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全面屏時代的蘋果 iPhone 已經放棄了指紋識別,轉向面容識別的懷抱。而安卓陣營這邊,屏下光學指紋進展頻頻,有望在 2018 年就推出采用屏下指紋識別的成品手機。面容識別與指紋識別,到底誰能在全面屏手機的激烈競爭中獲勝?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到底更偏向于哪一方呢?
如今各大品牌的手機都已經采用全面屏,全面屏普及之后,指紋識別按鍵的擺放位置就開始花樣百出,除了蘋果 iPhone 幾代沿用的 Home 鍵外,其余的全面屏手機,小米、三星、華為都把指紋識別挪到了手機背面,索尼等少數廠商則嘗試把指紋放在側面。iPhone X 推出后,蘋果干脆連指紋識別都舍棄了,直接推出了面容識別 Face ID。蘋果營銷總裁菲爾席勒接受采訪時表示,面部識別和全面屏是蘋果的未來。言下之意,指紋識別已經被淘汰了。
但另一方面,被蘋果舍棄的指紋識別開始了新的方向,屏下光電指紋、超聲波指紋和電容指紋識別似乎都有了進展,在大量用戶依然熟悉指紋識別的現實情況,如果指紋識別可以放置在屏幕中或者屏幕下方而不需要占用前面板的空間,它還會被輕易被淘汰嗎?
vivo+Synaptics 屏下光學指紋識別
人機界面解決方案開發商 Synaptics(新思國際)于 2016 年 8 月 30 日發布了全新玻璃指紋辨認傳感器 Natural ID™ FS4500,與一般手機廠商植入按鍵中的指紋掃描傳感器不一樣,這款全新的指紋辨認傳感器可以置于手機維護玻璃下方,無需別的特別按鍵,即可辨認用戶指紋。
該解決方案可透過玻璃或陶瓷面板(掩蓋玻璃厚度可高達 300 微米),還可以兼容鋼化玻璃。供給安全的生物辨認功用。用戶只需將手指放在屏幕的特定方位即可完成指紋辨認,無需特別 Home 鍵或別的按鍵來輔佐。
時隔一年多之后,Synaptics 不久前展示了首款使用光電指紋識別技術的屏下指紋傳感器 Clear ID FS9500,還暗示將會和全球排名前 5 的手機廠商合作,不出意外的話就是 vivo 了。
vivo 在 1 月初 CES 2018 展會上展出了能夠量產的采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手機,并且宣稱即將上市。這款手機采用的正是 Synaptics 光學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已經研發了多年。它通過 OLED 顯示器中的像素之間的間隙來掃描用戶的指紋(LCD 由于需要背光因此暫時無法使用這項技術),Synaptics 已經量產這款 Clear ID 傳感器,這是屏下指紋識別模塊的首次量產。
目前并沒有消息顯示 vivo 與 Synaptics 有簽訂任何獨占協議,所以可以預見 2018 年 Synaptics 這款屏下指紋識別模組甚至它的升級版在全面鋪貨之后,各大安卓手機廠商也會紛紛跟進。
幾乎和 Synaptics Clear ID 同一時期,三星也拿下了一項屏下光學指紋識別的專利。從資料來看,三星的屏下指紋技術和 Synaptics 的方案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通過傳感器接收指紋紋路所反射光線后進行處理、還原、對比等過程判斷是否為已錄入的指紋。不過三星從 Galaxy S9 開始正在致力于提高虹膜識別和人臉識別的效率和準確度,光學指紋識別的專利歸專利,畢竟并不一定會實際運用上,這家全球 OLED 大廠會不會借助優勢發展屏下光學指紋識別方案還很難說。
JDI 屏內電容指紋識別
由于光學指紋識別要求的屏幕必須是 OLED 屏,那 LCD 屏手機是不是集體悲劇了呢?日本 JDI 說:不!我們還有救!
vivo 與 Synaptics 合作的量產化光學指紋識別發布后不久,JDI 發布了基于玻璃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
JDI 全名為 Japan Display Inc,由索尼、日立和東芝三家合資建立,之前一直專注于 LCD 屏幕的研發和生產,而這款指紋識別模塊也是 JDI 第一次嘗試該項目。據悉,JDI 在這款指紋識別模塊中使用了 Pixel Eyes 技術,將傳統的電容式觸摸傳感器直接集成到了 LCD 顯示面板中,而不是像 Synaptics 的光電傳感器位于屏幕下方。
JDI 電容指紋識別采用了基本的觸摸功能技術 Pixel Eyes ,這項技術是通過檢測手指觸摸 LCD 表面時發生的電容變化,將觸摸功能集成到玻璃基板中,玻璃基板通過檢測電容的變化來識別手指觸摸的區域。此技術最開始是旨在提供更精確更靈敏的觸控識別,第二代 Pixel Eyes 產品最高可以識別到 1mm 的觸控筆尖。
如今,JDI 再將 Pixel Eyes 的精度提高,達到了能檢測由個人指紋的凹坑和脊部引起的電容變化的程度,這項技術還在傳統電容式指紋識別的基礎上提高了傳感器靈敏度,所以比現在的指紋識別還要快。
JDI 稱這款傳感器本身就由高度透明的玻璃基板打造,這便使采用此技術的指紋識別模塊集成在透明玻璃基板上面成為了可能,不管放在哪里都不會影響顯示效果,除了手機,門禁甚至是銀行卡都能使用這一技術。
JDI 目前推出的是 8.0mm x 8.0mm(0.45 英寸)尺寸的傳感器,160 x 160 像素,50 8dpi,明年 3 月份才能夠出貨。JDI 表示將擴大產品陣容,會做更大的和更小的指紋識別模塊。
電容式指紋識別是目前最成熟的指紋識別技術,在采集,算法上面均有一定的技術積累。JDI 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具體在響應速度和識別率方面基本不用擔心,不會比現有的指紋識別表現差。目前不知道 JDI 是否會把指紋傳感器和屏幕分開售賣,即便是捆綁銷售,相信也有不少廠家會采用,比如小米,Sony,錘子等。
將指紋模塊集成在液晶屏中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暢想,因為不管是現在的光電指紋識別還是超聲波指紋識別,都是在屏幕下方的,而且屏幕必須非常薄,不然就無法穿透,所以厚度完全比不上 OLED 的 LCD 一直被認為將會在這場革命中被淘汰。而 JDI 作為 LCD 領域的領頭羊,這次發布了比屏下指紋更優秀的“屏上指紋”,也算是為 LCD 行業又續了一命。
面部識別和指紋識別能不能共存
2013 年 Touch ID 隨著 iPhone 5s 同步亮相,后來就如你看到的,Touch ID 這個蘋果潛心研究了 7 年的功能成功通過了數百萬消費者的考驗,經過蘋果的完善和優化,采用全新的第二代指紋識別傳感器的 Touch ID 成為了智能手機指紋識別中的佼佼者。在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上還開放了 API,允許開發者設計出與之相關的應用程序。
但這個優秀的 Touch ID,蘋果說放棄就放棄了,開發 Touch ID 模塊的 AuthenTec,屬于觸摸認證交互領域最頂尖廠商之一,而在 Synaptics 和三星之前,蘋果很可能就已經嘗試過屏下指紋識別的可實現性,2015 年就已經提交過相關的專利申請。
如果蘋果覺得屏下指紋識別有戲,憑借其控股的 AuthenTec 的能力,只要砸錢繼續研發就行了,歸根結底,還是蘋果對指紋識別的未來并無信心,覺得"看一看"的 Face ID 比"按一按"的 Touch ID 體驗更好。
即便是 Touch ID 能在未來 iPhone 的屏幕下構建,3D Touch 的存在也讓蘋果開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變得更具挑戰性,因為 3D Touch 模塊使得整個面板更厚,這可能會破壞屏下解決方案的性能。根據蘋果的減法理念,iPhone 產品上不大可能出現 Face ID + Touch ID 共存的局面,因為這會形成更復雜的操作邏輯(比如用戶要先選擇用刷臉確認支付還是指紋確認支付),更會讓 Face ID 難以得到有力推廣。
當然,兩者分別應用在不同產品,以區分高低端差異還是可以的,比如新一代 iPhone X 會有更好的 Face ID,而采用 LCD 屏的機型則可以等技術條件成熟后植入屏下電容指紋識別。
而安卓陣營則不需要顧慮太多,只要廠商們愿意,大可廣泛地采用屏下指紋技術,畢竟蘋果放棄之后這里留下了一片可選擇的空間,習慣于指紋識別的用戶會考慮自己的需求。另一方安卓在面部識別技術在硬件和算法上的更新,也會和蘋果的差距越來越小。說到底,臉部識別和新的指紋識別技術,誰能更早一步贏得消費者,未來是由競爭勝利者決定的,這其中的發展變化,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