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強,則產業強。繼華為、小米之后,有消息稱,占據國內手機銷量前三強的OPPO、vivo也將著手芯片的研究;魅族或將和德州儀器合作研發自主手機處理器。
自主芯片的研發可以讓國內手機廠商擺脫對外依賴,擺脫技術壟斷的控制,但我國芯片產業起步晚,更需加大投入研發,砥礪前行。
“國產芯”大軍再壯大
芯片是手機科技的至高點,尤其是在智能手機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掌握芯片技術成為突圍市場的關鍵。前有華為、小米自主研發芯片“強筋壯骨”,后有OPPO、vivo加入,壯大“國產芯”隊伍。
有媒體報道,OPPO、vivo均已涉足芯片領域,作為OPPO、vivo幕后的大老板段永平,以及OPPO CEO 陳明永已經先后入股了一家芯片公司——雄立科技。據悉,雄立科技的業務包括設計并銷售數據網絡和物聯網領域內的高性能、低功耗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IP以及嵌入式系統平臺。
步步高系的OPPO、vivo近兩年發展迅猛,市場研究公司GfK 集團公布的《2017年4月中國智能手機零售監測報告》顯示,2017年4月國內智能手機大盤銷量3552萬臺。從市場份額來看,華為、OPPO、vivo分別以22.8%、16.5%、15.9%的占比位列前三位,成為新的市場前三甲。一直以來,OPPO、vivo的手機芯片都依賴于高通、聯發科這兩家來供應,但由于“OV”瘋狂的廣告營銷需要大筆的費用,因此只能偏向于采購中低端芯片,這也給市場留下了“高價低配”的印象。從長遠來看,國產手機廠商自主研發芯片勢在必行。
自主發展才是硬道理
有數據顯示,全球近七成手機由中國制造,但卻只有不到5%的手機配有“中國芯”。另有數據顯示,去年1月到10月,中國僅在進口芯片上就花費了1.2萬億人民幣,已經超過了進口原油的費用。可以說,中國經濟面臨著加速發展國產芯片業的重要窗口期,“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齊聚,只待國產企業修煉“內功”,解決“一芯難求”問題。
國產手機自研芯片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手機成本,又可控質量與產能。高通驍龍810曾被稱為“小火爐”,搭載這一芯片的小米NOTE 1等手機也被媒體曝出機身過熱的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了相關手機的產品銷量。如果手機廠商選用自家研發的芯片,可以減少各種外因帶來的不確定性。
另外,自主研發芯片最大的價值是可以擺脫對上游產業鏈的依賴,掌握更多的市場話語權。今年3月上市的華為P10深陷“閃存門”,對此,華為方面對外發布公告稱,核心原因是供應鏈閃存的嚴重缺貨,不得已采取多元供貨模式。“閃存門”事件給國產手機敲響了警鐘,自主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院所長葉甜春表示,中國的高端芯片、制造裝備、工藝與材料依賴進口,受制于人,必須解決“中國芯”的問題,以支撐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芯”的發展也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工信部近期發布的相關實施方案提出了新的目標:10年內力爭實現70%芯片自主保障且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砥礪前行
自主研發芯片這條路并不好走,正如小米科技CEO雷軍所言“做芯片九死一生”。芯片研發花費巨大,根據業內人士透露,芯片設計方案的一次流片實驗的成本大概在1000萬左右。即便是華為的海思麒麟,從2004年誕生,到走向成熟被市場認可,依然用了近十年時間。自主研發芯片是一場馬拉松,國產企業需要做好長跑的準備。
華為、小米雖然可以自主研發芯片,但是到現在也未全面在自家產品上使用,量產還受到時間、價格、供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不過,業內專家也建議,中國企業可以在本土加強與國外芯片巨頭的合作關聯,強強聯合生產出的芯片不僅可以提高中國芯的質量,在進軍國際市場時也可以繞開境外市場的技術限制與貿易封堵,進而實現彎道超車。日前,大唐電信旗下的聯芯科技聯手高通等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砸30億進軍手機芯片市場,未來將有更多的智能手機配備“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