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三星、LG發布有限度柔性手機不同,近段時間不斷曝光的三星、蘋果配備柔性顯示屏可反復折疊手機即將商品化的新聞,卻是真正的讓中國的整個消費類電子制造業莫名的緊張起來,某些程度上已經上升到了產業戰略階段。
此前,不管柔性OLED是如何的改變手機的外觀設計形態,如果只是簡單的實現柔性顯示,再用3D固定曲率的蓋板保護起來,成為一個不可形變的結構件應用在手機上,對國產手機的沖擊其實并不太大。因為你其它的功能件和結構件還是依賴傳統的相關手機產業鏈企業來完成。
但讓中國的整個消費類電子制造業莫名緊張的是,如果可反復折疊的手機再往上突破,成為那種整個手機都能隨意折疊的新型移動終端計算機器的話,那么改變的不僅僅會是各種結構材料,還有與之相應的交互方式。
“這確實是未來中國整個手機制造業產業需要警醒的問題,蘋果用一塊觸摸屏,不但改定了智能手機的發展歷史,還能過這種新型的交互方式延伸到其它電子產品和生產力工具電腦領域。這種改變不但徹底的讓人們的生活與交流方式脫離了原來的傳統手段,催生了新型的移動互聯網經濟,也同時讓與手機制造業相關的很多企業因為這個改變而失去生存空間,被行業清洗掉。”有資深的手機從業人員也對手機報在線表達了同術的擔憂。
他表示,蘋果在結構件上的每一次改變,對于被取代的結構件加工行業來說,幾乎都是一次滅頂之災。“觸控屏取代按鍵,讓很多原來生產按鍵的企業消失;金屬機殼取代塑料機殼,讓很多塑膠件加工企業和塑膠機械設備廠商轟然倒下等等,都有過類似的先例。如果蘋果真正的突破電子產品柔性化,那手機全行業與結構件相關的企業,以及被新交互方式沖擊的功能件相關企業,也同樣會遭遇到與按鍵生產企業和塑膠件加工企業相似的命運。”
中國在整個消費類電子制造來的產業鏈里面,承擔最多的就是這些結構件的生產與制造,而技術稍微復雜的功能器件,中國的生產企業仍然屬于短板,多數需要進口。因此至于外國品牌在柔性電子產品上的突破,最終造成的影響會有多大,他認為就連生產效率最高的富士康僅僅為了組裝蘋果手機,就動用了七、八十萬的員工,而國產手機加起來的出貨量是它的兩倍,再有一、兩百萬的員工組裝手機一點都不奇怪,如果中國沒有掌握柔性電子產品的加工技術的話,行業崩塌,甚至大規模的失業潮在所難免。
“如果按以往的經驗,一個組裝工人的后面,太約需要五到十個產業工人的產出來配套的話,中國不掌握柔性電子產品的加工技術,至少影響千萬級別的產業工人失去工作機會。而且這種影響會與制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加速所帶來的制造業回遷一起,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面對這種從技術上來講,完全有可能真正實現電子產品柔性化的未來發展趁勢,手機報在線對現在行業集中資源力保柔性OLED的產能部署同樣持十分肯定的態度,手機報在線除了積極的在行業中普及與固定曲率過渡產品配套的3D蓋板玻璃先進產能與相關資訊外,同時也對國際上相關的柔性電子產品研發進度持續跟蹤。
“OLED顯示屏的柔性化難題,不僅僅三星、LG已經完全掌握,其它的面板廠商在這方面同樣都有很多的實驗積累。實際上很多的工藝都已經被設備制造商固化的設備的加工工藝參數中,相比器件柔性化的難題來,行業更關注仍然是難題更高的OLED顯示效率和效果兩個終極需要克服的命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全球有經濟實力的面板企業都在瘋狂擴產OLED面板產能,就已經證明規模量產柔性OLED顯示器件來滿足龐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沒有什么大的技術門檻了。
而在實現電子產品柔性化方面,從目前看來,行業普遍認為至少在手機領域,要實現由原來三星、LG的有限度彎曲手機,過渡到可彎折手機是很容易實現的。 首先,柔性OLED顯示器件彎折次數的突破,至少說明顯示與觸摸兩個功能是完全能夠實現柔性化;其次,如果采用內折式設計,工作面在非操作狀態是隱藏在機殼里面的話,現有商品化的3H表面硬度柔性保護層材料,稍做改進也可以滿足高清顯示分辨要求;至于柔性線路板FPC更是成熟的產品,比柔性OLED顯示器件更容易實現可折疊功能。
“至于保護外殼,除了傳統的PI、PE、PU等塑膠類柔性材料都能勝任外,之前蘋果一直在積累FPC貼合在不銹鋼薄片上的經驗,也有行業內從業人員參照蘋果的做法,把柔性OLED顯示屏貼合在不銹鋼薄片上,成功實現的小曲率重復彎折,以及解決掉了耐沖擊變形等難題,同樣可以做為成熟的高強度保護外殼應用。”有資深的手機結構設計人員對手機報在線表示。
“實現產品電子柔性化的關鍵在于兩點:一是體積可以縮小的功能件進行集成化,這個相信隨著芯片技術的發展,要實現不難;另一個就是體積不能縮小,有時反而會需要擴大的器件,特別是顯示屏,要實現柔性化的難度比較大,而這里面最難突破的,就是顯示器表面的透明防護材料。”行業資深材料研發人員對手機報在線表示。
據手機報在線(http://www.manmachine.cn/)了解,透明防護材料要實現柔性化,表面硬度就不能大于3H,但是3H的表面材料硬度肯定容易劃傷,這個難題已經困擾了行業二、三十年了。從供應鏈傳來的消息稱,行業實用的柔性透明光學材料里面,基材都無外乎是PI、PET、PU、丙烯類與硅膠類材料等等。
目前在材料方面研發比較深入的都是日本和韓國企業,它們除了改進傳統的光學膜外,正開研發透明的PI膜材,并做表面可修復的PU材料層,以圖解決掉透明顯示器件的防護材料難題。
不過中國的材料企業目前也沒有放松這方面的研發,有國內資深的膠水材料專家對手機報表示,他們正在從另外一條路徑來試圖突破柔性材料難題。他表示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以膠水涂布工藝來嘗試生產柔性透明材料。其研發方向是通過設計新型的PI、PET、PU、丙烯類與硅膠類等材料分子鏈,通過混和工藝來實現柔性材料的性能突破。
“理論上,除了提供合理柔性外,通過組裝合適分子鏈長度的各種基料,能讓材料本身的內聚強度達到柔性顯示器件最小的支撐強度與搞拉伸強度外,其表面可修復損傷的深度和速度,完全能滿足到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時,顯示2K超高清的需求。”他對這種新型的生產工藝前途還是比較有信心。
“與國外一些企業已經積累了海量不同的分子鏈長度材料的配方與性能配對數據不同,國內企業在這些方面的積累還是相對薄弱。而每設計一種不同分子鏈長度的材料,并把它生產出來,對其進行綜合光學性能與結構性能測試,就需要龐大的資金。而要找到真正合適光學性能和結構性能的單一材料配方,更是需要成千上萬次的測試,因此,沒有海量的資金無條件的支持的話,基本上沒辦法完成,何況還要再進行不同材料的組合測試。”他認為在國內要實現柔性材料的突破,現在的關鍵是投入成本實在過于龐大。
“從應用層面上來說,中國學術原理上的研究基本上能夠應付到消費類電子柔性化的行業需求,但從實際的材料基礎配方、性能測試數據積累、生產工藝突破方面,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的差距還是很大。”他認為現在中國也正在加大對基礎材料研究的投入,以圖縮短與國外同行在時間經驗積累上的差距。但仍然希望行業能像當前集中資源突破柔性顯示器件一樣,來支持對其它材料的核心技術突破。
“國外同行留給中國突破電子產品柔性化的時間不會超過五年,加上不到三、五年市場覆蓋時間,因此電子產品柔性化趁勢所帶來的產業危機,留給中國的時間并不多,如何在這關鍵的幾年內,解決掉包含手機在內的中國消費電子制造業危機,確實到了整個產業應該深刻思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