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似母豬。這句話形容2016年的小米和魅族真的一點都不為過。打開excel表格,把小米和魅族今年發布(以及即將要發布)的機型都梳理了一遍,發現這對生死冤家都發布了14款機型。這可能是種冥冥中的巧合,也或許是商業模式上的必然。2016年,魅族用11場“演唱會”發布了14款手機。如果說集齊七顆龍珠就能召喚神龍,魅族今年發布的手機數量都已經足夠召喚兩條神龍。小米非常相似。小米用7場(也可能是8場)發布會同樣發布了14款手機。
更有意思的是,魅族今年一年發布的14款機型,比過去6年發的還要多——從2009年到2015年,魅族也僅僅只是發布了13款機型。
有人說這是互聯網手機廠商的“新機海戰術”。時光荏苒,真的有些唏噓。當年顛覆中華酷聯的互聯網手機廠商似乎成了當年它們顛覆的對象。
筆者還依稀記得,2011年雷軍在小米1發布時,問對臺下的觀眾,“你們知道為什么蘋果可以一年只出一部手機,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卻不行嗎?”
當時有觀眾回答說,因為蘋果確信這部手機是市場上最好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卻要靠機海戰術分擔風險。那位觀眾因為回答正確,獲得了一個米兔玩偶。雷軍回到舞臺上,繼續說,“我們小米也會向蘋果一樣,堅持精品戰略,每年只打磨好一部手機”。
后來《財經》雜志記者在小米MIX發布會后曾和雷軍有個對話,當時記者問到了有關“聚焦”的問題。
雷軍對此的回答是。五年前,小米十來個人七八條槍,只能做一款。可是當幾億人都在用小米手機時,很難用一款手機適應大范圍的人群。
《財經》雜志記者追問,小米同時在售的機型有11款,但OPPO可能只有幾款,小米是不是不夠專注?
雷軍回答說,當小米在電商上占了高比例后,遇到了成長的天花板,小米需要做線下,為不同的渠道準備不同的產品。當原來單一業務的時候,一年就是兩三款。現在要做多渠道測試,十一二款手機也不算多。
與小米相反的是,魅族副總裁李楠在知乎上面對“如何評價2016年魅族手機全線混亂?魅族是戰略失誤嗎?”一題時,寫下了這樣的答案——是失誤。產品節奏和戰略不如 15 年,不夠聚焦。好在魅族上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扭轉局面需要時間,看明年吧。
無論是雷軍的解釋還是李楠的反思,其實都有其合理之處。
因為從試水渠道的角度來看,小米今年的小米4s、紅米4A都是蘇寧包銷,紅米3X和紅米Note4都有運營商包銷的協議,紅米Pro、小米5s Plus是嘗試線下渠道的產品,小米Max是嘗試巨屏市場,小米Mix則是嘗試新概念。真的數下來,小米的常規產品還是那么幾款,其他的產品都帶有實驗性質。
反觀魅族其實也是如此,魅藍U10/U20、魅藍X這幾款機型都是面向線下渠道的產品,魅藍Max試水巨屏市場,魅藍E是和阿里YunOS合作的產物。實驗型產品較多,再加上和高通之間的專利糾紛,魅族在處理器等核心元器件的選擇上存在掣肘,各方面因素使得魅族的產品迭代速度確實有些偏快。
事實上,和小米內部溝通下來,也確實了解到,今年大批量出新機,就是為了試驗各個產品的市場口碑,為2017年產品打磨做好積淀。所以你會看到,小米5s會因為市場口碑把早期的高光拉絲金屬改成磨砂金屬,這些產品工業設計風格以及技術運用的得失、經驗在明年產品的身上會體現的越來越明顯。
小米、魅族兩家的產品線全線擴張,這是互聯網手機廠商試水渠道的必然結果。尤其是在魅族接受天音投資之后,全面向線下鋪開市場,這帶來了兩個受益,一個收益則是利潤的上揚,魅族總裁白永祥在魅藍Note5發布后曾對媒體談到,雖然魅族在2015年是虧損的,但是2016年是盈利的。這對于魅族而言,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另一個則是銷量的增長。今年上半年魅族銷量1100萬,第三季度銷量為600萬,魅族距離2500萬德銷售目標還有一小段距離,但幾乎可以確定,銷量將會超過去年。魅族在面對 OV、華為怪獸級別般的增長時,魅族還能穩住銷量,確保份額不被侵蝕,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成功了。
但必須注意的是,無論是魅族還是小米,一年發布十余款機型,這都不會是常態。如果要先做猜測的話,魅族2017年的機型數量可能會縮減到7-8款,而小米很可能也將會把砍到10款以內。
因為十余款機型后期維護成本將非常高,如果以每一款機型最短維護周期2年來看的話,后期疊加下來,軟件團隊將要同時維護數十款機型,MIUI和Flyme每周更新的節奏未來將會被打亂。
幾乎可以斷定,2017年小米和魅族都會適當收縮產品線,兩家的產品將會更加聚焦。事實上,白永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談到,魅族目前的策略要做一些調整,2017年肯定要更聚焦,就像大力氣打造明星機器魅藍Note5一樣,就是要一個一個打造明星機器,讓它在用戶端的表現,銷量表現、財務表現各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現,這是要改變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