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印度總理莫迪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新德里郊外共同出席三星印度工廠的開幕儀式,三星稱,這一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工廠”。莫迪表示,這一項目對他提倡的“印度制造”戰略至關重要,這一計劃的目標是刺激制造業發展,使其到2020年占印度經濟的25%,并創造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三星表示,該工廠是“印度制造”成功的一個重要例證。。
但說來容易做來難。世界銀行和印度央行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莫迪就任總理以來,印度制造業并未出現顯著增長。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雖然印度的經濟已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但制造業卻縮減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5%左右,不及1995年的峰值18.6%。其他數據顯示,新的投資在印度出現下滑,而越來越多的項目停滯不前。
“三星這項決定是個好消息,但這具有特殊性,”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經濟學副教授Vivek Dehejia說,“‘印度制造’是莫迪政府的崇高愿望。然而,在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不完善的條件下,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分析人士表示,“印度制造”是吸引全球企業的一次重要嘗試,但是缺乏隨之實行的強有力改革來復興制造業,也沒有改變印度服務導向型經濟的模式。
投資解決不了產能過剩
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不同,莫迪的“印度制造”戰略更多的是希望促進投資,從機器人科技到新能源汽車,通過國家投資和補貼的方式加速他們的發展。
2014年提出的計劃中的一項關鍵改革,就是放寬外國對印在若干領域的投資限制,甚至是國防領域。
但是,一項民間統計數據顯示投資反而出現了下滑。據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entre for Monitoring Indian Economy)的數據,在3月結束的上一財年中,新項目投資從2015財年的18.7萬億盧比降至6.62萬億盧比(966億美元)。
2001年到2017年是印度外商直接投資
在此期間,陷入停滯項目的價值從5.29萬億攀升至7.63萬億盧比。甚至,印度儲備銀行公報的數據也顯示,自莫迪上臺以來,企業資本性支出出現下降。
CMIE首席執行官Mahesh Vyas表示,莫迪的“印度制造”戰略沒有奏效的部分原因是,印度公司在2012年之前就已經進行過大量投資,導致現在工業產能過剩。當時莫迪尚未出任總理。
“在新產能爭相迸發之前,現在更需要耐心消化這些舊產能。”Vyas說。他補充道:“當今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保護擴大就業比增加出口更加重要。”
這些過剩產能對減少商品進口幫助不大。智能手機和電視的需求增長使得電子產品成為印度第二大進口產品,僅次于石油。而且,印度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
服務業才是優勢所在
在莫迪的執政下,更多外國投資直接流入印度,這不僅創下了記錄,還使得印度的商貿排名有所上升。大多數投資已進入該國政府主導的服務和技術領域,例如,亞馬遜計劃投資50億美元用于在印度擴展業務。
彭博社財經分析師Abhishek Gupta表示,外國直接投資僅占印度總投資的1.2%。他強調說,“外企在印的大規模投資并不意味著印度的整體投資環境有所改善。”
Gupta說,服務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莫迪應更加注重第三產業的投資。
“如果印度將戰略重心擴大到更多領域,而不是僅僅關注制造業,印度將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Gupta說,“印度嚴格的勞動法規和高度的官僚化都是其發展制造業的壁壘,但是印度人能熟練運用英語,便于他們參與全球的服務業,這表明其相對優勢在于服務業。”
促進外商投資,莫迪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些繁瑣的規定和偶爾的政治干預在印度到底多普遍呢?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使是“印度制造”戰略的標志——一只由齒輪組成的獅子,它也無法避免。
據報道,印度一家國有企業為了促進“印度制造”戰略,建造了一座大型獅子雕像,但在新德里將其擺放室外時,卻被指控違反了印度工業政策與促進部的規定。一場涉及五彩獅子結構的品牌運動導致其被指控違反了當地的遺產保護法。
“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一樣,制造業在印度的GDP份額繼續停滯不前。一筆大的交易不會突然之間改變這一現象。”Dehejia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