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貞觀
在中國手機市場,以往依靠價格戰所帶來的快速增長態勢正在消失;手機企業必須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多黑科技產品來爭奪市場。
泉州中院受理的華為公司維權案一審宣判——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三被告構成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的專利侵權,需共同賠償8000萬元。這是華為公司在全國系列維權案中第一個宣判的案件。
華為打贏了與三星的專利戰首仗,當然,它不是第一家獲得專利戰訴訟勝利的國產手機企業。去年5月,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認定,蘋果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外觀設計侵犯了深圳佰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利權,并禁止蘋果在華銷售這兩款手機。然而在一年后,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撤銷了知識產權局的決定”,并確認蘋果公司并未侵犯深圳佰利公司的外觀設計專利權。
實際上,專利戰已經成為手機巨頭們的一種競爭利器。多年來,手機老大蘋果與老二三星的專利訴訟無休無止,雖然蘋果占據了主動進攻態勢,但三星也多次提出反訴。喜歡告競爭對手專利侵權的蘋果,之前也曾經被諾基亞屢屢提起專利訴訟。
手機巨頭們的專利戰,首先在于智能手機的專利收益巨大。根據高德納公司數據,一部售價400美元的智能手機中,零部件成本總額大約在120到150美元之間,而專利授權費用則超過這個數額。因此,手機利潤的高低,取決于自主掌握了多少專利技術,蘋果的高利潤就是如此。如果競爭對手通過抄襲等方式對專利侵權,也就對公司收益造成嚴重影響。
其次,在中國手機市場,以往依靠價格戰、人口紅利所帶來的快速增長態勢正在消失,用戶消費升級、對于手機功能、品牌的注重程度超過價格,這使得手機企業必須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多黑科技性能手機來爭奪市場。
華為、OPPO、中興、小米等國產手機企業都在建立專利庫,華為已經成為最大的國際專利申請者。建立專利護城河,采取專利訴訟,一方面可以強化自身的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形成排他效應,是手機行業領先者對付追趕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是,就“華為告贏三星”案例來看,若將其視為國產手機企業的專利反擊戰,恐怕為時尚早。已有業界人士分析稱,與蘋果和三星在設計、軟件居多的專利訴訟不同,華為是底層通信技術專利的持有大戶。在手機專利戰的核心資源掌控上,國產手機還處于相對弱勢,蘋果、三星乃至諾基亞、愛立信,才是專利大戶。
針對手機專利戰現象,谷歌日前與三星、HTC、LG等Android手機大廠簽訂了代號PAX的專利共享協議,免費共享23萬項專利,所有加入該協議的公司都要同意在任意滿足Android兼容性要求的設備上共享涉及“Android和谷歌應用”的專利。這些專利供成員免費共享。
但谷歌并非活雷鋒,手機廠商想要采用這些免費專利,就不得不預裝Play 商店及一系列Google 應用,這就加強了谷歌對于Android生態的整體控制力,也符合“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做產品”的行業大勢。
手機企業的專利訴訟戰是否會隨谷歌的專利共享聯盟而消失,還有待觀察。但對于華為、小米等立志要成為世界前三的國產手機企業來說,繼續增強技術原創能力,不要在核心知識產權上被別人卡住脖子,是應對行業洗牌的唯一選擇。從這一點來說,“華為告贏三星”案例仍然具有啟示作用。
遠山(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