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魅族年初宣布漲價后,春節過后,小米、努比亞、360等互聯網手機品牌相繼宣布旗下“千元機”漲價,漲價幅度多在100元左右。在互聯網手機模式走紅多年之后,這算是國產手機第一次集體漲價。
對于此次上漲原因,上述多家廠商均表示是受元器件采購成本上漲和匯率波動影響。在去年的線上線下渠道大戰中,線上渠道已經“完敗”,如今消費者敏感的神經再次被漲價撥動,這對主打線上渠道的互聯網手機來說,是挑戰也是機會。
■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
A
市場
“千元機”的漲價沖動
國產手機在人們的印象里一直是“千元機”、“高性價比”的代表。
不過,進入2017年,國產手機廠商們卻開始集體漲價。1月3日,魅族率先打響手機漲價“第一槍”。旗下魅藍Note5漲價100元:16GB售價漲至999元、32GB售價漲至1099元、64GB版本售價不變為1499元。春節剛過,小米宣布紅米4系列手機價格上調,調整后,紅米4標準版售價799元,高配版999元,紅米4A則為599元。
努比亞宣布從2月16日起,旗下miniS漲價,原價1499元,漲價后為1599元。另外,360手機2月15日也宣布旗下N4S驍龍版手機漲價100元,從1299元提高到1399元。
可以看出,本輪逆市漲價的主力機型皆為千元機,而千元機也早已不是某幾個廠商搶占低端市場的價格利器。記者在58同城、轉轉、趕集網等平臺看到,幾乎所有的主流國產手機品牌都有千元機產品發售。事實上,為了充實產品線,擴大市場占有率,國產手機廠商都會大規模量產千元機,所以本輪漲價很可能演變為集體行動。
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今年手機行業的主旋律就是漲價,這不是幾家廠商的選擇,而是整個國產手機行業都得面對的問題;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更是直言,錘子以后不會再推出千元以下手機。此外,從2月中旬開始,榮耀、魅族、360等國內手機廠商將陸續發布新品手機。市場人士預測,本輪密集發布的手機新品除了帶來酷炫的用戶體驗外,還可能集體漲價。
B
探因
“四大件”嚴重缺貨致漲價
既然漲價是逆勢而為,為何眾多國產手機廠商毅然決然地選擇在這個時機?“千元機利潤很低,有的機型甚至賠本賺吆喝。現在不光元器件漲了,人工成本、運營成本也都漲了,所以千元機要漲價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某品牌手機經銷商說。
而魅族、小米、努比亞和360給出的漲價的原因也是一樣:最主要的因素是今年手機零部件的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不斷貶值。
事實上,國產手機廠商的芯片、存儲、屏幕、電池等諸多元器件大都依賴于進口,而從去年下半年整個電子行業出現了元器件缺貨、漲價潮,加上人力成本、線下渠道成本、線上營銷成本等不斷上漲以及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導致眾多的國產手機廠商的成本大幅提升。
去年下半年開始,手機上游供應鏈缺貨的新聞就層出不窮。GfK通信事業部研究副總監金瑞兆表示,在今年年初的這波手機漲價潮中,原材料上漲扮演了主要誘因。在手機的成本結構中,主芯片組、顯示屏與觸控模組、前后攝像頭、存儲模塊四部分占據“大頭”,占到手機整機成本的50%-80%。“四大件”的價格波動,幾乎決定了手機的成本波動。
去年下半年開始,手機屏供不應求,價格幾乎翻了一倍,甚至更高,手機廠商即使“有錢”也難買到“一塊屏”。據悉,中興、vivo、金立等廠商均專程奔赴中國臺灣,與中華映管、友達光電、群創光電等手機屏幕供應商接觸,尋求上游供應商的供貨保障。除了手機屏幕外,其他三大項也均因缺貨導致10%-30%不等漲幅。此外,手機的雙工器、濾波器、晶體振蕩器、電池材料等其他重要元器件,均在缺貨范疇內。
申萬宏源(6.440, -0.02, -0.31%)研究指出,受手機面板、內存漲價和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多重因素,手機至少抬升13%以上BOM(物料清單)成本。一方面是不斷上漲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幾乎是保本甚至是賠本賺吆喝的售價,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漲價就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無奈之舉。
C
影響
“低價走量”模式難以為繼
“線下渠道銷售的手機在定價之初就將渠道營銷等成本考慮在內,對上游產業鏈波動承受度高,但對于主打線上渠道、追求性價比的互聯網手機,這是剔除成本后的定價,整體利潤空間偏窄,上游供應鏈一旦出現成本波動,幾乎就牽一發動全身,影響整體價格。” 中國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認為,受元器件成本上漲影響最大的就是主打性價比的互聯網手機。互聯網手機品牌和產品利潤薄、緩沖空間小,每個細微的成本提高都能招招戳到利潤的痛點。
曾經,線上銷售模式維持千元機的低價優勢,傳統線下渠道則左右千元機的終端價格。現在手機銷售重回線下渠道也意味著廠商對手機定價的把控能力減弱,手機的售價上漲不可避免。
而這波漲價潮是否會影響到今年新機定價?業內人士均表示,很有可能性。OPPO相關人士透露,已上市機型暫時沒有考慮漲價,未上市機型會根據上市時的產品競爭力狀況以及當時的成本狀況再定。金瑞兆則認為,這波漲價潮短期影響大于長期,“目前元器件漲價大部分由缺貨導致,一段過渡期之后,產能不足問題得到緩解,價格自然就會回落,消費者會逐步接受。”
此次漲價潮暴露出互聯網手機追求性價比的弊端,王艷輝認為,這正凸顯出品牌溢價的重要性。不過,除個別幾個品牌外,大多數中國國產手機品牌想放棄性價比仍很難,對于一些手機廠商而言,“放棄性價比就意味著自取消亡。”王艷輝說。
事實上,從長遠來看,這一波國產手機的漲價潮未必是壞事。一味的價格戰和“性價比”已經讓國內的手機廠商束手束腳。低價走量的模式利潤十分有限,導致廠商缺乏足夠的研發費用,也沒有更多的資金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從而陷入發展的惡循環。因此,漲價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將為那些資金緊缺的廠商輸入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