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周,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廠——臺積電舉辦了30周年慶典。近年來鮮少露面的“靈魂人物”張忠謀現身,回顧臺積電創業30年成功的關鍵。白發蒼蒼的張忠謀說,1987年他剛從美國回來成立臺積電,一個寒冷的夜晚,他環視辦公室,自問擁有什么,可以繼續下去?
如今30年后,他再問自己,是什么讓臺積電撐過來且成功?“是信心。”
信心比黃金重要。1987年,張忠謀創辦了臺積電。過去30年,張忠謀把臺積電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廠變成了如今世界前50強的企業,不但一出手就改寫半導體產業格局,還一手締造了最會賺錢的華人科技公司。
他被外界稱為華人“半導體教父”,影響力非同一般。2017年1月31日,86歲的老爺子在夏威夷摔了一跤,即使毫無大礙,但這一摔仍然引發臺灣商界“地震”。原因很簡單,臺積電占臺灣市值的17%,將近第二名的三倍。
“一時沖動”,和半導體結緣一生
1931年,張忠謀出生于浙江寧波。那時的中國,正遭動蕩。為躲避戰亂,張家人不停地奔波遷徙。成人之前,張忠謀居住過6個城市,在10個學校念過書,相當長時間內都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1949年,18歲的張忠謀進入哈佛大學,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國人。并且,在哈佛的第一年,張忠謀的成績就位列全年級前10%。1950年,憑借優秀的成績,張忠謀進入麻省理工學習,并在21歲拿下機械專業碩士學位。
畢業后,在找工作的張忠謀獲得了4個工作機會。其中,最令他滿意的是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車,專業對口,待遇也好;備選則是他后來最終選擇的半導體公司“希凡尼亞”——不知名,但待遇比福特高1美金。1美金不多,但張忠謀覺得這不是錢的問題,是福特憑什么少給1美金的問題。于是,他自信滿滿向福特表示提高薪水,結果遭到拒絕。這一下,把本來已經打定主意去福特的張忠謀“逼上梁山”,他當即決定放棄福特,轉身擁抱一無所知的半導體。
這也讓他在后來屢生感嘆:“人生的轉折點,有時竟是這么的不可預期!短短的一個電話,加上一時沖動的青年感情,就讓我和半導體結了一生的緣!”
雖然進入陌生的半導體,但張忠謀適應得很快。彼時,他的工作是負責鍺電晶體產品生產的改良及設計,進入公司不到一個月,他就捯飭出一個改良傳統鉛焊技術的小成績并被全公司推廣,大大提升生產良率。一年后,因與新來外行領導不合,他離開“希凡尼亞”后帶著在半導體產業的小資歷,加入到另一家公司——德州儀器。
41歲那年,張忠謀登上了新高峰,成為德儀統領3萬多員工和全球半導體業務的副總裁,也是這個世界500強企業的第三號人物,以及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56歲創辦臺積電,開創一個時代
1985年,張忠謀聽從時任臺灣行政院院長孫運璇的勸導,辭去了美國的工作,回到臺灣擔任工業研究院院長。
這一年的張忠謀54歲。兩年后,他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專業晶圓體制造公司——臺積電,并擔任董事長。而且一開始,就設立大目標:“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但臺積電一開始就充滿艱辛,而首先擺在張忠謀面前的難題,是人才難覓。
張忠謀堅持,要做世界級就必須有世界級的總經理。臺灣缺少這種人,他就到國際上去找。先是找到包括英特爾副總裁在內的幾位前任部屬,這些人看好張忠謀,卻不看好臺灣半導體,“加上我這個做代工的餿主意。”。后來,張忠謀終于說動原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半導體部門總裁戴克加盟,但不到一年,戴克又因家人不能適應臺灣而離職。
另外,上世紀80年代正處于大蕭條時期,臺積電的客戶非常少,訂單自然也是少得可憐。臺積電的運營利潤頂多能維持生計,而且還非常艱難。1988年情況似乎出現了好轉,臺積電因為其部門總經理的私人交情,拿到了英特爾這個大客戶。
但好景不長。英特爾的人來到臺積電的工廠,在制程的每一站都做了詳細檢查,最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制程中有200多道錯誤,必須改正,否則不會讓臺積電代工。
這樣的標準對當時的臺積電而言簡直難以登天。但張忠謀深知,如果臺積電能夠得到英特爾的認可,那么離全球化也就不遠了。所以他勒令大整改,不惜成本換機器、換制程,終于讓這個難伺候的客戶心滿意得,把訂單托付給了臺積電。
1995年,臺積電營收超過了10億美元。1997年,張忠謀親任總經理,將臺積電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并于當年實現13億美元營收,5.35億美元盈利。1998年,張忠謀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25位最佳管理者之一,被美國BankofAmerica-RobertsonStephens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最有貢獻人之一。
2001年,因為國際互聯網絡泡沫破裂,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再度遭遇惡運,臺積電的發展受到影響,但在逆境之中仍有強勢表現,成為當年全世界最賺錢的半導體代工公司。2002年,半導體業剛剛走出低迷,臺積電就以超過50億美元的年營收,作為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公司,進入半導體產業前10名。
此后,臺積電更一路狂飆,穩居世界第一。如今,臺積電是全球代工廠龍頭,市占率高達60%,遠遠拋離Global Foundries、聯電和中芯等。今年3月臺積電更首次超越Intel,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純半導體公司,超過1900億美元。
擊退三星,掌握蘋果“核芯”命脈
鮮有人知的是,鼎鼎大名的蘋果公司,其“核芯”命脈是掌握在一位86歲的老華人手里。今年9月,備受注目的iPhoneX正式發布。在蘋果官網上,iPhoneX這樣介紹其處理器:這款A11,包括歷代蘋果的多個處理器,均出自臺積電之手。
雖然兩家公司合作時間還不到10年,但按營收貢獻計算,蘋果已經成為臺積電最大客戶。蘋果首席運營官JeffWilliams曾回憶,兩家公司的合作起源于2010年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為他舉行的一次家宴,當時雙方正在討論合作事宜,考慮整合兩家公司先進技術、實現各自宏偉目標。
早些年,iPhone、iPhone3G、iPhone3GS的處理器都來自三星,而且是三星制造。直到2010年,蘋果把全部iPhone4應用處理器代工制造訂單給了臺積電,臺積電則為生產手機芯片在中國臺灣地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投資90億美元,組成一支6000人的團隊,在11個月內開始量產“近乎完美”的手機芯片。
逆襲三星,是張忠謀這些年最重要的事之一。他曾說過,“我從沒忽略蘋果的市場。臺積電自成立來,不斷精進三大競爭優勢:技術、生產、客戶信任,三個維度上都勝過三星,客戶優勢更是很明顯的超越。”
在產能上,臺積電還沒跟蘋果正式簽約,就拼命建工廠、趕制程。2012年,臺積電的資本支出達80億—85億美元,約占其一半營收。瘋狂擴產,臺積電不僅要滿足現有客戶:高通、英偉達(Nvidia)、聯發科等,更是為了迎接蘋果可能的訂單需求。每一代iPhone上市前,總會傳出各種“諜報”,有的來自代工廠,有的來自蘋果自家員工,但臺積電向來保護客戶信息,不會犯這種錯誤。雖然客戶間有競爭,但他們都信任張忠謀,能保護商業秘密和研發專利。
其實三星與臺積電也有合作,三星拋出4GLTE芯片訂單,希望臺積電接單,一探其制程虛實。但臺積電忌憚三星成為直接客戶后,會有進廠區、機密外泄的可能,因此要求三星與臺積電轉投資的設計公司合作,再下單給臺積電。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臺灣媒體還報道了一個小花絮:臺積電“擠走”三星,獨家拿下了蘋果公司A12芯片的訂單,這也是臺積電在獨家拿下蘋果A10和A11芯片制造后,繼續獨攬蘋果大單。
臺積電“交棒”:屬于張忠謀的這一頁終將要翻過去
創業難,守業更難。張忠謀很早就開始思考臺積電的交棒事宜。
2005年,74歲的張忠謀開始了交班:辭去臺積電總執行長職務,并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將蔡力行接任,但這次交班最終讓他失望并以失敗告終。
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蔡力行不但未能領導臺積電應對好形勢,甚至還一度滑向深淵。2009年第一季,臺積電的營業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內。更慘的是,整整一季,臺積電的產能利用只有4%。
令張忠謀震怒的是,蔡力行的“假PDM,真裁員”決策更是員工情緒跌落至谷底,同時被外界認為臺積電不誠信,從而丟失了大量訂單。
無奈之下,張忠謀最終親手將當年指定的接班人蔡力行拉下來,而他自己回任總執行長。事后,他不無惋惜地說“我用超過十年的時間,培養一個接班人,卻只用十分鐘董事會決議的時間,收回他的權力。”
2009年,78歲的張忠謀重返半導體業,此舉當時震驚了全球半導體行業。好在,姜還是老的辣。年近80歲的張忠謀很快就將臺積電從裁員與客戶流失的泥潭中拉了出來,不僅沒有讓臺積電爛尾,還續寫了自己的神話。
數據顯示,臺積電201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921.9億元新臺幣,稅后盈余336.6億元新臺幣,成為臺灣1300家上市公司中獲利最高的企業。兩年后,臺積電的市值創造了2兆3587億元新臺幣的新紀錄,并成為臺灣上市公司市值之首。
任何英雄都有落幕的一天。今年10月,張忠謀宣布,將于明年6月退休。他不續任董事,也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相關工作。臺積電表示,未來將采取“雙首長平行領導”制,現在兩位共同執行長之一的劉德音將擔任董事長,魏哲家則擔任總裁。
歷經半個多世紀,屬于張忠謀的這一頁終有一天要翻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