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6年國內手機市場,前五名分別是OPPO、華為、vivo、蘋果以及小米,出貨量分別是7840萬部、7660萬部、6920萬部、4490萬部、4150萬部,同比增長最大的是OPPO(122.2%),其次是vivo(96.9%),緊接著是華為(21.8%),而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小米(36.0%),其次蘋果也下滑了23.2%。
而從全球市場來看,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是三星(3.11億部)、蘋果(2.15億部)、華為(1.39億部)、OPPO(9940萬部)、vivo(7730萬部)。
顯而易見,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全球市場,就出貨量而言,手機市場馬太效應越發強烈,而產品定位方面來看,高端市場幾乎被蘋果和三星所吞噬,目前華為作為國內手機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代表,其就利潤率而言甚至不如OPPO和vivo。
而在近期,更是有言論稱,華為為了追求手機利潤,極有可能將會退出市場份額低于10%的手機市場。據該消息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營銷總裁邵陽表示,華為可能退出市場份額低于10%的智能手機市場,盈利能力是華為的底線。”
為追求利潤 華為或退出市占率低于10%的市場
從華為2016年出貨量來看,其全球總共出貨量達到了1.39億部,同比增長29%。以單個季度來看的話,其2016年四個季度出貨量分別為:2750萬部、3210萬部、3360萬部、4580萬部。而從國內外市場出貨量比例來看的話,華為在國內外市場出貨量比例相差不大。
以2016年數據來看,華為國內市場的出貨量是7660萬部,海外市場是6240萬部,海外市場占比為45%,而OPPO和vivo海外的出貨量分別為2100萬部、810萬部,海外市場占比分別為21.12%、10.47%。由此可見,OPPO、vivo與華為相比,兩者的主力軍仍是在國內市場。
從該圖可以看出,華為手機海外市場占比非常之高。
對于華為或將退出市場份額低于10%的市場的原因,按照上述說法的話,那么則在于利潤問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華為從任正非到余承東乃至邵陽,都在強調華為的盈利能力。
據華為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華為去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216億元,同比增長32%;然而凈利潤則為371億元,相比2015年的369億元來說,僅僅增長了0.34%。與此同時,華為2016年利潤率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低值,僅為9.1%。
從華為手機業務來看,盡管其出貨量在全球僅次于三星和蘋果,但是從單部手機利潤來看,其卻不敵OPPO和vivo。蘋果單部手機的利潤約為1300元(2856億元/2.15億部);三星約為205元(640億元/3.1億部);vivo約為129元(100億元/7730萬部);OPPO約為100元(100億元/9940萬部);華為約為99元(139億元/1.393億部)。
再拿華為與蘋果相比,2016年華為、蘋果的平均售價分別約為1277元、4207元,與2015年相比,蘋果平均售價下降3%,華為平均售價則上升6%。此外,2016年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華為消費業務的經營利潤為138億元,而蘋果2016年智能手機業務經營利潤為9063億元。通過計算得知,華為、蘋果兩者的經營利潤為32.2%、7.7%。如果將兩者的經營利潤相比的話,那么蘋果的經營利潤更是華為的20多倍。
整體看來,華為要想提高利潤,勢必得加強高端市場的布局,同時舍棄海外市場中低端市場。這也是為何“華為或將推出市占率低于10%的市場”主要原因所在。那么,華為退出的這些市場又將包括哪些呢?同時,又會對市場造成什么影響呢?
明為追求利潤 實為“換市場”戰OV
我們先來看一份來自華為2016年年度報告中的資料,據資料顯示:中國市場受益于運營商4G網絡建設、智能手機持續增長以及企業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的增強,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236,512百萬元,同比增長41.0% ;歐洲中東非洲地區(EMEA)受益于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提升,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156,509百萬元,同比增長22.5%;亞太地區受益于印度、泰國等市場基礎網絡建設及日本平板市場份額的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67,500百萬元,同比增長36.6%;美洲區域受益于墨西哥運營商通信網絡投資增長,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44,082百萬元,同比增長13.3%。
從這份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2016年華為手機雖然同比增長了29%,但是幾乎主要受益于兩大市場,一個是中國本土市場,而另一個則是歐洲中東非洲市場,這也就是說,華為在海外市場的主要布局點主要是該地區,該地區的營收達到了156509百萬元,同比增長22.5%。
此外,據華為報告中稱,其智能手機在東北歐和西歐的市場份額分別突破15%和10%。截至2016年12月,華為在全球有33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15%;其中有22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20%。
其實從這份數據中我們也可以推測出,華為退出市占率低于10%的海外市場可能性很大。一方面,華為在海外市場的重心本來就在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區,另一方面,理論上來講,這些市場基本上屬于中低端市場。
從上述數據我們得知,華為2016年在海外市場的出貨量高達6240萬部,根據旭日大數據數據顯示,2016年,華為出貨量約56%在國內市場。歐洲是華為海外的主戰場,出貨量占華為手機16.7%的比重,其次是非洲和拉丁美洲,比重分別高達11.7%和7.8%。
從旭日大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華為在海外非歐洲市場,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區。而這些市場在手機領域相對而言較為落后,其市場定位也要低一些。在非洲市場最為有名的是國內手機廠商傳音,而在南亞以及東南亞一帶,小米、金立、OPPO和vivo更是緊盯著不放。
其實在這些地區,華為如果退出的話,也不失為一種上策,一方面符合其市場的定向,而另一方面,在上述地區,華為與后幾者相比其優勢著實也不大,以非洲市場而言,傳音有“非洲之王”的稱呼,再以東南亞印度市場來看,小米、金立、OPPO和vivo更是名列前茅。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華為如果真的退出了市占率低于10%的市場的話,那么將會空出一片很大的市場,以其2016年的出貨量來計算的話,出貨量或將達到其總量的25%,換而言之,出貨量將達到3500萬部以上。
現在我們還有一點不明確的是,華為是否會放棄一些市占率超過10%但是利潤又很低的市場,就手機市場而言,其獲利方式幾乎只有兩種,一種是薄利多銷積小為大,另一種是量小利高(蘋果是個例外),以三星為例,三星手機獲利幾乎囊括了這兩種模式,在高端市場以第二種模式為主,而在中低端市場則通過量來提高利。
當然,“薄利多銷”的模式其風險也很大,這種模式促使很多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但是其終究經不起推敲,最終喪失競爭力,這是國內手機廠商在走向海外中低端市場需要謹備的一點。
如果華為最終放棄了市占率低于10%的海外市場的話,那么,其重心勢必將轉移到國內市場和歐洲市場,換而言之,其在這兩大市場的力度將會加強,而在非歐洲的其他中低端市場則開始縮小范圍進一步提高利潤,有意思的是,這頗有點“換市場”的味道。
而從國內其他手機廠商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有利也有弊的消息,利在于華為一旦退出海外的一些市場,對于國內手機廠商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在本文開篇就已經提及,國內市場份額基本上被前幾大手機廠商所吞噬,且這種趨勢還將會繼續蔓延下去,此時選擇出海走中低端市場無疑成為最佳選擇。
而弊則在于上文所言的“換市場”,華為在退出海外的一些市場的同時,勢必會加強在歐洲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布局,這無疑也會導致國內手機廠商在本土市場的運營更加艱難!而華為在海外空出來的市場也將成為這些手機廠商爭搶之地!
簡而言之,華為追求利潤是不爭的事實,而在海外的中低端市場顯然無法短期內達到該目的,走高端市場是必然的選擇,甚至可以推測,華為手機業務今后主要布局在中高端市場,且主要以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為主。
有意思的是,如果華為把一些手機品牌“趕出去”的話,這些國內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則會分散開去,一方面在于在海外一些中低端市場,如同一手沙子被撒出去一樣,因為除了印度以外,沒有哪一個市場像中國這般龐大,而在此過程中,甚至有些手機廠商將會走向毀滅之道。
更有意思的是,近來還有消息表示,據多份數據顯示,今年OPPO和vivo的出貨量與去年相比將會有所下降,如果結果的確如此的話,那么,原因何在呢?在前文我們已經提及,一旦華為退出一些海外市場的話,OPPO和vivo可能會成為受益者,但是別忘了在國內市場華為的發力,早在2016年,華為就針對女性發布了一款Nova,同時,小米2016年上半年也在供應鏈方面遭遇滑鐵盧,魅族也受到高通重擊,中興也受到美國制裁。所以說,OPPO和vivo今年在國內市場將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而從華為、OPPO和vivo三者來看的話,對華為最能構成威脅的則是OPPO和vivo,在近期的一份數據報告已經顯示,就2017年第一季度來看,在這三者之間,唯有華為市占率有所上升0.1%,而OPPO和vivo分別下降0.7%、0.9%。我們不難揣測,在2017年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或許將會和OPPO、vivo展開一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