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引發的印度制造熱潮,今年仍在延續。
去年金立總裁盧偉冰對筆者說道,目前印度市場已經步入到規模競爭階段,以往“邊做品牌邊投入”的模式不再奏效,現在印度市場需要配合大量的廣告投入。自去年vivo重金投資了印度板球聯賽后,同樣也開啟了中國手機品牌廠商的印度燒錢之旅。
據印度媒體《經濟時報》報道,今年第一季度,樂視、vivo和OPPO等中國企業在印度投入的廣告費總額達到25億盧比(約為2.5億元人民幣),投入規模超過了去年第一季度在印度廣告市場投入最多的電子商務企業。
據了解,在這三家中國智能機企業中,OPPO投入最多,達到10億盧比(約為1億元人民幣)。OPPO不僅投入了電視廣告,還贊助了人氣飆升的“T20板球世界杯”。而vivo今年則在印度投入了8億盧比(約為8000萬元人民幣)的廣告費用。vivo去年砸入巨額資金(具體數字不詳)冠名贊助了印度板球超級聯賽(IPL),今年也將投入巨資,用于在印度地區的贊助和營銷等。
同時,樂視則在印度投入了7億盧比(約為7000萬元人民幣)的廣告費用。其中地面廣告5億盧比,線上廣告1.5億盧比,室外廣告5000萬盧比。
這兩年來,中國手機市場增速放緩已經成為不爭事實,品牌廠商也一直在尋租海外市場,希望找到新的市場增長點。對于印度市場而言,中國品牌廠商并不陌生,當年的基伍、百立豐等手機品牌曾在印度大殺四方,一度超過三星和諾基亞等大品牌,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王者。
然而時隔境遷,當前的印度市場早已今非昔比,雖然想象空間仍然巨大,但是同樣將面對印度本土品牌的強勢狙擊。盡管以Micromax、LAVA、INTEX等廠商為主的本土品牌在供應鏈上嚴重依賴中國,但不可否認的是,本土品牌已然成為印度手機市場最為重要的一股勢力。
雖然有人認為,現在的印度像極了五年前的中國,但是曾經在中國百試不爽的高舉高打的模式在印度能奏效么?巨額資金的廣告投入雖然可以快速的提升品牌效應和知名度,從而和其他品牌廠商在價產品格和產品定位上拉開距離,卡位中高端,但是一輪燒錢圈地過后,歸根結底仍要落地在渠道上。
不比國內,無論線下還是線上,在印度建設渠道都需要投入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重要的是時間成本。
復制國內的燒錢模式并不難,這些一線品牌廠商已經在國內賺取了大量的資本,而印度更需要的是一種復合型的因地制宜策略,不僅是營銷推廣也包括技術專利、渠道管理等等,同樣這樣考驗著中國品牌廠商的智慧。
曾經一位在印度的老兵對筆者提到過這樣的一個觀點,五年內,必定將會有1~2家一線品牌黯然出局。
印度就像一個巨大的“絞肉機”,誰能笑到最后,沒人知道。當年的諾基亞,以及當時在印度市場名噪一時的基伍,印度都成為了其生涯的滑鐵盧。不過正如一位品牌廠商說過的,印度,是一個太容易出成績的地方了,就像是吸毒,讓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