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經是全球家用電子業無可爭議的霸主,隨便一家日本家電業走出去都是名牌。但短短十幾年來,日本幾大電子巨頭全部快速走下坡路,而且看不到復興的機會。原因在哪里?
過去20年,國際市場最大的變化是中國購買力的爆發,從輕工產品出口國一躍而成為全球主要的大市場和游客來源地,這給了全球奢侈品、汽車制造商、耐用消費品和旅游業提供了巨大商機,彌補了歐美市場停滯甚至下滑帶來的挑戰。中國人自改革開放初期對日本電子和汽車產品的近乎膜拜,卻沒有在這個歷史性的消費市場中心的轉移中給日本家電業翹楚們帶來相應的機會。原因出在哪里?歸根求源,根本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和右翼勢力不斷挑戰中國人的尊嚴和忍耐,使得多次民間反日貨運動無可挽回地讓日本失去了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可以想象,如果日本當局能稍微有點廉恥,對歷史多一份懺悔,至少不要總挑釁中國人的歷史記憶,中國的龐大市場將給日本家電業帶來龐大的機會的同時,其規模效益也將使得其價格更具競爭力。
日本家電業有個特點,那就是以綜合型產業集團為主,家電作為終端產品拉動整個集團內產業鏈的大發展,在市場向好時,這會給集團帶來巨大利潤,肥水不流外人田,但缺點是,當終端產品銷路受阻,上游零件產業群將集體受壓,整個集團將承受雙倍或多倍的壓力。就拿索尼來說,其電視機從集成電路、顯像管和顯示面板、音響都是自己生產,當電視機面臨競爭壓力時,上游所有工廠都面臨壓力。東芝、日立、松下全都是這種模式。當日本在中國這個最大市場上失勢時,其競爭對手三星、LG和中國本土企業順勢而起,從縮小差距到最終超越,以巨大的產能和良好資源配置將價格壓到最低,日本企業再也看不到把產品賣出去的機會。
固然,日本電子業在零部件領域還有優勢,但零部件是否有銷路,除性價比,就看整機廠選擇了。
在中國消費者抗日的購物取向下,因為過去20年中韓關系的平穩發展而使得三星、LG、現代和起亞汽車等韓國企業受益良多,成為中國消費者選擇進口電氣產品的考慮方向。
但,韓國政界正在犯當年日本政界同樣愚蠢的錯誤,而且必將重復同樣的悲劇--韓國產業界從時代的弄潮兒中消退下去。
今日韓國產業界的層次和中國本土同類產業相比,從終端產品來看已經沒有特別明顯而不可取代的優勢,這一點遠不如當初日本產業界的相對優勢突出。可以說,隨著中國各類零部件國產化(如面板、觸摸屏、集成電路等)韓國優勢將日益消減。而且韓國企業(尤其三星)有著日本同樣的企業病--大而全。認真耕耘中國市場已屬不易,如果再來個政治因素干擾,中國消費者更多選購性價比不差的國貨,那當今日本電子集團全產業鏈衰敗的命運必將在三星之類的企業身上重演。考慮到韓國產業集中度高,雖然有利于企業強化國際競爭力,但一旦這些大企業集團出現問題,將對韓國整體經濟帶來撼動全局的影響。
隨著薩德危機的無可逆轉,中國人厭韓情緒的傳播,三星消費類產品在中國的未來機會已經看不到樂觀的希望。再加上全球范圍三星手機的危機,危機的重疊將對韓國帶來全產業鏈的負面傳導。韓國電子業除集成電路、OLED等少數門類,越來越多的產業鏈條正在面臨更強大的競爭。
去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首次很爭氣地突破千萬輛大關,市占率猛增,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的薩德危機,必將對現代和起亞汽車銷售帶來阻滯。中國本土車越來越具有取代外國品牌能力的時候,短期內還挑戰不了奔馳寶馬,首先挑戰的對象將是同屬于中低檔汽車的現代和起亞這類品牌,即使沒有薩德危機,這兩個韓國品牌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對韓國汽車業來說,薩德來的同樣不是時候。
雖然這類企業在中國生產,但部分零部件來自于韓國或中國韓企。考慮到增長放緩的中國汽車市場基本屬于零和游戲,韓國在華合資汽車企業業績的下滑可能影響到北京重慶武漢合資工廠的就業和稅收,但長春重慶浙江安徽廣東的自主品牌企業則借機收益豐厚,從中國國家整體來看不會有負面影響。
至于像樂天超市這類企業,根本沒有技術含量,行業內是零和游戲。當樂天退出時,它的門面將會立即被別的超市接手,樂天的撤離對中國毫發無損,但樂天則再也找不到像中國這樣大規模的市場。
短見的韓國政客正在用他們的井底心態和多年來對文化發源地的不尊重而必將自食惡果。薩德事件是韓國社會因為先富起來而長期對華傲慢進而誤判的必然結果。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韓國不顧及中國這個老鄰居和最大貿易伙伴的安全訴求而繼續其唯美國馬首是瞻的長期國策,中韓兩國關系觸礁是早晚的事。中國和新加坡關系因南海和裝甲車事件而波濤洶涌時,新加坡總理公署政務部長陳振聲發出警告:提醒新加坡政府和民眾可能陷入了“集體盲思”,沒能及時發現國際形勢的快速變化。這種來自高層政治領袖人物的反思在今日的韓國、日本和臺獨政治人物中則完全看不到,只能用國運的衰落來驗證他們的愚蠢。
韓國政府和輿論界不做反省,卻還在指責中國將商業手段應用于政治目的,但這總比來次“古巴導彈危機”式手段優雅的多。中國雖然不會推出中國版門羅主義,但亞太中國時代的來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亞太區國家繼續過去那種抱住美國大腿而不在乎中國合理訴求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對東亞國家來說,這種形勢的轉變與你是否喜歡中國或中國體制沒有關系,要么選擇適應,或者選擇抗拒,不同選擇的結果就是賭上自己的國運。
薩德反導系統,是否能有機會探測中國導彈的飛行軌跡還未可知,但已經準確捕捉到韓國產業衰退的信號。繼日本的失去20年,韓國將步其后塵,進入國家迷失的泥濘歧途,直至韓國國民對歷史、文化、東亞未來的深刻反思,才能尋找到自己國家的合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