場占有率將達到20%,進一步拉近與三星、LG、京東方之間的差距。
在小尺寸領域,鴻海可以直接獲得夏普現有的LTPS產能,而且自己還將進一步布局LTPS生產線,勢必促進整個LTPS產能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OLED面板被鴻海定位為夏普重建的支柱,計劃2018年實現OLED量產。為此,鴻海計劃投資2000億日元到OLED面板上,期望憑借大規模投資追趕三星等韓國廠商。
如今,全球顯示產業呈現出群雄逐鹿的階段,面板廠商的合縱連橫,以及新型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我國面板廠商面臨更大的挑戰。值得欣喜的是,在中小尺寸領域,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廠商不斷加快LTPS生產線布局,和輝光電、天馬等部分AMOLED面板已經開始出貨,并應用于手機;在大尺寸面板領域,我國京東方已經在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上進行布局,華星光電也有望跟進。而在大尺寸OLED領域,華星光電已經在印刷OLED技術上進行研發,若在研發和量產上能夠取得真正的突破,那么我國將在大尺寸OLED領域獲得話語權,并打破LGD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
專家觀點: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秘書長胡春明:顯示產業發展應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
目前顯示產業面臨很大的挑戰,比如產能過剩、技術替代等,但是我認為,挑戰也就意味著機遇。柔性顯示、VR顯示、智能鏡子等產品,雖然現在看起來還不是很成熟,但是這些新的供給正在不斷的涌現,這些是顯示產業面臨的最重要發展機遇之一。我國顯示產業已經具備了領先的基礎和條件。首先,從市場來看,我國是全球電子信息產品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是最重要的制造基地;其次,從技術看,在TFT工藝積累上,我國已經進入了國際先進水平;最后,從產業鏈來看,我國已經開始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上游配套企業,同時也部分實現了材料和裝備配套。
然而,面對這些機遇,我國顯示產業要想快速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第一,我們的產業鏈的協同創新以面板為骨干企業的協同創新的模式并沒有搭建起來,第二,政府在投資上力度還有待加強和持續。
所謂協同創新,是圍繞產業鏈來部署創新鏈,包括上游的材料、中游的器件面板,到下游的終端應用。截至到2015年,我國在顯示產業投資接近5000億元,其中有4000億元以上都是面板投資,上游材料和裝備的投資不到1000億元,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產業鏈還不夠強,所以我國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除此之外,我國還要圍繞創新鏈安排資金鏈,2015年我國已經量產的面板生產線有22條,今后無論是政府資金的導向,還是企業的創新發展資金導向,一定是在面板技術上,以面板骨干企業為核心,向上游材料和裝備來延伸。
華星光電副總裁車漢澍:“四部走”戰略路線應對顯示行業新格局
盡管液晶面板屬于高度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型產業,但是這些年廠商投資建廠依然熱情高漲,這使得我國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一枝獨秀,蓬勃發展。鴻海收購夏普,是今年顯示產業的重磅消息,這場收購對于我國面板產業會有一定的沖擊。鴻海收購夏普后,將在2018年之前量產OLED。雖然有人認為,夏普此前沒有OLED的積累,夏普也幾乎是一個遲暮的老人了,不足為懼,但是我并不這樣認為。這些年包括夏普在內的日本消費電子企業都出現了巨大的困難,但是夏普的技術實力不容小覷,后發之勢依然十分強勁。夏普擁有LTPS和IGZO關鍵技術和專利,在OLED還沒有大行其道之時,LTPS和IGZO是最熱門的技術,它既能占據蘋果這類重要客戶供應鏈的戰略高地,又能為OLED做一些技術儲備。收購夏普后,我認為今年鴻海5.5代線以上產能占比將增到20%,重新拉開和京東方的差距,和第二位的三星也相差無幾了。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華星光電會堅定地按照既有的“四部走”戰略發展。華星光電要在效率、產能、良率,經營、產品等方面形成優勢,在開拓新應用,專利運營,包括參與標準制訂等方面加強實力,最終達到產業鏈的整合和生態融合的實踐布局,這是華星的戰略發展之路。在華星光電的未來5年規劃中,包括了AMOLED及柔性顯示在內的發展路線。
未來,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會避開與我們的正面較量,也就是不會在8.5代線TFT-LCD領域進行正面競爭,而是向其他領域進行發展。但是盡管我國液晶面板發展勢頭很猛,靠群體作戰還行,單兵實力并不強。平板顯示產業確實給予了我們巨大的機會,但是也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我國國顯示面板產業挑戰和機會并存,現在我們只是在“大”上逐漸做到全球領先,接下來就是要在“強”上更進一步。
群智咨詢張虹:全球面板業形成新“鐵三角”格局
鴻海原本做電視業務的代工,但是目前規模不是很大,2015年鴻海電視代工業務規模市場占有率為11%左右,而且客戶結構相對比較單一,幾乎60%的比例是給索尼代工。鴻海收購夏普之后,將整合夏普做電子部品的事業群,勢必對鴻海集團產生深遠的影響,它的實力將得到顯著的提升。
首先,從營業收入來看,2015年鴻海加上夏普營業收入達到1630億美元,位居全球高科技公司前三位,僅次于蘋果和三星。
其次,從大尺寸面板布局來看,群創主攻是40英寸到65英寸產品,夏普基本是以60英寸以上產品為主,鴻海收購夏普之后,將在液晶電視面板領域形成有效的互補,使其整個產品線更加完善,而且客戶資源也可以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值得注意的是,夏普一直和中國電子有密切的合作,未來鴻海集團也有望進一步加強與中國電子的合作。
最后,在小尺寸面板市場,鴻海在我國臺灣、大陸以及日本都有所布局。從全球主流的手機品牌廠商的面板供應鏈結構來看,夏普主要為OPPO,小米,魅族、中興、樂TV這些全球知名的品牌廠商供貨。群創主要是華為、中興、TCL品牌供貨。鴻海收購夏普之后,有助于鴻海手機代工客戶進一步成長。
目前全球顯示產業呈現出“三國四地”的格局,從營業額來分析,2014年和2015年全球主流面板廠商的營業額已經超過千億美元大關,國大陸營業額呈現大幅增長,說明中國大陸顯示產業在這幾年有一個飛速的增長過程,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逐步增強。從面積來看,中國大陸主流面板廠商的出貨面積2015年同比大幅增長44%,而日本、我國臺灣地區的出貨面積也是呈現同比下滑。中國大陸、韓國、中國臺灣新的鐵三角格局將形成,整個顯示產業的競爭將是強者的競爭,競爭勢必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