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應鏈管理服務
先來看看普路通為小米提供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模式:
①供應鏈診斷:針對小米從事的智能終端互聯網銷售的模式,滿足其快捷、節約成本、海量支付等特點,普路通與小米進行深度合作,實現數據共享,充分分析其業務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和無效的環節,并進一步通過供應鏈服務予以優化。
②供應鏈優化:普路通在對小米整體業務流程診斷的基礎上,與小米共同梳理其業務流程中可以通過供應鏈服務予以優化的地方,幫助其提高整體效率、降低成本;例如普路通通過與小米的配件供應商溝通,在其境外供應商的境內代工廠附近的海關通過“轉口貿易”的形式實現就近交付,并快速調撥給小米的代工廠加工生產,不但提高效率,更進一步節約了小米的運輸費用、通關費用等成本,體現了公司所提供的供應鏈服務價值。
③供應鏈執行:小米實行的是非核心業務外包的運營模式,專注于研發和市場營銷等核心業務,普路通向小米指定的超過 100 個境外供應商采購商品,并提供分揀、貼標、VMI 管理、添加 GPS 定位模塊等服務后,按照最經濟的原則向境內超過 10 家海關進行申報通關,貨物運輸價值較大較多且需快速響應,采取包括零擔、空運、專車、快遞等形式,向其境內為數眾多的代工廠及其指定的地點運送貨物,并隨時根據各代工廠生產進度的不同進行快速調撥以滿足其“零庫存”生產的要求。
供應鏈管理服務的概念
供應鏈管理服務是指綜合運用包括管理、金融、信息在內的各種手段和工具,創新性地為客戶提供包括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在內的供應鏈改進方案并協助其執行,為客戶提供包括供應鏈方案設計、采購、分銷、庫存管理、資金結算、通關物流以及信息系統支持等諸多環節在內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服務,以幫助客戶提高其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并降低其運作成本。
1、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與內涵
從人類分工合作、商品出現開始,供應鏈就已經出現,它存在于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只是到了現代,供應鏈開始變得復雜,對企業運營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因而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領域。
從橫向流程上看,供應鏈就是指由客戶(或消費者)需求開始,貫通從產品設計到原材料供應、生產、批發、零售等過程(中間或經過運輸和倉儲),最后把產品送到最終用戶的各項業務活動。
從縱向流程上看,供應鏈上任何環節的運轉都是由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四流”所驅動,而在供應鏈出現外包以后,工作流的重要性得到加強,即對供應鏈上相關參與者的工作程序進行協調,使各環節能夠無縫對接,從而使“四流”更加合理高效運行。
基于供應鏈運作規律產生的供應鏈管理實質上是一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它強調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通過協同配合與流程優化,使供應鏈從采購到銷售的全過程,商流、物流、資金流、工作流和信息流均能高效率運作,最終達到使得最合適的產品以最合理的價格、最及時準確地送到消費者手中,以達到縮短供應鏈響應時間、降低供應鏈總體交易成本,提高用戶滿意度,達到整條供應鏈價值最大化的目的。
廣義的供應鏈管理分為基本職能領域和輔助職能領域,具體如下圖所示:
狹義的供應鏈管理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中貫穿于采購、生產控制到最終銷售的全部環節,并以服務于“五流”的形式展現,具體如下:
2、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歷程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國際化和通訊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也經歷了從內部高度集成的縱向一體化到內外部部分分離的第三方物流、再到內外部高度協同的供應鏈管理時代。
(1)縱向一體化管理階段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生產企業面對的客戶需求較為簡單,生產者主要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價格和質量的追求,企業的經營核心在于降低產品成本、提高質量,企業需要大規模生產,通過規模生產以降低成本和滿足客戶需求。與規模化大生產相配套的是企業內部縱向一體化的生產管理模式,即將產品的研發、采購、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營銷等各個環節都集中在企業內部,內部一體化主要通過公司部門設置或投資控股相關公司來實現。在這種生產管理模式下,與生產管理有關的大部分物流、信息流都在企業內部傳遞,企業對供應鏈的全過程擁有較強的控制力,但供應鏈運行成本高、與產品有關的服務相對欠缺,且企業面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較為遲鈍。該階段企業生產管理組織模式特點如下圖所示:
(2)第三方物流管理階段
20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面對競爭環境的進一步加劇,企業不僅需要降低價格、提高質量,還需要改善服務。然而改善服務所必需的相關投資卻與企業規模化大生產的理念相沖突,于是企業逐漸摒棄了縱向一體化的生產管理模式,將投資規模較大或資產利用效率不高的業務(如倉儲、運輸、通關、國際貨代等業務)通過外包方式委托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運作。由此,第三方物流行業開始興起。該階段企業生產管理組織模式特點如下圖所示:
(3)供應鏈管理階段
自本世紀初以來,企業面對的市場需求呈現多樣化且變化頻繁的特點,客戶的定制化需求越來越明顯,而且對需要得到滿足的時間(交貨期)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生產管理模式難以滿足這種現實需求。在這種市場需求和競爭背景下,企業的生產模式也不得不從規模化大生產逐步過渡到大規模定制階段,這種需求在電子信息行業表現得格外突出,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包括價格、質量、服務,還包括時間。因此,企業的內部效率提高已經難以滿足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需求,這便催生了核心企業只專注于供應鏈上的某個或多個核心環節,而將供應鏈上的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全部或部分外包,發揮供應鏈上每個參與者的優勢,并對供應鏈上的所有參與者進行一體化統籌管理的供應鏈管理理念。在這種管理理念指導下,企業將供應鏈上的非核心業務,如采購、銷售、物流配套、甚至生產過程以服務外包方式交由專業供應鏈管理公司來負責,企業本身則專心致力于其核心業務,如生產、研發或品牌管理。企業將通過與供應鏈管理公司合作將非核心業務外包作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由此,基于承接核心企業外包的供應鏈管理職能的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開始逐步發展起來。該階段企業各經營環節組織模式如下:
3、供應鏈管理的價值
供應鏈管理可以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在客戶需要時及時供應,滿足市場需求,也正是基于該特征,供應鏈管理的價值在價格波動頻繁、對響應時間要求極高的行業,如IT、服裝等行業體現得最為明顯;供應鏈上有很多環節都有節省成本的空間,如各種交易成本、物流成本,對流程加以優化,可以降低成本;通過供應鏈上的資源共享,可以降低庫存,減少資金占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市場規模、國內外競爭格局、利潤水平和發展趨勢
1、市場規模
現代經濟條件下,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變化頻繁的特點日益突出,而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通過專業化分工、服務外包的手段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對市場的響應速度、降低非核心業務的運行成本成為企業競爭的主要熱點。其中,通過利用高效的外部供應鏈服務平臺、借助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公司所提供的服務,改進企業的內部供應鏈架構,提升供應鏈的運行效率,降低供應鏈的運行成本,是現代經濟的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研究分析,包括企業內部運營、企業服務、供應鏈管理在內的全球業務流程外包市場規模將以每年5.7%速度增長,到2017年預計將達2,094億美元,市場潛力巨大。
2、行業國內外競爭格局
(1)國際競爭格局
從國內外競爭格局上看,供應鏈管理首先出現在國外,由于國外供應鏈管理巨頭業務發展相對成熟,并且其供應商、生產廠商和客戶大多為各領域內的國際領先企業和跨國公司,在運作模式、管理經驗以及擁有的供應商和客戶資源方面較國內供應鏈企業均有一定優勢,因而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其代表性企業有英邁國際、香港利豐等。
相比而言,雖然境內供應鏈管理企業由于發展歷史較短,但隨著近年來的不斷發展,與境外知名企業的差距已經逐步縮小。
(2)國內競爭格局
國內供應鏈管理行業發展較晚,由于國外供應鏈管理巨頭對中國內地市場需求及生產資源的掌握和了解較本土企業存在劣勢,導致國際供應鏈管理領先企業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競爭優勢并不突出。相比而言,境內供應鏈管理企業由于更貼近境內企業和國內市場,掌握了境內豐富的供應商、生產廠商和客戶資源,在國內供應鏈管理市場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
另外,在國內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地區分布中,深圳市作為經濟特區,背靠珠三角地區豐富的制造資源,同時毗鄰香港,交通便利,發展供應鏈管理行業的比較優勢相對突出。深圳市于2000年就率先提出了將現代物流業作為城市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并在產業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扶持,這使得深圳已成為國內供應鏈管理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
3、行業利潤水平
供應鏈管理企業所提供的服務主要基于與企業之間長期合作的服務關系,服務費是按照經手貨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在提供服務期內相對穩定,行業利潤率水平一般相對穩定。
供應鏈管理企業的利潤來源主要為按照經手貨值的一定比例收取的服務費。
由于供應鏈管理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實質上屬于高端服務業的范疇,其實際成本主要為外包的運輸、物流等執行性服務的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此外,供應鏈管理企業均有很大一部分的收入系通過買斷并銷售的方式實現,與龐大的貨物價值(買斷并銷售方式下體現為收入)相比,以價差形式體現的定額收益相對較低,導致供應鏈管理企業的綜合毛利率指標總體較低。
4、行業發展趨勢
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所服務行業的交易總規模;二、所服務行業內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的比例。二者的關系如下:
(1)經濟持續增長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交易總量持續增長
基于通過供應鏈管理職能外包,縮短交易時間,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業與所服務行業的交易總規模息息相關。在供應鏈管理功能外包比例一定的條件下,所服務行業的交易總規模越大,則供應鏈管理服務業的市場規模越大。
近年來,全球經濟總體呈增長趨勢,國際分工的加強,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促進世界經濟交易總規模持續擴大。同時,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更是大步推動著國內社會經濟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全球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交易總量持續增長。
(2)產業升級、競爭加劇、管理理念更新導致供應鏈服務管理外包比例不斷攀升
供應鏈管理業務外包是現代經濟形態的產物,其根源在于為應對日益多樣化、個性化、變化頻繁的市場需求而提升對市場的響應速度;為應對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而強調專業化分工、降低非核心業務的運行成本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為利用高效的外部供應鏈服務平臺,提升企業供、產、銷的整體運行效率。
產業升級導致現代經濟結構的前沿領域已面向對市場的響應速度要求很高的消費、電子類行業;競爭加劇導致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強調突出核心業務而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管理理念更新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了通過供應鏈功能外包提高整體運行效率的作用。產業升級、競爭加劇、管理理念更新導致供應鏈服務管理外包的比例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提出了供應鏈管理服務的需求。
(3)電子信息行業正日益成為國內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發展最快的領域
由于IT、通訊和消費電子等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更新速度飛快,用戶需求和偏好轉移的不確定性很大;同時,由于該等行業產品升級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工藝復雜性增強導致生產供給流程的復雜程度也日益增加。傳統的內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該等行業對供應鏈的快速響應、高效、低成本的要求。這使得上述行業成為目前國內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市場需求最大、發展最快的行業。
另外,一方面是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斷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產品更新換代,使得行業內產品交易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由于國際電子信息制造業和服務業不斷向中國轉移,國內電子信息產業以及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越來越高,又進一步加速推動了國內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發展。
根據我國工信部發布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收入達63,945億元,較2005年(31,010億元)翻一番,五年間年均增速超過15%;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彩電、微型計算機、手機等主要整機產品產量分別達1.2億臺、2.5億臺和10億部,均占全球總產量40%以上,五年間年均增速分別為7.4%、24.9%和26.9%;“十二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過10萬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過12%。
影響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1)產業政策支持
2011年11月18日,深圳市發布《深圳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在未來5年內,深圳市物流業增加值將會達到1,500億元,初步實現“一高、兩市、三中心”的戰略定位,即把高端物流業打造成為現代物流業主導業態,基本建成具有產業支撐功能和民生服務功能的全國優秀物流服務都市、具有國際資源配置功能和國際商務營運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亞太地區重要的多式聯運中心和供應鏈管理中心,以及與香港共同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深圳還將按照貨運服務、生產服務、商貿服務以及民生服務要求,加快重要物流節點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拓展物流增值業務,強化物流綜合服務能力,促進現代物流業高端化、專業化和集約化發展。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左右;鼓勵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深化戰略合作,建立與新型工業化發展相適應的制造業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全球采購、全球配送能力的供應鏈服務商;鼓勵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建設第三方供應鏈管理平臺,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供應鏈計劃、采購物流、入廠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應鏈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務,加快發展具有供應鏈設計、咨詢管理能力的專業物流企業,著力提升面向制造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
(2)國際分工細化的需要
國際范圍內的優勢資源分布不均衡導致只有通過國際分工的進一步細化集中產品供應鏈上的所有優勢資源才能使終端產品在國際范圍內擁有競爭力。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豐富的制造資源,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卻擁有技術和品牌優勢,且上述終端產品需要在全球市場銷售。上述不均衡特征導致原材料及產成品頻繁的在全球范圍內流動成為必然。目前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超過400家在中國投資,中國企業也越來越多地進入國際市場,跨國企業供應鏈的中國化和中國企業供應鏈的國際化都推動了我國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發展。
(3)市場競爭加劇的需要
現代企業的競爭越來越多的轉變為核心競爭力的較量,各企業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將企業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業務上,尋求社會化分工協作帶來的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專業化分工的結果導致許多非核心業務從企業生產經營中分離出來。企業考慮把供應鏈環節運作外包主要有兩大驅動力:第一,要把資源集中在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上,以便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那些不屬于核心能力的功能應被弱化或者外包。而物流與供應鏈服務通常不被大多數的制造企業和分銷企業視為他們的核心能力;第二,事實證明,企業單靠自己的力量降低供應鏈費用存在很大的困難。盡管從70年代至90年代,企業在提高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效率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要取得更大的進展將付出更多努力,要想實現新的改善,企業不得不尋求其它途徑,包括業務外包。這樣,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外包的出現,實現了社會的合理分工,實現了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又使生產企業和專業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得到了加強,效益顯著提高。
(4)信息技術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供應鏈管理企業的高效運作提供了可能。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實現了數據的快速、準確傳遞,一方面提高了供應鏈管理企業在庫存管理、裝卸運輸、采購、訂貨、配送發運、訂單處理等方面的自動化水平,促使訂貨、包裝、倉儲、運輸、流通加工一體化;另一方面能使供應鏈出包方有效跟蹤和動態管理整條供應鏈上的貨物,進而有利于其提高其風險控制能力、便于財務核算,使其放心將非核心業務交由專業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處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既促使了專業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的產生,又為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證。
行業內的主要企業
(1)行業內的主要企業
從整個供應鏈管理行業來看,行業內的主要企業為境外的供應鏈管理巨頭,其代表性企業有英邁國際、香港利豐等。行業內主要企業具體情況如下:
①英邁國際(IngramMicro)
英邁國際成立于1979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塔安納,是全球最大的技術產品和供應鏈服務供應商,也是全球領先的技術銷售、營銷和物流公司。作為技術產品流通渠道的核心環節,英邁國際通過獨創性的產品線整合分銷、市場支持活動、外包儲運服務、技術支持和資金周轉服務等途徑,為廠商和分銷商創造商機和利潤空間。其業務主要集中在IT產品的分銷環節。英邁國際2013年度營業收入為425.54億美元。其服務客戶主要有惠普、愛普生、思科、艾默生等。
②香港利豐(Li&Fung)
香港利豐于1906年在香港成立,是全球范圍內最具規模的供應鏈管理企業之一,其運用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為客戶提供高增值及高流量消費品的原料采購、制造及出口統籌服務,為零售商及知名品牌提供環球供應鏈管理。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服裝成衣的采購和虛擬生產環節。香港利豐2013年度營業收入為208.35億美元,其超過60%的營業收入來自于服裝成衣。其服務客戶主要有耐克、阿迪達斯、添柏嵐等。
③怡亞通
怡亞通成立于1997年,總部設在深圳,是中國第一家上市供應鏈企業(股票代碼:002183),以生產型供應鏈服務、流通消費型供應鏈服務、全球采購中心及產品整合供應鏈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為核心的全球整合型供應鏈服務平臺,專業承接企業非核心業務外包,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及優化供應鏈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怡亞通2013年度營業收入為115.14億元。其服務客戶主要有惠普、飛利浦、聯想、清華同方等。
國內供應鏈管理服務前景可期
國內電子信息和醫療器械產業的供應鏈管理市場規模較大,同時,供應鏈管理服務不是傳統的標準化作業,帶有鮮明的智慧型、個性化和創新性的特點,需要嵌入客戶運營的各個環節,與客戶構成緊密合作以及一定程度上相互依賴的關系,因此,行業內企業的競爭并不在于存量客戶的爭奪導致正面競爭,而主要系新客戶開拓過程中的競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