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外界曝光的號稱小米Pre-IPO的融資推介材料顯示,小米當下估值680億美元,假設小米于2018年四季度上市,市值將在854億-1351億美元。
時代周報記者 王媛 發自深圳
小米的上市似乎已是箭在弦上,但仍是撲朔迷離。
傳聞一輪又一輪,千億估值猜想、疑似Pre-IPO文件的曝光、傳證監會高層約談、國際投行入場,幾乎把小米推到了上市的浪尖。
小米在哪里上市?如何上市?不得而知。對此,小米公司方面給出的回應仍是不予置評。
有接近雷軍的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除了雷軍在為此奔忙,小米上市事宜主要是CFO周受資帶領一個團隊統籌。不過上市不可能那么快,最早也得到年底。”
雖未塵埃落定,但外界毫無疑問都在關注著小米上市這一造富盛宴。
3月以來,小米產業鏈板塊先是聞風而漲。又有消息稱VC圈正在對小米的股份進行瘋狂“掃貨”。
而為了等到上市這一天,很多小米的員工已經期盼了多年。由于小米畢竟是一家創立不到8年的年輕企業,內部仍是保持“創業者”的心態。據時代周報記者向多位小米內部員工了解,在行業內小米薪資待遇不算高,與華為、OV等廠商相比有差距,但員工對手中的股票期權寄予厚望。
在小米內部流傳的一個段子,就是小米員工的身家,大致可以根據工號來判斷,越早進入小米的員工手上期權越多,前100號員工未來都可能成為億萬富翁,前1000號員工未來也可能成為千萬富翁。
然而,過去幾年,雷軍對于上市一事的口徑一直是“不渴望,不作為”,為何現在改變了想法?
雷軍密集“辭官”
盡管雷軍依舊對于上市一事不露聲色,但是雷軍和小米的一舉一動卻時刻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3月22日,小米科技旗下的京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悄然發生法人變更,雷軍不再擔任法人,但仍是董事長,法人變更為小米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洪峰,洪峰同時擔任小米支付的董事和經理。與此同時,小米支付的全資股東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美卓軟件設計(北京)有限公司。
美卓軟件以往并未被外界所熟悉,時代周報記者查詢工商信息獲悉,美卓軟件成立于2012年4月,朱印和李炯分別持股56.67%以及43.33%。前者曾在微軟亞洲設計中心工作5年,創立的設計公司Rigo Design在2015年被小米全資收購。新聞顯示,當時小米吸納了RIGO Design的整個團隊,后者的創始人朱印也入職小米擔任首席設計師,并出任該部門的負責人。雷軍則是美卓軟件的天使投資人,投資級別在數百萬元人民幣。
工商資料顯示,目前雷軍仍是15家公司的法人,51家公司的股東,128家公司的高管。而在此之前,雷軍亦已卸去37家公司的法人,包括于去年11月27日,變更重慶市小米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法人為洪峰。
去年11月,在雷軍于小米供應鏈最危難時期親自接手小米手機部的研發和供應鏈工作一年半之后,雷軍也正式宣布了具體工作的交接,抽調小米總裁林斌接手,命其進一步加強手機業務的管理。
而在小米體系之外,雷軍也被稱為是在“批量”辭去多職。在去年6月及今年3月,雷軍分別卸任歡聚時代、獵豹移動董事長席位,去年12月迅雷董事長則從鄒勝龍變更為主管電視業務的高級副總裁王川。至此,雷軍也不再是其他上市公司董事長或法人的身份。
對此,有分析認為,雷軍密集辭職,或因交易所在審核小米IPO申請時,需盤點雷軍的資產和關聯資產,雷軍辭去多職,有利于IPO的進度,省去很多中間程序。
IPO選在“舒服”的時機
2018年1月13日,小米公司CFO周受資曾在微博上曬出一張PPT圖片,圖中寫道:“未來的一年里,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有網友在底下發問:這是在為上市做準備嗎?周受資隨手點贊,讓外界認為這一舉動默認了此猜想。
市場很快有消息稱,雷軍目前正在密集接觸投資機構,推動小米的上市。
接近雷軍的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上下都知道雷軍是“勞模”。“不出差的時候,他一般早上10點到公司,起碼得熬到夜里12點多。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一天能對點吃上午飯和晚餐,所以大多數高管也跟著雷軍一樣拼命。”
小米電視掌門人王川甚至曾對身邊的人感慨:“認識雷軍這么多年,只跟他聊過工作,從來沒聽他聊過其他。”
實際上,今年以來,即便外界熱議獨角獸回A股,或政策層面CDR模式有望成真,雷軍本人對于IPO傳聞始終保持緘默。有意思的是,2016年年初,他曾非常肯定地表示小米5年之內不會上市;同一年,他又在另一次活動上將這個時間點延長至2025年。但隨著小米觸底反彈,走出“中年危機”,雷軍對上市的說辭也隨之改變。去年11月,雷軍談到上市的時候沒有再強調期限,而是用了一個比較含糊的表述—“會在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IPO。”
什么是比較舒服的時機?今年2月份,雷軍的一封內部信或給出了一定的解釋。
雷軍表示,2017年10月,小米提前實現了年初提出的千億元營收目標。在雷軍看來,國際科技巨頭中,實現千億元營收,蘋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國內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騰訊用了17年,華為用了21年。小米僅用了7年,為此雷軍頗為自豪。與此同時,2018年小米即將邁入世界500強的行列。
在主營手機領域,2017年初,小米發布了首款自主研發的手機芯片澎湃S1并成功量產商用,由此成為全球僅有的四家同時具備手機芯片和手機整機自主設計、制造能力的企業之一。而自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小米實現了觸底反彈,市場份額成功重返了世界前五,去年第四季度則上升到全球第四。
雷軍坦言,去年他去了三趟印度、兩趟印尼和一趟越南,所到之處看到的都是巨大的市場機會。“小米已經進入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16個國家銷量進入了前5位。其中,印度市場尤為突出,調研機構顯示,從去年第三季度起,我們在印度市場就穩居市場份額第一。”
為此,雷軍甚至定下了要在10個季度內重回國內市場第一的目標。當然,在蘋果、華為、OPPO、vivo等強勁對手群雄環伺的形勢下,小米能否實現這一豪言壯舉,仍有待時間考驗。
除了手機業務,小米的生態鏈布局逐漸有了成效。
早在2013年底,小米就開啟了“生態鏈計劃”,雷軍定下了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截至2017年底,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達到99家。而小米生態鏈2017年年銷售額突破了200億元人民幣,相較 2016 年銷售額完成了 100% 的增長。
去年年底,小米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披露,小米IoT平臺聯網設備就已超過 8500萬臺,日活設備超過 1000 萬臺,合作伙伴超 400 家,已經穩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臺。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米最近一次融資是在2014年12月,當時小米融資11億美元,估值450億美元。此前小米還曾進行過4輪融資,這5輪融資總額超20億美元。
一位小米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多年來因為小米資金充沛,融資需求并不多,而雷軍個人也對股權稀釋控制較嚴。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即使雷軍曾多次表示小米不缺錢,但隨著小米新零售的擴張、國際化的進程加快,對IoT的布局,以及向上游產業鏈比如芯片的進軍,靠目前的現金流和之前的融資是不夠的。尤其小米走出了一波觸底反彈的行情,這種走勢過去在智能手機發展過程中的確十分罕見,因此目前確實是小米上市的最佳時機。
VIE股權架構
小米上市已是板上釘釘,但未來是在登陸港股,還是以“A+H”的方式上市,搭上國內CDR的頭班車,至今未有準確定論。
據了解,中國存托憑證(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CDR),是指在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從而實現股票的異地買賣。
也有分析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實現“A+H”上市的難度較大,其存在VIE架構、同股不同權等問題,同時財務指標也達不到A股上市的有關要求。不過,如若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加快,小米上市也存在多種可能性。
而根據外界曝光的號稱小米Pre-IPO的融資推介材料顯示,小米當下估值680億美元,假設小米于2018年四季度上市,市值將在854億-1351億美元。外界由此推斷,上市后的雷軍有望沖擊中國新首富。
界面最新發布的2018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富豪榜顯示,榜首前三甲被騰訊、阿里、百度的創始人馬化騰、馬云、李彥宏三人分別以2820億元人民幣、2138億元、1367億元的身家占據。換算成美元的話,三者大概為450億美元、340億美元,以及217億美元。
截至目前,小米官方并未公開公司股權架構,雷軍在小米的持股比例也未有準確信息。
時代周報記者查詢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結構獲悉,目前雷軍持股77.8%,自然人股東包含小米的創始成員黎萬強、洪峰和劉德,他們分別持股10.12%、10.07%和2.01%。
小米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小米科技只是小米公司旗下公司之一,雷軍在小米科技的持股情況也不能代表其在整個小米公司的持股結構。實際上,小米采用的是VIE架構。“小米不披露,無法獲知真正的股權架構。”
不過,接近雷軍的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雷軍的整體持股肯定未有百分之六七成那么多。“外界現在都說雷軍會成中國首富,其實雷軍的財富遠沒外界想象的那么多,外界不必過分解讀。雷軍對于分享股權這件事情,其實是很慷慨的。早期創立之初,雷軍、創始人團隊、員工基本是‘三三開’。你看小米的前100號員工,其實很多都已實現財務自由了,只不過大家到現在都還是愿意跟著雷軍一起干。”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