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季度的手機面板缺貨被行業大炒,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品牌終端大量采用In/On-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導致面板廠商的產能降低,交貨期拉長。
近日從終端反饋的信息來看確實如此。從2016年前兩季中國本土出貨量最大的品牌產品布局來看,除了有一款面向運營商半定制化的機型外,其它剩下的全部新開發機型均采用了In/On-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a-SiTFT工藝的面板采用了On-Cell觸控模式,LTPSTFT工藝的面板采用了In-Cell觸控模式。
而三星的OLED手機面板在中國大陸的大賣,也讓華映和彩晶的On-Cell觸摸屏出貨量大增。為了抗衡三星OLED手機面板帶來的沖擊,國內的品牌廠商在OLED手機面板產能和性價比有限的情況下,采用產能提升較快、性價比較高的In/On-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來快速占領市場份額,也是各品牌廠商目前行情下的最佳競爭策略。
進入2016年以來,出貨量靠前的中國大陸品牌終端廠商在增加了In/On-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采購訂單數量后,也就意味著行業對高端GFF外掛式電容觸摸屏的需求被拉低,整個GFF外掛式電容觸摸屏的出貨量增長也陷入停滯狀態。相反,In/On-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得益于結構輕、薄,顯示內容受光學干擾最少,呈現影像效果更佳,成為唯一增長的觸摸屏市場。
另一方面,隨著單層GF電容觸摸屏的市場份額也隨著新興市場的出貨量增長而有所增加,在這些低價電容觸摸屏的沖擊下,外掛式觸摸屏的平均單價也持續走低。盡管由于“去產能化”讓材料成本下降有所趨緩,但行業平均單價仍維持每季環比跌近一成的趨勢。往年觸摸屏與顯示屏的價格下降趨勢差不多同步,2016年的外掛式觸摸屏的價格下跌幅度遠超顯示屏的價格下降幅度。
總的來看,2016年中國手機的生產量仍約有一億支的增量,但從手機行業高端機型的布局來看,在消化掉三星新增產的OLED顯示屏,In/On-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的采用量也將有近一倍的增長,完全能夠吞蝕掉這新增一億支手機的市場容量。也就是說,在目前這種行情下,僅從數量上來看,2016年的外掛式觸摸屏出貨數量增長十分有限,GFF外掛式電容觸摸屏極有可能落入衰退陷阱。
隨著觸控顯示技術的成熟,行業很難有突破性創新出現在面板行業,讓終端品牌的機型設計,很難在外觀上有新的進展,這也是在看“臉”的時代,蘋果手機也被認為創新停滯的原因之一。在缺少新功能與新結構的情形下,采用In/On-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來解決顯示分辨率增加后的顯示效果,以及提升品牌形象,讓外掛式觸摸屏廠商不得不面對整體市場出貨量增長停滯與整體市值由增長轉入下降的產業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