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總是如此殘酷,在這一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高科技產業,中國依舊沒有什么話語權。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到了2601.4億美元,同比增長14.6%。有分析資料顯示,在存儲芯片、服務器、個人電腦、可編程邏輯設備等領域,中國芯片占有率竟然為0。
由于技術門檻高、投資規模巨大、高端人才稀缺,作為尖端產業,中國集成電路企業與世界巨頭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不過變化正在發生,中興事件的警鐘下,政策層面已經開始落實,各地方政府及社會資本也在積極推進,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了爆發式發展的前夜。
一批優秀的半導體企業脫穎而出,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專用設備等細分領域涌現出領頭企業,部分企業甚至成為細分領域的世界翹楚。這些企業代表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崛起的雄心。
與此同時,以大基金為代表的政府引導基金不斷涌現,社會資本不斷涌入,一些優秀的投資人正通過資本力量為中國芯片產業注入一股新鮮血液。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巨頭壟斷,垂直整合不斷頻現的時期,中國半導體企業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在各國政府對中資企業實施技術封鎖的時刻,中國企業如何自主創新?面對超高規模的資本投入,半導體企業如何有效結合資本手段,推動產業發展?
在中國半導體崛起的背景下,《英才》雜志重磅推出專題策劃,梳理中國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鏈優秀企業,把脈產業發展趨勢,挖掘其中的投資機遇。
芯片增長哪家強
阿里巴巴最早于2008年提出了“去IOE”戰略,也就是在企業硬件購置方面,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后期EMC被戴爾所收購),代之以國產品牌,在后期演進為整個政府層面的信息安全戰略。
站在國家信息安全的全局角度看,“IOE”的概念就被延伸至整個電子信息硬件產業中,以芯片為代表的所有集成電路產品和智能終端及操作系統,都需要面臨大規模的進口化替代。對于相關企業來說,這意味著龐大的市場空間和歷史機遇。
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進展緩慢,以至于迄今為止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每年從歐美國家進口的芯片產品數以萬億計算,比每年進口的石油價格還要高。
但這口“肥肉”并非這么容易下口,由于芯片行業的特殊性,其巨大的投資規模、周期性特點和非常明顯的頭部效應都決定了,企業在這個行業中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甚至是危機四伏,因此需要更加關注行業中的優質企業。
警惕周期風險
在不久之前,曾經有國家級權威媒體發表評論,鼓勵中國芯片產業人士在面對技術壁壘時不要盲目悲觀,特別不能對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喪失信心,此時應該激發理性自強的心態與能力,通過自力更生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芯片產業的投入,整個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全情投入當然是發展民族芯片產業的必要前提,對于這種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來說,沒有足夠大的財力支持、人才支撐是無法獲得成功的。從國際上的先例來看,韓國之所以能夠戰勝美國、日本,成為存儲芯片產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三星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企業,國家在各種政策上的支持和投入必不可少,甚至是最核心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只要有足夠的資本投入,就可以創造出消費者都能夠接受的芯片,因為這個宏大的工程需要更多的技術人才,需要比日韓競品更高的性價比,也需要在周期起伏的過程中,保持財務上的健康穩定。
從整個行業的歷史經驗來看,周期上行期間狂熱的投資,在大多數時候都會變成周期下行時成為難以吞咽的苦果。在周期底部的“絞殺戰”,也將直接決定下一輪的繁榮能夠持續多久。這意味著芯片企業的管理者在具有深厚的社會背景的同時,也應有常人難以企及的經營智慧。
盈利能力不強
由于行業關注度的提高、國家政策層面的重視,導致有一些投資人、一些企業受到短期利益或者是補貼的驅使,貿然進入到芯片產業,對于中國芯片行業的格局形成了一定的沖擊。
通過篩選所有國產化替代芯片企業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到,目前中國芯片產業尚未到達可以穩定持續盈利的歷史階段,行業中眾多企業的毛利率都非常低,凈利潤并不高。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芯片產業是沒有前途的。相反,這意味著行業內的上市公司都有巨大的利潤提升空間。
在這種局面下,芯片類企業最重要的經營數據,就是營業收入的增長水平。通過觀察這個關鍵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哪些企業真正將產品賣到了客戶手中,以及企業的增長情況如何。其次,才是對于產品盈利能力、企業盈利能力的考量。
從數十家芯片產業鏈中的企業進行篩選后可以發現,連續三年營業收入保持同比增長的企業還是不少的,包括兆易創新(603986.SH)、晶盛機電(300316.SZ)、長電科技(600584.SH)、北斗星通(002151.SZ)等都有很不錯的表現。
但是同期能夠保持5%毛利率、5000萬以上凈利潤的企業并不多,雖然對于大多數行業來說,這個要求的標準并不高。如果按照凈利潤來篩選,那能夠超過5%的企業只能更少。在國產化替代時期,我們可以更多的關注產品情況,所以在利潤方面,最好的衡量標尺就是毛利率水平。
而且即便是在這些經營情況較好的企業中,有大部分是導航芯片、封測企業、設備制造等相對成熟的產業鏈企業。以及僅有紫光國微(002049.SZ)、兆易創新兩家。
總體來看,中國的芯片產業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中國的投資者有太多理由去支持這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但與此同時,也要小心謹慎的面對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盡可能的通過嚴格的指標去篩選更加優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