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酷派在深圳舉辦了COOL M7渠道會,這距離劉江峰首次以酷派CEO的身份亮相整整一年。
這一年,牽手樂視后的酷派并未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樂視陷入資金鏈危機后,酷派也在資金缺口下捉襟見肘,股價暴跌。
“由于眾所周知的資金原因,樂視的事情(資金鏈危機)以后,銀行把樂視和酷派的授信全停了,酷派這一年來只還不貸。”劉江峰形容這一年“沒想到會這么困難”。
關于資金危機,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酷派有價值將近100億的土地資源,大大小小的地產商很感興趣;第二,銀行包括銀團的增發也都在努力。目前,對酷派感興趣的投資方很多,談了至少十家,但還沒有結果。
“樂視事件”加劇酷派危機
時值上市公司中報披露的末期,酷派已經連續三次發布公告以審計問題為由推遲發布財報。
最新公告顯示,酷派截至2017年7月31日的營業收入約為港幣27.1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約52%。且集團流動資產已低于流動負債,近期償債壓力加大。
7月27日的公告披露,平安銀行(10.340, 0.03, 0.29%)發起民事訴訟,要求酷派立即償還8000萬元人民幣。酷派集團稱貸款還沒有到期,正收集證據對起訴狀作出抗辯。
資金危機的同時,酷派上半年解約了數百名即將入職的校招學生,大量原酷派員工也紛紛離職。據劉江峰介紹,接手時的兩千多人,目前縮減了一半。
一位離職的酷派前中層告訴記者,酷派本身就已經有很多問題,樂視只是加劇了危機。
事實上,牽手樂視前,近兩年酷派也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情節——從2014年初一度占據國產4G市場近半壁江山,到二季度因運營商補貼策略變化調整業務模式,再到年底與360成立合資公司奇酷、并隨著2015年年中樂視入股引發與周鴻祎“口水大戰”走向“分手”。
2015年,酷派綜合收入銳減41.1%。酷派實現利潤23億港元。公告稱,主要因為該年度進行業務重組以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而增長放緩。
“2014年之前,酷派運營商渠道走得不錯,沒有居安思危,運營商市場比較好的時候沒有轉型,不太好的時候轉型就有些倉促。”劉江峰分析道。
2016年酷派似乎終于找到了方向。6月,樂視增持酷派股份至28.9%,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酷派亦希望通過注入樂視生態,從單純硬件公司變成一個生態型的互聯網公司,獲得更大發展空間。這個時間段,根據酷派2016年中報,上半年營收為52.77億港元,同比下降39.9%。
樂視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遇到的麻煩,對低谷中的酷派可謂雪上加霜。11月,樂視控股CEO賈躍亭在內部信中稱公司發展節奏過快,供應鏈壓力驟增,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受樂視影響,酷派的股價一路下挫,最低時一度跌到了每股港幣0.66元,3月30日停牌前股價為0.72港元。
一系列的轉型嘗試不成功,帶來的是市場占有率的不斷降低。與此同時,國內市場格局日益穩定,市場份額正不斷集中。
全面收縮國內業務
在渠道會開場,劉江峰就指出,樂視和酷派是兩家公司。除了股權,目前和樂視沒有業務往來。新發布的COOL M7放棄了樂視EUI,采用了全新定制的Journey UI,但其中依然內置了樂視視頻APP。
“目前自有的資金還能維持一些產品上市,每個月還有幾十萬臺出貨。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優先保證海外,目前在美國市場表現不錯。中國市場投入上是要求比較高的市場,現在從風險考慮,中國市場投入有所減少。”為了不火燒連營,酷派正在全面收縮國內業務,優先發展海外。
在渠道上,公開渠道在重點區域重點省份進行重點投入,由于投入較大,全國的線下促銷員已經從3000-4000人縮減到700-800人。運營商市場會重新回歸,電商渠道則推出了酷玩系列。
關于資金缺口,劉江峰形容是“端著金飯碗討飯”,目前酷派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而在深圳、東莞、西安等地有大量土地資源——“做房地產變現是最容易的,可以直接賣地,也可以用土地來做資本的合作。”
他也指出,對現有股東信心不夠。“正常幾個億就可以盤活,酷派有這么多資產,但是因為幾個億不能活動。中間有無數機會可以解決資金問題的,半年前都談過(賣地),但董事會過不了。”他表示,除了地產很多實業廠家也有興趣。
一位手機行業從業者向記者分析認為,蘋果、三星、華為、vivo牢牢占領了各自目標消費群體。而酷派從一開始步入手機行業,便集中耕耘與運營商捆綁市場,通過股份等手段和運營商利益捆綁,當運營商補貼政策結束,沒有留下自己鮮明的品牌訴求,產品落地的公開渠道弱,隨后的轉型嘗試又都不太成功,持續下墜的市場以及股權和管理層的變動,也帶來人心渙散,軍心不穩。
如果外部資金一直不能注入,劉江峰稱將繼續縮減規模,“反正就是要活下來,其他的都可以停一停,市場不能停。”
日前記者經過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酷派信息港,酷派大廈ABC座三棟大樓依然在建,在施工現場的圍擋上,印著樂視入主酷派后的新logo,以及彼時提出的“五年內銷售過一億,市值過一千億,手機重回行業第一”的五年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