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貿易摩擦和供需關系波動等影響,今年的顯示面板產業經受了不小的壓力。
據10月24日發布的《中國新型顯示產業藍皮書(2017-2018)》顯示,2017年全球新型顯示面板產業總體表現穩定,然而由于外部經濟環境驟然變化、產能快速增長、下游市場去庫存化等多種因素影響,2018年全球顯示面板產值同比下滑7.1%,產值規模接近1000億美元水平。
“2018年產值下滑表面上看是負面的,但實質是結構的升級,是正面的。”群智咨詢(Sigmaintell)總經理李亞琴25日對記者表示,“伴隨著技術創新和新舊技術的迭代,我們認為全球新型顯示產業運行走向基本穩定,并且我們預測,受到更多AMOLED產能釋放、8K顯示技術成熟、Micro LED技術量產等多元新技術進步的拉動,從2020年開始,全球新型顯示面板產值規模將呈回升態勢。但我國顯示面板產業鏈是否能夠從中受益,或者是平穩過渡,或者是異軍突起,都值得深思。”
技術迭代
2018年正值液晶發明50周年,如今,在液晶面板之外,OLED、MicroLED等技術也已走向應用。尤其是OLED,電視、手機成為主戰場。
在2018年,“從技術類別來看,僅非晶硅(a-Si)LCD產值下滑,其他五大類別,低溫多晶硅(LTPS)LCD、氧化物(Qxide)LCD、AMOLED和Micro LED產值均呈現穩定或增長。”李亞琴解釋道。
隨著產能的擴充,技術的更新和迭代會更加明顯。按照群智咨詢的分類,世代線進步和迭代推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平板顯示初期的開發以及早期的商品化階段,在1970-1990年初,韓國、日本、中國臺灣三個地區擴張明顯。第二個階段是液晶面板的產能規模快速增長,從2000年開始至今,液晶面板是一枝獨秀,但是其他技術也在開始悄悄的萌芽。
接下來產業將進入第三個階段,除了液晶面板本身的技術在深化改進外,其他的技術會齊頭并進。基板尺寸從1990年代G1代線,到現在進化到10.5代線。所以在第三個階段,群智認為會進入技術的迭代跟技術的升華發展的階段。
但是,新的技術也有普及難題。以OLED和MicroLED為例,目前可折疊手機屏幕頗受關注,三星和華為均透露消息稱已經有原型機,采用的材料就是OLED的一個種類——柔性AMOLED。不過,李亞琴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道:“我們預計2019年甚至到2020年,可折疊產品的市場規模還是相當小,處于一個試水的階段。”
MicroLED的難度也不小。李亞琴向記者介紹道:“比如說,如果要量產一個分辨率為FHD的MicroLED屏幕,它就需要1920×1080個像素,也就是200萬個像素。而每個像素又由R、G、B三個Micro LED chip組成,那就需要600萬顆Mciro LED。一塊屏幕需要600萬顆微米級別的LED芯片等,從芯片制程到轉印制程到封裝和芯片搭配,這個生產很有難度,所以這個技術迭代跟升級的過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同時,她表示,短期來看面板世代的迭代,主要還是OLED對LCD(液晶)的滲透。當前主要表現在移動市場,“比如我們預測,因為除了三星以外,其他的中國廠商在明年也會有比較多AMOLED生產線的開出,所以包括像維信諾、天馬,還有BOE,明年都會在柔性市場嶄露頭角,整個AMOLED滲透率在移動市場都會呈現逐年穩步的增加。”
產能風險
2019年將會迎來面板產能的一個高峰。
李亞琴表示:“我們預計2019年全球顯示產能增速在11%。因為10.5代線產能在2019年會增加兩條,再加上目前面板廠商盈利比較低迷的狀態,所以會使得更小的世代線在未來幾年逐步淘汰,包括8.5代線。”
再以AMOLED為例,明年會有更多量產的廠商。京東方在成都的第6代柔性產線已量產,綿陽的6代線預期明年量產,重慶的產線正在規劃中;維信諾10月19日的公告稱,將在合肥建設第6代AMOLED生產線,總投資預計440億元,此前維信諾已建有5.5代線和6代線,目前6代線在逐步量產中;和輝光電一期產線的柔性AMOLED在2018年實現量產,二期產線預計將于2019年投產。
李亞琴向記者解釋道:“柔性的AMOLED未來兩年都會過剩,因為柔性市場雖然有增長,但是成本和終端產品的定價太高,所以產品的規模成長比較緩慢,而產能卻在大幅增加。雖然三星停止擴產,A5已經無限期延遲,但是國內的擴產還是很快,所以供需矛盾很明顯。而硬性的AMOLED供需關系比較健康。”
關于產能過剩,10月25日,集邦咨詢光電研究中心(WitsView)資深研究經理范博毓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19年產能過剩情況應該還好,因為中國新產能仍需要時間調整到位,但2020年起,產能壓力有可能就會開始增加,價格競爭壓力也會隨之浮現。”
目前來看,在AMOLED市場上,三星依舊一家獨大,范博毓表示,隨著中國廠商產能的增加,比重將會不斷提升,2017中國AMOLED面板占比約為2%,2018年預計會達到4%~5%。
此外,產能過剩的同時,顯示面板的新應用也在拓展,比如E-lnk電子墨水屏技術用于電子書、ESL技術用于電子標簽,AR\VR、智能汽車等對于LCD和OLED的需求都在增長。但是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些細分市場的需求目前還不夠消化產能,不足以解決供過于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