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1 月,蘋果要求代工廠富士康和和碩研究在美國本土生產 iPhone、iPad 等產品的可行性。富士康當時給出了肯定答復。
今年 1 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主席郭臺銘表示,正考慮在美國投資 70 億美元建設一座生產液晶屏幕的工廠。這將會為美國創造 3-5 萬個就業崗位。蘋果也愿意為此注入一筆資金。
但富士康現在卻變得猶豫起來。
3 月 1 日富士康廣州新廠的開工儀式上,郭臺銘對自己去美國投資建廠表示了擔憂。
他擔心特朗普政府很難在幾個月的時間里解決所有投資建廠的相關問題。同時還強調,美國缺少數量足夠多的熟練工人,供應鏈狀況也無法滿足在當地生產 iPhone、iPad 的要求。
在中國,組裝 iPhone 的工廠主要在富士康的鄭州園區,而 iPad 則由成都工廠負責生產。
為了吸引和留住富士康,鄭州政府至少撥出了 15 億美元補貼,用于建造大型廠房和附近的員工宿舍。
在富士康入駐鄭州的前五年里,所有應繳的企業稅和增值稅都被免除。鄭州還降低了富士康繳納的社保和其他應付用工費用的水平,最高減免額達每年 1 億美元。
現在,鄭州富士康每天最多能生產 50 萬部 iPhone。
這樣的高額補貼也是郭臺銘所提到的政策支持。
雖然特朗普也會談及稅收優惠,但他更喜歡用 35% 的進口關稅向制造業公司施加壓力。
這種政策的確起了作用。
今年 1 月初,福特宣布取消在墨西哥建新廠的計劃,準備投資 7 億美元擴大密歇根工廠的規模。通用汽車、豐田等汽車巨頭也更進在美國的投入,削減在墨西哥的擴產計劃。
在這樣的政策面前,企業缺少抵抗力。
但郭臺銘提到的另一個問題是實際的。美國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
根據 2012 年的公開數字,富士康鄭州工廠總人數有 28 萬,而主要生產 iPad 的成都工廠有 11 萬人。當中超過九成是普通流水線工人和低層管理人員。
富士康在招募員工時提出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掌握特別復雜的技能。
根據它的招工信息,流水線上的工人一般分為普通工和技術工兩種。沒有任何經驗的普工從第四個月起可以拿到綜合工資 3800-4500 元(包括加班費),所謂技術工僅僅多 300-600 元補貼。
同等職位,美國當地工人收入大致是中國的 4 倍。但一部 iPhone 的毛利超過 300 美元、組裝費用只有 4.5 美元。面對進口稅的威脅,蘋果可以接受這樣的成本提升。
如果富士康要在美國建一座跟鄭州同等規模的工廠,看起來只需要 28 萬人就可以了。
但實際上所需要的人數要高得多。
無聊的流水線工作留不住人。根據富士康的一位高層描述,富士康工廠平均每月的員工離職率大約有 5%。
也就是說一年下來會走 60% 的員工。工廠要維持規模,需要再招募這么多人代替。
這個數字雖然比一百年前剛發明流水線的福特工廠(一度高達 378%)要低很多,但也比今天美國超市 Costco 一年 6% 高了十倍。
這些耗資巨大的工廠不會只開一兩年。一座起始規模 28 萬人的 iPhone 工廠,如果運作十年,需要累計雇傭 196 萬人。
二戰勝利后,美國通過數十年的全球化已經把資源密集和勞動力密集企業擴散到世界各地。
對比 1955 年和 2013 年美國雇員最多的前五家公司所在的行業會更加直觀。
1955 年,解決最多就業的公司都屬于制造業。
現在最大的 5 家,除了 IBM 以外都是餐飲、超市和快遞這些服務類企業。最大的沃爾瑪在美國員工 130 萬,大約雇傭了 1% 的美國就業人口,但這些人分布在全美各地。
雖然富士康組裝線沒什么技術要求,但要在一個美國城市里聚集上百萬流水線勞力也確實困難。
除了富士康本身巨大的人口規模要求以外。將 iPhone 或 iPad 組裝工廠搬到美國,還牽涉到一個異常龐雜的供應商體系。
蘋果的供應商體系
根據蘋果公開的名單,有 800 多家元器件公司分布在全球各處。組裝作為 iPhone 和 iPad 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它的遷移幾乎會影響到所有的上游廠商。
相比高度依賴機器人生產線的汽車工廠,特朗普要把富士康搬去美國還真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