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業競爭版圖正在發生巨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電動汽車、金融科技等新興領域初露崢嶸,但考驗也隨之而至。
麥肯錫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至2025年,顛覆性技術將給全世界帶來14萬億至33萬億美元經濟效益,但前沿科技人才缺口問題凸顯。根據騰訊研究院與BOSS直聘聯合發布的2017年《全球AI人才白皮書》顯示,全球AI領域人才約30萬,而市場需求在百萬量級。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中,每年AI領域的畢業學生約2萬人,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5G、AI等前沿科技將持續深刻影響全球科技格局,具有創新思維的年輕科研人才將成為推動科技變革的關鍵力量。”10月20日下午,OPPO副總裁、人力資源與戰略部總裁蔣安奕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采訪說。當天OPPO宣布一項貝爾計劃,與全球頂尖高校開展合作,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數據、影像和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領域,加大對創新年輕科研人才的培養。
“貝爾計劃”啟動資金為2億元人民幣。前期已經與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全球八所頂級高校展開了合作。以浙江大學為例,在雙方共同設立的聯合中心中,將通過學術研究性課題和技術開發課題兩種方式在AI、機器視覺、生物特征等未來趨勢性技術進行探索。
不只是OPPO,目前企業對于高校人才以及科研項目的“投資熱度”進入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比如去年,IBM與麻省理工大學簽署協議,表示將在未來十年內投資2.4億美元打造MIT-IBM Waston人工智能實驗室,Facebook則在2016年底就與美國17所頂尖院校簽訂了《贊助學術研究協議》,這些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頂尖計算機強校。
而在智能手機領域,OPPO的競爭對手華為、小米也早已展開了對高校人才的爭奪。今年4月,小米公司與武漢大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小米先期為聯合實驗室提供1000萬元人民幣的研發經費,用于聯合實驗室人工智能方向上的科研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聯合實驗室將聚集雙方在業務應用、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優勢,共同開展基礎性、前瞻性、交叉性及戰略性科學研究。
不久前,華為在其全聯接大會上也宣布了“沃土AI開發者使能計劃”,計劃面向高校和科研機構投入10億元人民幣用于AI人才培養,三年培養100萬開發者。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介紹,未來會有更多高校加入該計劃,國外的大學也會被納入計劃,而華為也會重新審視資金是否足夠。“未來華為將為開發者提供免費訓練,設立訓練營,舉辦AI開發者大會等。”
為什么科技企業紛紛加大與高校之間的創新互動?
以智能手機行業為例,“千機一面”曾經是國產手機身上撕不去的標簽,除了供應鏈處于弱勢地位外,“蘋果效應”下現成的市場蛋糕其實是最大的誘惑。這就像是有人給出了標準答案,國產手機只要“跟隨”就可以了。
但隨著供應鏈的成熟和自身實力的加強,這幾年國產手機無論是份額還是技術實力上都有了不小的增長。一名上游指紋技術提供商對記者表示,“這兩年很多企業不會特別盯著蘋果的發布會看了,供應鏈上國產手機有了更多的嘗試和創新。”曾經遙不可及的蘋果正在變得可以“追趕”。
而兩年后5G商用的機會,也被視作是手機新一輪的增長機會。
“對于新的技術,國內手機廠商目前依然處于蓄勢期,雖然難以對蘋果主導的超高端手機市場造成更大的沖擊,但隨著新科技的推出以及5G的發展,市場格局會被打破。”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目前國產手機中的頭部企業來看,對新科技研發上的“介入”已經越來越多。
比如一些國產手機廠商開始嘗試石墨烯散熱技術,有望為石墨烯技術探索出規模化應用方向。而OPPO研發的SuperVOOC超級閃充技術,則被業內稱為是一項即將改變整個手機行業的技術。
技術裝備的競賽不僅僅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基礎科學的“人才接力”顯得愈發重要。
“行業已經進入了競爭的無人區,現在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探索的。”蔣安奕對記者表示,OPPO希望通過整合內外部的資源,這樣成功的概率就會提高,犯錯的機率就會降低。他還表示,和其他企業相比,OPPO更關注的是,“未來有多少科技領軍人才是從這個計劃里走出來的,有多少科研成果是在這個計劃中醞釀、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