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3月4日發布公告:將于3月8日審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富士康”)的首發申請。
富士康的IPO進程“閃電之速”令人咋舌。整體回顧可見:2月1日,富士康申報IPO材料,至今剛過32個自然日,19個工作日。一旦3月8日成功過會,富士康將創造A股市場IPO的新速度,從申報到過會合計23個工作日!
郭臺銘:一個月都不等,只為更好表明立場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副主席姜洋3月4日用“是好事情!”來評論富士康快速上市。
富士康在A股上市并不簡單,原則上是不能在A股上市。原因在于按照證券法規定:公司在A股上市要成立滿三年。但是目前還差一個月的富士康將要動用申請豁免,難道董事長郭臺銘一個月都等不了?
然而不是郭臺銘等不了,是這時候必須趕快做,一個月也不能等。或許跟臺灣有關系:最近臺灣比較熱門的事情就是地震,并且拒絕大陸的援助,這因此也引發和激發了臺灣內部的很多矛盾,民眾到底站在哪邊,應該站在哪邊?富士康IPO似乎給出了一個方向。
郭臺銘是臺灣首富,掌控部分話語權和極大的新聞宣傳渠道,那么郭臺銘以他的號召力,應該能夠在臺灣引起非常大的反響。臺灣也有股市,但是郭臺銘卻選擇上海,而且這次還要大搖大擺的申請豁免,這是極大的支持大陸,既宣言自身立場,也表明大陸對臺商的態度。
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這次申請豁免也必然會成功,大陸會非常支持臺灣商人來中國發展!郭臺銘選擇這個特殊時間,即表明自己的立場,也是最佳的時機。
然而富士康選擇在大陸的A股上市,令臺灣高層很憤慨。某臺媒更從戰略的高度指出:“一家公司選擇在哪里上市,標志著它相信哪一國的金融市場、在哪里繳稅,而且多把自己公司最重要的法律、金融、會計、行政等部門放在那邊。
如果臺商未來都選擇在大陸上市,那過去“臺灣接單、大陸生產”,或者“臺灣營運、大陸生產”的兩岸分工模式將不復存在,臺灣面臨的是被邊緣化。
劃重點:A股上市,富士康的概念股
近年來,富士康不只是一家簡單的代工廠,他一直在秘密部署著向科技產業上游的進軍布局。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載體,就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他的主營業務包括工業機器人、通信設備制造、云計算、物聯網等等,簡直就是富士康的未來所在。
通過招股書顯示,富士康擬在上交所上市,發行數量為1772577.02萬股。富士康計劃將本次發行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主要投資于八個方面,分別是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云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云服務設備、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制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智能制造產能擴建,上述八個投資方向,總投資約為291億元,同時完全符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政策新風口。
招股說明書同時顯示,2015年至2017年,富士康股份所實現的營收分別為2728億元、2727億元及3545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43.50億元、143.66億元和158.68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5.26%、5.27%和4.48%。雖然富士康負債率較高,但利潤總額卻是很驚人。
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誰是富士康概念股?
富士康A股上市:帶來哪些利好?
對于富士康IPO流程的快速高效,多位證監會人士稱:富士康IPO走的是即報即審的特殊通道。富士康的快速上市,或許可以為A股引入一批獨角獸企業上市提供借鑒參照。分析人士認為:未來A股將致力于培育一批自己的“獨角獸”科技公司,資本市場的發行上市制度要向新經濟靠攏,而一些境外上市的科技巨頭的回歸也成為可能。
同時,富士康A股上市后,還將影響一批股票受益。
安彩高科:第二大股東富鼎電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是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士康在亞洲、美洲、歐洲擁有200多家子公司,自1988年投資大陸,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西部地區均投資建成工廠。富士康與河南已開展廣泛合作,鄭州為合作的核心區域,鄭州85%的出口額由富士康強力帶動。
勝宏科技:公司發布2017年業績預告,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潤28,000萬元~29,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65%~24.96%。產品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訂單飽滿,著力打造的智慧工廠8月份開始試產,11月份開始貢獻產能,保底凈利率13%,未來凈利率可達20%。
宇環數控:是富士康精密磨削設備提供商,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富士康上市將有利于公司產品與服務的提升及業務發展。公司專業從事數控磨削設備及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為客戶提供精密磨削與智能制造技術綜合解決方案,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工業、新材料、儀器儀表等領域。
A股上市:富士康成政策轉變“風向標”
自有A股以來,富士康是第一只歷時一個月即將實現上市的企業,很多人評論說“直接走了綠色通道”。但在此背后,不難發現:監管在綠色通道上了做了充分的準備,目前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富士康絕是第一只也不會是最后一只,接下來會有更多的符合政策引導的企業上市。
從富士康輕松的實現在A股上市可觀:目前國家政策支持的四新或獨角獸企業,或半導體產業,對于行業內人士來講,勢必會有高漲的熱情來投身國家產業建設,有了資金和人才,任何行業都可以實現超越,這是相當奮進的。
上周五證監會核發3家IPO批文,其中上交所主板1家(鹽業股份),深交所中小板1家(宏川智慧物流),深交所創業板1家(彩訊科技),3家企業籌資總額不超14億元。三只14億,無論數量和規模都很小,雖然官方一直堅稱IPO常態化,但重點在于追求精益求精了。那對于多數投資者而言,不再把重心放在數量、規模,而更加關心如富士康引發的新型產業公司,將會得到政策的最強有力支撐,這也是整個2018年的大方向,運用前瞻性眼光預測政策的轉變,才能達到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