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手機概念股中最受矚目的新股,小米今年上市無疑博得了最多的關注,然而,上市后的小米股價表現并不如人意,截至10月25日,其股價已經下跌到12.32港元每股,距離發行價的17港元越來越遠,較發行價下跌了27.64%。顯然,小米的上市并未選擇好時機,無論是手機行業情況還是經濟情況均不理想,但對于快速擴張的小米而言,卻又不得不選擇上市融資!
對于小米而言,2017年出貨量的逆襲為其帶來了良好的品牌價值,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出貨量大增,同樣為其贏得了口碑,尤其是在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下降的情況下,龍頭效益日趨增強,小米也成為受益者。從2018年全年來看,據手機報在線(http://www.manmachine.cn/)旗下旭日大數據顯示,小米出貨量有望達到1.16億部,然而,日前,據麥格里研究所報告指出,小米2019年出貨量將達到1.51億部,而海外市場則成為主要增長市場。
小米2019年出貨量超1.5億部:搶占主攻海外市場的中小型廠商份額
日前,據麥格理研究報告指出,由于宏觀經濟不明朗及內地供應鏈存風險,麥格理下調小米預測市盈率35倍降至33倍;將其目標價由30元降至25元。受此等因素影響,導致小米股價25日下跌5.08%。
此外,據觀察得知,唯有麥格理對小米集團搶占智能手機及電視的市場份額有信心,因其產品價格及性能吸引。該行預期,集團2019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升20%至1.51億部,主要由印度、東南亞、歐洲及中國市場帶動。由于集團轉移策略,發展更多中高端智能手機,料其均價可提升。
而從小米2018年的出貨量來看,其頂多達到1.2億部,這也就是說,如果其明年要達到1.51億部的話,那么,其明年勢必還將增長3000萬部以上。但是就目前的國內市場情況來看,其在國內市場想要繼續增長的難度很大,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在于國內市場的飽和,眾所周知,當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度已經非常高,乃至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一線手機品牌出貨量和市占率有所提升,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吞噬中小型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對于一線手機品牌而言,國內能夠吞噬的份額已經不多。
其次,更為嚴重的是,對于小米而言,其還面臨幾家強勁的競爭對手,諸如榮耀、OPPO、vivo以及聯想,此前,小米一直注重中低端市場,甚至說大部分出貨量都在于低端市場,且主要都是ODM項目,但是從目前來看,為了搶占國內中低端市場,無論是榮耀還是OPPO或聯想,都加大了發展力度,這對于小米而言并非好事,小米在中低端市場是否還能維持增長不降的趨勢并不好說!
如此一來,小米只能走向海外市場。回過頭來看,我們會發現,此前一直說不計劃上市的小米,突然之間在今年就上市,這背后其實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當前智能手機市場的情況,另一方面,基于第一方面的原因,其需要更多的資金維持運營。
首先來看看小米智能手機的模式,其主要是通過低價策略贏得更多的消費者,所以在國產一線手機品牌中,小米手機的毛利率最低,其更注重的是消費者數量,通過消費者數量帶來流量,并且建立生態鏈,最終通過互聯網盈利。這也就是說,其最終的盈利基石在于消費者數量,換而言之,即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銷量。
但是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進入到競爭異常階段,或者說,對于小米而言,這兩年將成為其智能手機增長的關鍵點所在,尤其是在國內市場增長無望的情況下,且從小米發展規劃來看,更加需要海外市場份額,這也驅動小米在海外市場快速增長,事實上,小米整體出貨量的增長,也主要是來源于海外市場,尤其是在印度市場。與此同時,小米的低價競爭策略,在帶來高銷量的同時,也需要其具備足夠的資金維持運營!
低價手機競爭方案小米還能走多遠?
再來看看小米的手機業務,無疑,小米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在過去的一年得到了飛躍的發展,也為其今年的上市做了彩頭!然而,我們都知道,小米智能手機主要是以低端市場為主,并且這部分智能手機主要通過ODM廠商來完成,真正走量的也是該部分,其在高端市場的出貨量更多的是噱頭與品牌影響力!
據旭日大數據統計得知,小米去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0.91億部,其中大約有80%是由ODM廠商完成,由此可見其比例之高,而ODM為其完成的主要是低端智能手機!這也使得其智能手機平均售價相對華為、OPPO、vivo要低很多!
從營收占比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來看,2015年-2017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分別為6654.6萬部、5541.9萬部、9141.0萬部,平均售價分別為807.2元、879.9元、881.3元,手機業務營收總和分別為537.15億元、784.64億元、805.63億元!與之相對應的華為、OPPO、vivo在2016年的平均售價則為218、184、184美元!由此可見彼此之間差距之大!其實不僅僅是在智能手機市場,再如移動電源以及智能穿戴產品方面,為了快速提高銷量或者消費者數量,其同樣采用的是殺價競爭策略!
無可否認,從小米的業務模式來看,并不是很在意智能手機或者智能硬件部分的盈利,其主要是通過智能手機和其他智能硬件提高銷量帶動消費群體,進一步為其互聯網業務謀利!這種模式無可厚非,也為其智能手機和其他智能硬件能夠快速搶占市場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保障。
然而,這一風口正在逐漸關閉,因為小米的這種商業模式是大眾所趨,從智能手機市場來看,早已經過了比拼硬件的時代,未來智能手機廠商競爭的核心也將圍繞互聯網展開,這點不僅僅小米一直在力推,包括華為、OPPO、vivo同樣也在推進,互聯網業務的營收,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智能手機的銷量!
而從智能手機閉環角度來看,這點完全不是小米的強項。對于國產手機廠商而言,想要在硬件方面實現閉環實在太難,從核心配件來看——處理器、內存以及顯示屏,唯一可突破的只有處理器,但是在處理器方面,當前能夠實現大批量量產的唯有華為,其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才一步步達成這一目標,且需要很高的成本代價,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在高端市場更是如此!
那么小米呢?在個人看來,小米在處理器市場可以打一手漂亮的牌。與華為旗艦機均采用海思麒麟芯片不同的是,小米智能手機主要局限于低端市場,這也就是說,其實它對處理器的要求并不像華為那么高,但從目前來看,在這方面小米做的并不夠好。
除此以外,在其他核心配件方面,小米幾乎難以踏入,換而言之,在智能手機領域,其難以形成閉環(可降低成本),當然,這也與小米的初衷并不完全符合,其更多的是為了吸引消費者,也因此向周邊智能產品擴張!
整體看來,從小米的策略來看,智能手機等硬件領域,其注重的在于銷量,如果一定要注重盈利的話,那么,勢必會對其銷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而其之所以在手機領域開拓高端市場,其實主要原因在于對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的提升,其實在高端市場的銷量并不理想!當然,我并不否認在未來國產一線手機品牌出貨量穩定以后,小米會開始注重智能手機等硬件的盈利能力,但是至少目前看來,小米沒有這個勇氣!
對于國產智能手機廠商而言,未來的核心競爭一定不僅僅在于硬件方面,甚至說,在硬件方面未來很難拉開特別大的差距,與此同時,就當前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而言,比拼硬件也并非小米的強項,從產品角度來看,小米很難比得過前者三,在這種情況下,小米把握住了自己的強項——互聯網,以智能手機等硬件產品吸引消費者,再通過互聯網服務來盈利,未來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內容服務或者說互聯網服務一定將成為十分重要的戰場。
但在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不斷集中化的情況下,換而言之,該風口正在逐漸關閉,小米不得不向周邊產品進軍,同時通過開發周邊硬件產品也挖掘新的用戶和深化消費者的依賴度,兩者相宜得章。但隨著智能手機市場不斷透明化,以及消費者的水準的提高和華為、OPPO、vivo加強在低端市場的發力,小米如何在維持當前市場占有率的前提下并提高銷量成為重點!
中小型手機廠商的災難:手機市場出貨量高度集中蔓延至海外市場
據手機報在線得知,其實當前國內不少手機廠商主要布局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一帶和歐洲市場,盡管整體的出貨量并不大,但是盈利仍還可以,遺憾的是,這種情況在未來兩年中恐怕會被終結,而原因則在于國內一線手機品牌大舉進軍海外市場,這對于中小型手機廠商而言,或者意味著災難到來!
整體看來,國內手機市場近兩年以來出貨量增長緩慢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到了2017年,幾乎開始集體下滑,這是從智能手機市場誕生至今首次所見。從這也可以看出,國內手機市場發展至今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階段,而這種情況,在未來兩年,恐怕難以有很大的改變!
主要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容量幾乎已經到頂,其二,在其一的基礎上,智能手機創新并沒有很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以國內市場而言,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的認識已經成熟,早已不是幾年前的情況,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去年到今年國內市場出貨量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而在國內市場出貨量無法得到增長的情況下,出貨量集中化的趨勢反而在加強。據手機報在線觀察,從2015年到今年,寡頭趨勢一直在不斷加強,從兩年前前五大手機廠商50%左右的市場份額上漲到目前的90%,在這種情況下,留給中小手機廠商“夾縫求生”的機會,恐怕不會很大!
到了2018年,無疑國內手機都在加強海外市場的布局!但是就海外市場來看,目前國內手機廠商中,除了華為在歐洲市場主要走高端市場以外,國內大部分手機廠商主要都布局在中低端市場,或者是一些手機發展并不成熟的市場。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整個東南亞市場需求的確不小,除了印度市場,其余市場均比較分散,這就對手機廠商提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的考量,顯而易見對于大型手機廠商而言更具優勢。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后的海外市場,恐怕又會復制國內市場的模式。這就導致,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海外類似東南亞市場,主要市場份額均會被前幾大手機品牌所霸占的格局,在此過程中,勢必會有很多中小型手機廠商出局!
再來看看供應鏈端,隨著終端市場洗牌的加速,供應鏈端同樣受到很大的影響,終端市場出貨量走向集中化,導致供應鏈出貨量同樣走向集中化,其實這種現象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十分頻繁。
但是隨著終端市場洗牌,供應鏈也將會受到很大的波折,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在過去的兩年中,國內眾多供應鏈廠商走向倒閉,從這些倒閉企業所屬產業來看,一方面在于市場和技術的升級,而另一方面則在于巨頭逐漸走向壟斷!
在國內手機市場大盤下跌、寡頭效益不斷加強的情況下,供應鏈廠商同樣也處于這種的狀態,那么,中小型供應鏈廠商又將會如何應對呢?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兩年,如果供應鏈無法與大型手機廠商綁定,那么其經營會變得十分困難,要么轉型做其他市場,要么綁定某些手機廠商,似乎只有這兩種選擇!屆時,整個市場的洗牌無疑會加速!
無疑,在今后的兩年中,在手機供應鏈端將會有一大批企業最終被市場洗牌出局。簡而言之,當前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市場總體需求與供給幾乎已經達到平衡飽和狀態,對行業內技術水平高、整體實力強能夠參與研發,并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企業而言,其產品依然供不應求,但是對于技術水平弱,智能做簡單加工且業務模式一單一的企業而言,往往很難接到優質訂單,這就進一步拉開了一二線企業的距離!
諸如近期據手機報在線走訪某富士康、榮耀供應商,據其表示,公司在維持當前客戶的情況下,并不計劃繼續投入資金擴大產能,注意在于風險太大,甚至還取消了某些ODM客戶的訂單,轉而發力其他智能終端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