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搜狐科技發起的《調查:如何看全球通信市場接二連三的專利訴訟案?》截止7月17日閱讀量超過20萬,其中1707用戶投票結果顯示,93%投票者認為,以華為為代表的中企開始走向海外,這代表著中國專利意識的覺醒,代表著中企世界范圍內的主客易位;
但是在高通起訴魅族事件中,97%用戶認為魅族應給高通交一定的專利費用達成和解。
93%用戶認為華為起訴三星勝券在握
知識產權體系規則一般由歐美巨頭制定,常見海外企業起訴國內,你對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知識產權競爭有什么看法?
對華為起訴三星事件結局有什么看投票中,93%投票支持華為近些年來在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專利研發,連蘋果也需要支付巨額專利授權費用,這次敢于率先起訴三星相信勝券在握。同樣有93%投票者認為,以華為為代表的中企開始走向海外,這代表著中國專利意識的覺醒,代表著中企世界范圍內的主客易位。
僅有6%投票者認為,三星在通信行業內具有相當實力和影響力,最后極大可能是以雙方達成專利交叉授權和解為結局。對于網絡上有少數負面聲音認為華為起訴三星只是在“品牌作秀”,有超過98%投票者認為,這不是一場品牌作秀。從HTC專利戰敗訴蘋果后的一蹶不振可以看出,專利戰的兇險遠遠超出企業想象,華為只有在有專利硬底氣的前提下才敢于率先發難。
97%投票認為,華為起訴三星事件對中國企業擺脫山寨標簽、走向海外有巨大促進作用。
97%投票者認為魅族應給高通交專利費用
高通方面認為,“魅族在未獲得許可的情況下使用高通技術,不僅違反法律,而且對那些誠信經營、尊重專利權的被許可廠商更是不公平的,最終必將損害移動生態系統和消費者的利益。”
具有爭議的是,手機價格不會變動,但這筆錢歸根到底會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對于國外專利公司對中國施壓的問題,vivo副總裁首席市場官馮磊認為“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不是某個品牌廠商的問題,高通跟vivo也在溝通過程中。目前,中國手機行業跟美國企業之間的博弈,前一段時間雙方進行了協調,至于最終以什么樣方式解決,就看溝通結果。
然而,對高通起訴魅族事件結局,有98%投票者支持,高通在通信領域內技術實力強大,對魅族勝訴持悲觀態度。97%投票者認為,魅族應該給高通支付一定的專利費用,求得和解。93%投票者人認為,中國企業應該更加尊重知識產權并支付合理費用用于知識產權許可和開發,這才是企業發展的長遠之道。
98%用戶認為我國知識產權水平處于初級階段
中國手機企業走出去會經歷各種挑戰,如此次魅族被高通起訴,此前小米在印度被起訴侵權等,你認為中國手機企業跨過這條坎的最佳方法是什么?98%投票認為,加大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投入,增強自身專利硬實力,類似華為的專利布局。
中國企業是否該提升知識產權意識?調查顯示,98%參與者認為,我國知識產權整體發展情況尚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更多企業和科技從業者一起進行努力。4%投票者認為,中企在知識產權競爭中雖然取得巨大進步,但整體欠缺經驗;3%投票者認為,無論是華為起訴三星,還是高通起訴魅族,都只是知識產權在企業間的利益交換。
國家力量的核心支撐是科技創新科技,而從中國經濟轉型到中國產業升級的核心是知識產權保護。在專利訴訟,96%投票者支持,中國法院要敢于給出美國法院那種動輒上億美元的判決,支持國內企業合理訴求,3%參與者認為,中國司法要遵循歐美制定的知識產權游戲規則,多考慮國外企業的感受。
觀察:
民意“公投”與法律公正性驚人一致!
北京市維詩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安進表示,知識產權應該受到尊重與保護,這不僅是中國法律的規定,也是全球通用的法律規則,而且這不僅是法律問題,也是經濟規律的要求。
在高通與魅族的問題上,美國高通因為其涉嫌壟斷去年被中國發改委罰了60.88億元并做出整改。現在,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FTC)宣布,經過對高通長達17個月反壟斷調查之后,準備罰款最多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9億元。這也創下了韓國反壟斷罰款的最高紀錄。然而,民眾投票沒有偏向魅族,認為應該向高通繳納合理的專利費用。甚至自媒體還有過激言論,魅族沒有錢就學習諾基亞退出手機市場云云。總之,知識產權的概念已經在民眾中落地生根。
另外,中國手機整機廠商,應該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從事基礎技術的研發,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從而在產業談判中獲得一些談判地位,而不應只盯著產品的銷售和市場占有量。華為與三星的知識產權訴訟問題上,公投一邊倒向華為,華為是中國企業只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華為在研發上每年投入在營收15%以上,在過去10年中華為累計投入超過400億進行研發。
在國際專利問題上,華為絲毫不吝嗇。記得今年1月14日,華為與其主要競爭對手愛立信簽署了全球專利許可協議,市場對此測算,華為要向愛立信支付30億美元專利費用。任正非對此事卻十分欣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通過與愛立信簽署協議,我們買到了一張通往世界的門票。”
由此可見,華為起訴三星不只是保護自己的研發成果,更重要的是讓整個產業鏈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炒作作秀,因此,值得中國企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