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新加坡半導體封測巨頭UTAC Holdings(優特半導體)在員工大會宣布上海外高橋工廠關廠,具體賠償方案為N+3。
巔峰時期,UTAC號稱新加坡“半導體”之王。董事會已經根據管理層的建議做出決定,將于2018年初停止USC上海工廠的營運業務,銷售的生產將持續到2017年年底,就將在此后啟動關閉程序。
UTAC Holdings是新加坡上市著名企業——聯合科技有限公司下屬的子公司,中國測試業務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Memory和RF三大芯片產品領域。據悉,優特關閉廠區之后,可能被中國半導體相關基金或公司收購。
最近幾年,新加坡半導體公司一直在走下坡路,賣的的賣、關的關、轉的轉,對幾家世界級公司也絲毫不手軟,新加坡僅有1家上榜2016全球半導體最新營收排名了,曾經的全球半導體重鎮和亞洲橋頭堡光彩黯淡。作為國土面積小于香港只有719平方公里的小島嶼,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二大半導體生產中心,最近幾年,卻陸續關停相關制造產能,這是為何?
半導體TOP10都在新加坡建廠
經過四十年發展,半導體產業已經是新加坡電子工業兩大支柱產業之一,整個電子業產值占制造業產值高達26%。
90年代末期,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成立群聚發展基金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和招商、經商環境,加上可編程器件在新世紀初風行,最具全球化氣氛的新加坡迅速成為半導體產業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1990年代后期,新加坡已經是繼美日韓臺之后的半導體產業重鎮。來自EDB的報告顯示,新加坡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末已經超過300家,分別來自北美、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其中包括40家IC設計公司、14家硅晶圓廠、8家特制晶圓廠、20家封測公司以及一些負責襯底材料、制造設備、光掩膜等產業周邊企業。新加坡半導體的產能在全球的比重已從2001年的6.3%上升至2009年的11.2%。
1990年代,除特許半導體之外,新加坡的50多家半導體企業絕大多數是外資公司,這些企業不僅把芯片測試和封裝技術引入新加坡,HP公司在1980年代率先把芯片設計中心引入新加坡,這是HP在亞洲的第一個芯片設計中心。
1985年,SGS-Thompson成為第一個在新加坡設立前端晶片生產基地的半導體公司,1987年,HP公司又在新加坡設立了第一個海外晶片生產制造廠。
1993年,由TI,HP,佳能等聯合投資的DRAM公司新加坡技術半導體建成,帶動了新加坡半導體技術的升級。為推動半導體產業的國產化,新加坡還在1991年成立微電子研究所IME,通過承接政府以及國內外企業的項目,提升新加坡本國的半導體設計生產能力。
不僅如此,IME還在促進產業合作,組件產業聯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為了支持半導體產業,新加坡政府還在1990年代末建立起擁有20億新加坡元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
提到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還要特別提一下特許半導體(Cahrtered Semiconductor Manfacturing CSM)。這家成立于1987年的半導體公司,大股東是大名鼎鼎的淡馬錫,一度是臺積電,聯電之后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廠,2009年被美國GlobalFoundries公司收購。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特許半導體在新加坡擁有6座晶圓廠,包括2005年落成的300mm晶圓產線,其他都是200mm晶圓產線。特許半導體的客戶包括了AMD, IBM, Infineon, 三星和Agere等。
目前,新加坡比較大的半導體制造公司包括:SSMC、UMC、GF等。SSMC是飛利浦NXP和臺灣TSMC臺積在新加坡的合資公司,主要是生產8寸200MM晶圓;UMC是臺灣聯華電子在新加坡的分廠,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晶圓代工廠;GF是GlobalFoundaries半導體芯片代工廠。
號稱東方硅島,薪水很誘人
從IC設計、芯片制造,再到封裝和測試,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產業生態環境,來自全世界半導體大廠幾乎都已在此設廠,緊密的產業鏈條不但為企業找到了產業定位,同時也在加速產業的全球一體化進程。
全球諸多半導體企業亞洲總部都設在了新加坡,這其中包括半導體大廠ST,射頻大廠安華高科技,分銷巨頭安富利和富昌等。聯發科早在2004年就在新加坡成立了研發中心,新加坡成為僅次于臺灣新竹的亞洲半導體生產中心。
2010年的數據顯示,半導體已成為新加坡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占電子制造業58%的份額;同時,新加坡半導體的產能在全球的比重已從2001年的6.3%上升至2009年11.2%,由此,新加坡成為了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產業重鎮。
環顧新加坡勞動人口中,半導體從業人員將近3.1萬人,占新加坡從事電子業人口的三分之一,而電子業占新加坡制造業的五成比重,因此新加坡的經濟成長深受半導體產業景氣的影響。
新加坡半導體以薪資豐厚著稱,號稱東方硅島,吸引了大批華人在此從事半導體制造產業。受益于PC組裝全球分工模式,新加坡的硬盤全球產量曾為世界三分之一,電子巨頭豐益國際、偉創力是以新加坡為全球總部的世界五百強。
在制造業中,電子產業又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于化工、交通、生物醫藥等其他產業,新加坡也成為中國務工人員的首要去處。
不是想要嗎?一股腦兒全給你
如今,由于受兩輪金融危機影響,以手機為代表的全球分工模式進入中國時代,新加坡大力轉型發展新興產業,金融、教育、生活醫藥、IT比重不斷提高,新加坡半導體開始剝離資金密集和勞動密集型的重資產。
以2009年新加坡最大的主權基金淡馬錫出售給沙特控股公司格羅方德開始,2011年出售最大IC設計公司安華高科技股權為標志,新加坡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產業鏈所剩無幾,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地位自此不斷下降。新加坡制造業所占GDP比重也下滑至20.4%,低于25%比重。
IC Insights公布的2016全球半導體最新(預估)排名,新加坡僅有1家上榜
據人力資源公司凱利(Kelly Service)最近發布的2016年新加坡職場工資報告顯示,薪酬水平居于前5的行業包括IT、財會、市場營銷、金融以及醫療。由于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半導體行業由于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跌出了前5的行列。與臺灣嚴防死守半導體人才外流不一樣,新加坡對此并無政策上的任何限制。
在中國政府發展半導體雄心之下,無論是政策力度還是市場資本都是新加坡不能比擬的,其半導體工業相繼向中國大陸轉移,長電科技收購星朋金科成為全球第三大封裝測試公司,收購CSM的格羅方德也在中國成都建立12寸FDSOI工藝生產線。
近幾年,陸續有一些半導體企業將亞洲總部遷離新加坡,搬到香港,北京和上海等地,英飛凌亞太總部已遷至中國。
新加坡半導體公司的薪資待遇,已經不能和上海,北京,深圳一些領先的企業相比。新加坡從事半導體事業的朋友已經回到大陸,大陸的中芯國際、武漢新芯和長電科技等,新加坡人和新加坡華人比比皆是。中國各地相繼成立半導體產業基金,正在不斷的吸引新加坡華人人才前來淘金。
而到2020年,全球會新建十數家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大部分將落戶中美歐,與新加坡無緣,新加坡的半導體和電子產業輝煌歷史將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