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等到現在,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已經迫不及待要將夏普收入囊中。8月12日,鴻海集團和夏普同時宣布,已經通過了中國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當天鴻海向夏普出資3888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獲得其66%股權,比起4月60億美金的報價縮水了36%。這是由于夏普期間爆出了30億美元潛在債務,公司已經資不抵債,讓郭臺銘憤而砍價。
大屏8K時代的到來將繼續放大面板價值,郭臺銘這筆投資絕對值回票價。
夏普CEO高橋興三已于8月12日辭職,如外界所料,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將出任夏普新CEO,下一步就是組建新管理團隊、裁員、合并工廠,用臺式準軍事化風格重整夏普。
戴正吳2016年5月說,鴻海對夏普的重組將裁員7000人,夏普在全球擁有4.3萬名員工,裁員比例為16%。據日本媒體報道,夏普已經對白色家電、電視機和移動電話部門進行大規模重組,從去年底至今夏普已有3000人離職,液晶部門領導人方志教和7月跳槽到了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出任副社長,而JDI正是夏普主要競爭對手。
雖說裁員不可避免,但如果人才流失太多,鴻海買到的只是“空心”的夏普,38億美元的收購價是否還值得?
“屏幕的含金量”
今天的夏普已非昨日景象,38億美元對夏普來說是活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7月29日公布的夏普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當期營收大幅下降31.5%,虧損274.52億日元,約合2.66億美元。夏普股價一度跌至每股87日元,低于鴻海通過第三方配股增資認購夏普股票的每股88日元,郭臺銘差點就做了賠本買賣。
夏普的含金量有多少?雖然日本政府一開始不想賣,但夏普在業內的地位其實已經大不如前。“過去總說技術封鎖,現在已經沒什么可封鎖了。以前夏普六代線要合資大家搶,現在光中國大陸就有十幾條生產線,該進來的都進來了,10代線都沒人搶。”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評論說,“夏普現在還值這么多,錯過鴻海,以后很難賣到這個價了。”
2017年蘋果即將在新iPhone和iPad上采用OLED屏幕,這一技術目前由韓國廠商占據領先地位。鴻海旗下的富士康是蘋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廠,要想成為蘋果的屏幕供應商,鴻海迫切需要夏普的OLED技術儲備和資源。
郭臺銘稱,收購夏普后富士康將有能力在2017年生產OLED屏幕。除了OLED,夏普在液晶上擁有從4代線到10代線的全面布局,買下夏普后鴻海還能快速切入大尺寸面板市場。
“夏普的產能在業內排第六、第七名,比起產線,專利應該是鴻海更看重的。鴻海在大尺寸液晶上沒有技術和人員儲備,夏普進來之后能接到更多訂單。”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說。華星光電董事長薄連明認為,要繞開專利壁壘,買下夏普是鴻海的最佳選擇。
夏普同時擁有彩電業務,奇怪的是它的面板并未和整機形成合力,反而雙雙衰退。夏普已經撤出了在歐洲和北美的彩電業務,在中國市場地位也日益邊緣化。反觀三星、LG和TCL,面板都加大了整機的競爭力。比起制造能力,夏普更需要鴻海強大的銷售支撐。
在保留原有管理團隊的前提下,鴻海整合夏普難度不大,畢竟這一行主要的技術都在設備上,管理只是一部分。不過鴻海只是代工廠,自己并不生產電視,郭臺銘能否找到足夠多的客戶消化產能?
“供不應求,面板業迎來史上最佳”
現在看來,這已經不是問題。
4個月前,鴻海決定收購夏普時,整個液晶面板產業正陷入產能過剩的尷尬,僅中國大陸就有十幾條高世代生產線。2015年下半年起面板價格一路走低,到2016年4月40吋液晶面板價格為79美元,55吋只有175美元,比一年前下跌60%,幾乎是歷史最低點。
當時業界擔心鴻海收購夏普,新的產能釋放會加劇價格下滑。沒想到僅僅4個月后,供求關系作用下價格就開始回暖,現在40吋面板的價格飆升到了100美元,55吋為182美元,32吋也從4月的54美元漲到了68美元。
雖然第三季度是彩電業傳統旺季,不過價格從8月就開始飛漲還是出乎意料。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等尺寸液晶面板缺貨幅度高達200萬到300萬片,占總需求的15%以上,預計每月價格漲幅將達到3到5美元。臺灣廠商友達和群創都在增產應對。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說,這種供不應求的盛況是2007年以來的第一次。
價格越來越低,屏幕越來越大,清晰度越來越高,這是彩電業無可爭辯的主旋律。中怡康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55吋電視成為銷量第一,占比達到22.7%,增長超過60%,4K超高清電視的滲透率接近40%,在65吋以上市場更高。本屆巴西奧運會首次采用了8K直播,8K登陸的速度比預想中更快,這意味著面板業迎來了巨大的升級空間。
鴻海已經準備在高雄投資880億建立小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以滿足蘋果的要求,但僅僅依靠蘋果是不夠的,鴻海需要在全球市場贏得更多訂單。
“鴻海最靠譜的新產業”
鴻海剛剛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本季營收下滑5.2%至294.5億美元,凈利潤同比下滑21%至5.66億美元,毛利率只有6%,凈利率為1.92%,創12個季度來最低。這個水平遠低于外界預期,當天鴻海股價下跌3.69%。
外界認為,蘋果iPhone的銷量下滑拖累了鴻海集團,后者旗下的富士康是蘋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廠。2016財年第三季度蘋果營收、凈利雙下滑,營收為423.58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96.05億美元,凈利潤為77.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77億美元下滑27%。蘋果在大中華區的營收降幅達到33%,失去了蘋果第二大市場的地位。
鴻海不是唯一受蘋果拖累的公司,蘋果的另一家屏幕供應商JDI第二季度虧損了1.15億美元。
郭臺銘在6月份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稱,公司面臨艱難的商業環境,將專注于投資下一代技術,其中就包括液晶面板和OLED。
郭臺銘早就希望擺脫對蘋果的依賴,這些年鴻海嘗試過做手機、電動汽車、零售和電子商務,2016年6月鴻海最新推出了金融在線平臺做供應鏈金融,同時涉足P2P業務。但這些轉型都收效甚微。
38億美元拿下夏普后,鴻海在液晶面板上突圍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就在收購夏普之前,富士康剛剛向深圳的一家液晶模組生產商投資2000萬美元,意在布局整個顯示產業鏈。
2015財年鴻海集團營收為44830億新臺幣,約合1354億美元,同比增長6%,為近年來最佳,但低于郭臺銘此前設定的10%目標。按照他的計劃,鴻海要成為營收10萬億新臺幣的巨型企業,夏普是重要的增長引擎。
不過鴻海依然面臨激烈的競爭。2016年下半年起更多大尺寸面板廠將開始量產,比如京東方在合肥的10.5代線和福州8.5代線,惠科在重慶的8.6代線,中電在咸陽的8.6代線等等。同時各大廠都在增加55吋以上出貨量,鴻海能分到多大的蛋糕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