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禁售令”是否僅針對一家企業的“不合規”經營?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差距到底有多大?未來如何破解“缺芯”之痛?記者為此進行多方采訪。
一問:“禁售令”僅針對企業“不合規”經營?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以中興通訊未對涉及歷史出口管制違規行為的某些員工及時扣減獎金和發出懲戒信等為由,做出了激活對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公司拒絕令的決定。
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20日首次表態:“美方將細微的問題無限擴大化,對企業造成極大影響。我們將通過一切法律允許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此次‘禁售令’是中興與美國漫長商業糾葛中的一環。企業應吸取教訓,在海外經營一定要守法合規。但也要看到,中興事件本質上是科技之戰,應警惕美國將經濟沖突政治化。”經濟學家張連起認為。
“美方這一行為表面針對中國,但最終傷害的是美國自身,不僅會使其喪失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還會影響與中興公司開展廣泛合作的數百家美國企業,動搖國際社會對美國貿易和投資環境的信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
“希望美方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商務部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高峰表示,如果美方堅持通過單邊主義的保護政策,不惜傷害中美兩國企業利益,企圖遏制中國發展,迫使中國作出讓步,那是打錯算盤。
二問: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差距真的有那么大?
業內人士指出,中興“禁售令”一方面透露出美國對中國邁向高端制造的焦慮,另一方面也警示我們正視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高新技術領域的差距。
芯片被喻為信息時代的“發動機”,是一個國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綜合體現。
“中興事件既不等同于整個中國制造業發展水平,但也不是中國制造中的個案。”張連起說,中國的“缺芯”困境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國制造的現狀:夠大而不夠強。
從大到強,關鍵看在技術密集型行業和產業鏈高附加值階段是否發生了進口替代,是否邁向了產業鏈中高端,是否掌握關鍵技術并能迭代創新。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坦言:“我們在芯片設計、制造等方面確實存在短板,特別是制造環節相對較弱,部分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沒完全掌握,但這些技術我們都有布局,而且與國外差距不斷縮小。”
近年來,我國一批集成電路制造關鍵裝備已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技術水平全面提升。以中興通訊為例,其國際專利申請量在全球企業中連續八年排名前三,公司各主要產品中大量使用自主研發專用芯片。
“只有強大了,對方才會把你當對手。‘禁售令’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國對中國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警惕和擔心。”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表示。
三問:未來中國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未來中國能否破解“缺芯”之痛?專家指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掉以輕心。要堅定自主化發展決心、保持戰略定力,在不斷創新同時加大開放合作,實現芯片等多領域邁向產業發展高端。
在葉甜春看來,中興事件給中國敲響了一記警鐘。現在必須統一思想,摒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做法,痛下決心、堅持不懈把關鍵技術設備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則會持續受制于人。
“中國有自己的顯著優勢,比如正在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擁有龐大的市場等。中國在半導體等領域發展速度極快,未來10年到20年,將有望補齊短板,進入第一梯隊。”張平對此信心十足。
得益于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資金優勢和市場優勢,一些芯片制造、設計公司正逐漸轉向中國,半導體行業高端人才也不斷向中國匯聚。
“這些無疑都成為行業發展的加速器。”一位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感慨地說,過去“缺芯少屏”中的顯示屏,經過十幾年發展已從完全依賴進口到規模世界第一、引領全球技術演進,芯的問題也一定能破解。
高科技發展需要更多耐心和信心。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躍升之路注定不平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表示:“不管遇到什么干擾,我們都要保持戰略定力,按照預先設定的目標和節奏,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作為一個堅持市場主導、開放包容的戰略規劃,也歡迎國外企業參與其中,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