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堪稱“手機天堂”。特別是在珠江東岸的深莞惠,手機品牌林立,華為、聯想、OPPO和vivo、中興、酷派、TCL、金立、三星、黑莓……或為土生土長品牌,或為國際品牌本土制造。這些手機廠商們或冠名、或贊助國內各大綜藝節目。
根據南方日報報道,出貨量排名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機都與深莞惠都市圈有關。作為國產手機代表的華為、OPPO和vivo目前均為“東莞制造”,其不少屏幕、電池則由惠州的“隱形冠軍”供應。全球出貨量占據頭把交椅的三星,雖為國際品牌,但它在中國最大的手機生產研發基地就是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
公開數據表明,約六成的蘋果手機屏幕、約七成的三星手機屏幕,是產自伯恩光學。這家位于惠州的全球最大手機玻璃面板生產商,主要客戶還包括華為、vivo、小米等,占據全球超過50%的市場份額。全球市場每10塊手機玻璃屏幕中有一半來自惠州。
此外,隨著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的提速,珠三角不少手機廠家將產能轉移到中西部的江西、貴州等地。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告訴記者,珠三角聚集了世界出貨量的幾大手機廠商華為、OPPO和vivo,還包括富士康、比亞迪等大型手機代工廠商,以深圳為中心覆蓋整個珠江東岸的區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手機生產制造基地,是手機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區域。
孫燕飚分析,目前珠三角在中低端這一塊的零部件已經十分齊全,唯一稍有欠缺的是在中高端的部分,“比如芯片這一塊主要是在上海、攝像頭這一塊在寧波,觸控模組方面有廈門的宸鴻科技。”
另外,很多手機巨頭將研發中心設在了上海,“因為上海高校比較多,有人才優勢,是手機研發高地。” 孫燕飚說,上海還有很多手機方案公司,“現在1500元以下的機型占市場份額一半以上,很多機型都是在上海的方案公司拿方案做的。”
重慶、河南、貴州的異軍突起
在廣東之后,重慶和河南緊隨其后,手機產量也突破了2.5億臺。重慶市經信委官網此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重慶市手機產量達2.87億臺,同比增長58.7%,占全球手機總產量的13.9%,僅次于廣東省,居全球第二。
據重慶日報報道,該市手機產量大幅度攀升,主要得益于近年來陸續引進、培育了一批手機生產企業。目前,全市的手機生產企業已達近百家,分布在南岸、潼南、渝北、九龍坡、巴南、長壽、綦江和大足等多個區縣。其中,僅在作為重慶市特色產業(手機)基地的南岸區,就有20多家手機生產企業。
這些手機生產企業中,既有知名手機品牌vivo,也有近兩年在國內手機市場快速崛起的“黑馬”——重慶百立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其手機銷量達到2000萬臺左右。
河南的手機產業則依托鄭州空港經濟區而發展起來。2011年10月,當時全國第13個、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富士康代工生產的美國品牌蘋果智能手機開始源源不斷的從中原腹地的農業大省飛向全球,帶動河南外向型經濟連年高速發展。
在富士康的帶動下,很多著名智能手機品牌往鄭州航空區集聚,推動了鄭州航空港智能手機產業園于2014年1月提前投入使用。至2015年,鄭州航空港區生產的智能手機就突破了2億部,占全球智能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
排名第四的貴州,近幾年手機產業發展亦十分迅速,產量達到1.3億臺。近幾年貴州順應大數據產業革命大潮,重點打造以大數據、高端電子信息制造和高端特色裝備制造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集群和中國內陸重要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最終搭建上下游一體化的完整智能終端生態體系。
在2014年下半年,貴州以晴光電集團有限公司第一部手機走下生產線。從此,貴州省擁有了移動通信手機產量的正式統計數據,當年只有6.54萬臺。
短短幾年過去,以晴集團已經實現了產值、銷售收入雙雙突破100億元,成為貴州首家電子行業百億級企業,帶動7000人就業。與此同時,以富士康、以晴集團、財富之舟、百納威等大型智能終端生產集團為代表的企業落戶貴州,除了智能手機外,還生產功能手機出口亞非等地,共帶動5萬多人就業。
在這四個省份之后,其他的省份手機產量都低于1億臺,其中江西、北京、湖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份的手機產量超過了500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