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發展在經過近兩年的不斷洗牌以后,品牌效應已經十分強烈,進一步形成兩級分化的杠桿形狀,曾經風光一時的“中華酷聯”,目前酷派和聯想已經衰退很多,尤其是酷派,2016年更是虧損42億港幣;而華為則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的代言人,OPPO與vivo在出貨量方面也快速崛起。
與智能手機終端市場息息相關的則是國內手機供應鏈,隨著國產手機品牌這兩年的崛起,有目共睹的是國產手機供應鏈也在快速崛起,其中有一點體現的十分明顯,那就是國內海外供應鏈廠商在很多領域與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往往最終被國內本土企業圍剿。但是,隨著國內手機供應鏈的成熟,我們也可以看到,產業鏈的競爭也十分惡劣,從而導致一些中小型供應鏈廠商面臨生存危機,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走向海外市場則成為出路之一!日前,小米更是呼吁國產手機供應鏈去印度建立工廠!
國產手機印度市場占有率超過50% 小米計劃印度本土建立供應鏈
印度市場作為當前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從2016年第三季度開始其出貨量達到了3億部,一舉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與此同時,不僅僅整個印度市場在全球的排名再升一級,且國內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的表現也更上一層樓。
近些年來,國產手機品牌加強印度市場布局已經成為共識,國內手機品牌如華為、中興、小米、聯想、樂視、金立、OPPO、Vivo、酷派等都已經在印度市場展開了布局。據《手機報》整理,華為、中興、OPPO、Vivo在印度的辦公室主要位于古爾岡,而它們的工廠則主要分布在諾伊達和海德拉巴,其中上海與德考慮到交通問題將工廠選擇在孟買。
尤其是在這兩年,國內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的發展速度十分之快,據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機市場增速只有3%,但印度市場卻風景獨好,出貨量增長18%。此外,第四季度中國廠商繼續笑傲印度智能機市場,在銷量前五名中,中國品牌占據四席,原本相當強悍的印度本土品牌已經被擠出前五。
日前,據媒體報道稱,第一季度印度手機行業收入和前一季度比下降8%。和去年同期比,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供應商在印度手機市場收入增長180%。從出貨量來看,中國供應商占40%;從市場銷售額份額來看,中國供應商占印度手機市場的49%。
而在印度發展的國產手機品牌中,小米的出貨量目前已經上升到第一名的位置!據旭日大數據監測,自2017年1月開始,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一直在增長,3月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近156萬部,4月雖然較3月份有小幅下滑,但出貨量依舊強勢,約143萬部。
此外,近來據海外媒體報道稱,小米呼吁其零部件供應商在印度進行生產,目前正在和小米印度工廠附件的零部件生產商進行洽談。據了解,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手機中,95%左右都是由于印度南部的兩個工廠組件生產!
小米的印度市場負責人馬努·庫馬爾·杰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正在和零部件供應商討論,如何在我們的工廠附近建立零部件工廠”。他還表示印度當地的技術和供應網還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如果其他智能手機公司也在印度建廠的話,小米將會更加努力地去爭取零部件廠商。
早在2014年,小米觸角就已經悄悄延伸到了印度市場,小米與Flipkart合作線上銷售小米手機,通過線上打開了一定的知名度。隨著印度互聯網的發展,印度電商市場也贏來了高速增長,小米憑借多年來在國內掘起的網絡營銷優勢,借助互聯網快速傳播的特點,著力發展線上渠道,2016年印度小米手機的線上銷售比例高達90%左右,遠超行業均值30%。
2014年9月,小米聯合富士康在印度安得拉邦投資建立生產線,開啟印度本土化進程,“印度制造”的標簽、極具親和力的Mi from India的口號,以本土化的方式融入市場,這是小米在印度取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近兩年,小米開始注重線下渠道也是迫于形勢所做出的戰略調整。最初的線上“饑餓營銷”模式使小米在國內迅速打開知名度,并在2014、2015年連續兩年成為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第一名,但單一的線上營銷模式無法長久,隨后被線下門店眾多的OV兩大品牌超過,2016年,小米勁頭不再,國內智能機市場上只占據第五的位置,小米也開始認識到線下渠道的重要性,加快線下門店鋪設的步伐。
吸取國內發展模式經驗,在印度這個潛力巨大的手機市場小米線上線下并重,今年二月都還未確定拿到印度營業牌照的小米,五月新店就已開張,行動力可謂迅速。事實上,小米在印度對線下的發力也不止于此,早在去年7月,小米與Just Buy Live和富士康旗下的InnoConn合作,拓展分銷渠道,增加小米智能手機在小城市和鄉鎮中的銷售。
國產手機供應鏈競爭激烈 出海成重要突破口
對于國內手機廠商在印度的發展,不僅僅需要手機廠商打頭陣,同時也需要國內手機供應鏈廠商做強有力的后盾支持!眾所周知,雖然目前印度市場智能手機發展的速度和空間都很大,但是實際上,印度智能手機供應鏈嚴重依賴中國進口,這也導致印度官方在過去的兩年中不斷的調整進口關稅,尤其是國內手機品牌在印度的表現越來越強勢以后,印度政府為了保護本土企業的發展甚至不斷提高關稅!
印度政府自2015年2月就開始將智能手機整機的進口關稅從之前的6%調整到了12.5%,另一方面,如果智能手機是在印度國內組裝的華,那么則只征收約1%的貨物稅。據相關人士透露:“國內手機品牌商經計算后,在新的關稅(2月份的關稅)政策下,對于低于7美金的手機、整機進口更加便宜一些,所以印度手機產業出現了本土化的倒退,這也正是印度財政部要在5月5日緊急出臺修正案的原因所在!對于這4種配件關稅的調整,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印度制造的倒退,同時也對本土配件廠商維持一定的關稅保護壁壘,更是印度政府務實的選擇!”
印度政府調高進口稅率,其主要目的在于高壓下導致國產手機產業到印度本土去生產,一方面可以快速促進印度本土手機產業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則也有利于解決當地人口就業問題。與此同時,印度政府為了促使國內手機產業去本土生產,同樣也還給出了“利誘”!
而從國產手機廠商角度來看,印度本土生產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據小米向手機報在線表示,目前小米已經在印度建立了第三座工廠,今年可能還會建第四座工廠!如果手機廠商去當地生產,但是供應鏈依然通過進口的方式進入印度市場的話,那么,無論對于國產手機廠商還是供應鏈廠商而言都是一種損失!
從國內手機供應鏈競爭局勢來看,目前國內手機供應鏈的競爭十分激勵,尤為明顯的是,在近兩年中,不少供應鏈企業走向倒閉,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產業走向成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都在打價格戰;而另一方面,則在于新技術的更新,隨著技術的升級,有資本為助力的企業更跨出新一步,而技術沒法升級的企業,則更多的面臨被市場淘汰!
與此同時,手機供應鏈的格局與智能手機終端市場的格局息息相關,從目前來看,幾乎已經形成了“一對一”的局面,即大型手機廠商與大型供應商形成一對一的形式,而小型供應商想要進入大型手機廠商供應商名單則變得更加難,其更多的是與小型手機廠商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不少中小型手機廠商都已經開始走向國際中低端市場,尤其是一些手機發展尚且還不成熟的市場。這不僅僅是中小型手機廠商的選擇,同時也是國內手機供應鏈廠商乃至ODM廠商的選擇!
整體看來,小米呼吁其供應鏈廠商去印度本土生產無疑是明智之舉,對于雙方而言都是雙贏,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小米在印度市場的發力程度。但是,據手機報在線觀察,不少國產手機供應鏈廠商對印度市場建廠依然持觀察態度,主要原因與當地的生產環境以及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如品牌知名度、渠道拓展和管理、競爭、易進入卻難生存、BIS關稅、本地生產、低利潤、投入產出較差、氣候炎熱、交通不暢、飲食習慣、工作習慣等都將是進入印度市場的國產企業需要面臨的問題,不是印度市場不夠大,也不是印度市場不夠誘人,關鍵是進入印度市場后,如何把握市場機遇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