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型上漲”——這是多家銀行對于2017年香港股市的總結。新年初始,這一態勢仍在延續。
1月10日,香港恒生指數收報31073.72點,創下2007年11月初以來收市新高。由于連漲了12個交易日,恒生指數創下港股史上最長連漲日數。
“直線型上漲”背后,2017年的香港新股市場有著不錯的成績單。據港交所統計,2017年港交所共有174家新上市公司,較2016年的126家上升38%。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資投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小米管理層在圣誕期間會見了多家香港的投行,近期會決定由哪家銀行做保薦人和承銷商。該名投行人士稱,香港市場目前對于科技類公司非常追捧,且從文化上來說,很多民企認為香港市場比美國市場更容易親近。此外,小米很可能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近日表示,2018年第一季度,港交所計劃推進上市規則的細則咨詢,實施最有利于香港市場發展、最能保持香港國際競爭力的方案,尤其是一定要設定好相應的投資者保護措施。
李小加資料圖(第一財經記者吳軍攝影)
市場分析認為,隨著“同股不同權”的落地,香港市場將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富有活力。目前,很多新經濟公司都對香港的上市機制改革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近期港交所已經收到了越來越多新經濟公司有關來港上市的咨詢。
香港IPO市場受捧
香港新股市場近期十分火爆,不少公司都在為赴香港上市做足準備,原因與香港新股上市制度的改革不無關系。
就在2017年12月15日,香港市場迎來了20多年以來最大改革,港交所宣布,正式拓寬現行上市制度,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主板上市。
2014年阿里巴巴考慮在港上市時,就提出希望保留同股不同權的合伙人制度,首度激發“改制”熱議。李小加也撰寫多篇文章探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當時表示,希望即使上市后,創始團隊仍可緊握公司掌控權,為此希望維持合伙人治理制度。不過,當時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等堅持“所有股東應得到平等對待”,最終阿里巴巴轉到美國上市,使得香港錯失當時“史上最大IPO”,港股也無法實現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比翼雙飛”的局面。
一名市場人士稱,一旦“同股不同權”的具體方案落實下來,香港很可能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二上市地,重新盤活香港的金融市場。實際上,除了科技類股份,也有金融類股份也準備赴港上市,有消息人士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已經邀請投行競標,為其安排香港IPO事宜,預計籌資至少20億美元,預計公司的IPO將在2018年進行。
良好的市場氣氛使得在港招股的公司多獲得了超額認購。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新股市場共有96%的IPO獲得了超額認購,在獲得超額認購的項目中,有48%獲得超額認購20倍以上。市場人士分析認為,2018年很可能將延續這一態勢。
德勤曾在一份報告中稱,上市規則修訂及拓寬香港上市制度的計劃,將會吸引更多公司在香港上市,目前已有接近160家企業遞交上市申請。
高盛股票資本市場部中國區主管王亞軍曾經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稱,香港在2018年集資額有望達到400億美元,是2009年以來的第二高,且很多公司都是來自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業。
此外,2018年,包括沙特阿美、陸金所及螞蟻金服在內的公司上市地選擇獲全球關注,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稱,相關公司融資額以數百億元計,這三家公司是否選擇在港上市,將決定香港2018年集資額是否可進入全球前三。他預計,若相關大型企業順利在港上市,2018年新股上市融資額將超2000億港元。
市場人士預計,2018年IPO活動,將會成為刺激港股成交量增長的一大因素。普華永道企業客戶主管合伙人黃煒邦表示,隨著“同股不同權”等新規落實,可吸引更多內地新經濟股來港上市,預計相關新經濟股融資額占比可提升至約四成,預期融資額還未包括市場預計集資額巨大的國際石油公司。
港股連創多項新紀錄
赴港IPO受熱捧的背后,港股市場連破紀錄是重要后盾。
美國股市連創新高后,香港恒生指數1月10日小幅低開后迅速上攻,在匯豐控股(00005.HK)和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稱“港交所”)的帶動下,恒生指數最高上漲256點,最終收報31073.72點,創十年以來新高及連升12個交易日兩項紀錄。
資料圖
港交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香港證券市場市價總值達34萬億港元,也創下歷史新高,按年上升37%,港交所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118家。
此外,2017年香港證券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882億港元,較2016年的669億港元上升32%;2017年香港共有21224只新上市結構性產品(衍生權證及牛熊證),為歷史新高,并較2016年的13771只上升54%;2017年香港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43億港元,較2016年的41億港元上升5%。
盡管漲勢已相當迅猛,不少市場人士依舊認為,香港股市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還會延續這一走勢。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環球市場業務主管黃偉鴻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恒生指數今年會突破32000點,創出200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他預計2018年美國會加兩次息,中國香港會加一次息,香港市場利率上升,對香港銀行股的盈利是利好。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盡管去年香港股市升勢強勁,但估值仍然較低,在“北水南下”仍將持續的情況下,香港股市今年還會再創新高。
另一方面,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的開展,則成為港股市場連創新高的催化劑。
中國證監會去年底表示,經國務院批準,證監會開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按照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方式有序推進本次試點,試點企業不超過3家。
黃偉鴻表示,全流通對港股有正面影響,但仍需要時間等待細節落實,市場資金才會進入。
光大海外分析師秦波認為,部分央企未上市流通股市值均超千億港元。流通市值和權重差異導致了相關標的與其對標企業(多數為大市值龍頭)間明顯地存在估值折讓,而這一估值折讓的消失將是該政策帶來的顯著利好。部分企業也將因整體流通市值抬升而獲得重新“認定”,內資股部分若得以流通,則將從恒生中型企業跳升至大型企業行列,有效提升資金配置需求。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2018年上半年港股表現依然會不錯,內地投資者的大量資金會持續流入港股。但需要留意的相關風險是,2018年美國加息力度加大,對港股來說是一個負面因素,下半年投資者要留意小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