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中國集成電路,一如既往地發展著,同時仍保持著90%的高端芯片依賴進口的局面,每年集成電路進口額也仍在2000多億美元,連續多年位于我國進口產品中的榜首。
直到2018年4月16日,一切平靜被打破。美國發布對中興的制裁,這讓國家高層呼吁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也讓沉浸在“厲害了,我的國”的自豪感中的國人疑惑,中國就這么容易被卡脖子?
其實,我國集成電路起步時間并不晚。國家重大專項的一位專家介紹,1956年,我國已經成立了第一個半導體研究室;1958年,第一個晶體管廠109廠建成;1960年,研制出第一批鍺晶體管。不過由于歷史原因,經過幾次停頓和另起爐灶,國內集成電路技術與國外的差距被逐步拉開。從2008年開始,我國集成電路迎來了發展契機:先是國家重大專項的成立,隨后是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這些舉措著實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不過,中興事件暴露出,我國半導體產業還有很多地方不足。
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2018年,整個中華大地刮起了一陣芯片颶風。
地方政府和各路資本紛紛進入IC領域
從中興事件之后,地方政府相繼推出各種IC政策,并且進行IC產業的招商引資,大到一二線城市,小到一些縣城,都在布局。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的積極參與帶動了各路資本的介入。在資本方面,除了國家設立的集成電路大基金,以及主要在集成電路領域投資的資本之外,還有來自互聯網、房地產、金融等多個領域的資本。
在進入IC領域的各路資本方面,比如,互聯網資本,最為典型的就是馬云的阿里巴巴,不僅成立“平頭哥”芯片公司自行研發芯片,也對中天微等傳統的芯片企業投資入股;還有百度,也在開發其AI人工智能芯片。
在房地產資本方面,恒大地產宣布1000億元投資布局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地產商上海萬業企業收購半導體公司凱世通;甚至傳碧桂園這樣的房地產商也將進軍半導體領域做芯片……
此外,像格力這樣傳統的家電企業,也計劃布局自主研發芯片技術。連美圖都開始招人要做集成電路……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上也促進了資本對集成電路投資的熱情和積極性。以往,芯片投資周期比較長,變數比較大,風險投資一般不太愿意投資這一領域。然而今年11月份,上交所開設了“科創板”,對芯片企業尤其是設計企業,是極大的利好,將大大縮短退出周期。
“可以預計,風險投資將更加積極地在芯片行業投資。”一位投資界的人士講道。
IC業“野蠻生長”下的思考
“當前,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形勢類似于互聯網的第三次浪潮移動互聯網。”清華大學何虎教授告訴《集微網》記者。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集成電路的發展勢頭甚至蓋過當年的移動互聯網。
我國互聯網一共有三次大浪潮,第三次互聯網大浪潮主要在2009年到2014年間,是從PC互聯網向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轉變,入口從搜索到各種各樣的APP分流。2009年,出現人人網(校內網)、開心網等;2010年,團購網站興起;2011年,微博迅猛發展;2012年,手機網民超過PC網民,同時微信上線;2012年,今日頭條上線;2013年,余額寶上線;2014年,打車軟件為代表的互聯網+交通出現……
對于當前IC的發展態勢,一位業內人士說道:“早就有這個感覺。但是今年這個秋天感覺特別深,各路神仙都撲向集成電路了。”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資本的追捧,帶動了集成電路領域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寬松。另外,成熟預IPO的公司融資環境也越來越好,甚至呈現各種資本追逐的現象,整體來看用‘野蠻生長’也不為過。”業內人士老杳指出,“野蠻生長的確給很多公司營造了更自由的創業環境,意味著發展沒有限制;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并不利于產業發展。在沒有核心技術的前提下,資本的介入可能會導致低端產品或技術的產能過剩,會重復投資。”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全國上下紛紛投入IC的建設是件好事,關鍵在于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差異化定位,能夠相互協同和互補,進而形成一盤棋。”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當然,有些地區會做得很好,也會有失敗的,都是正常,因為這是一個生態,要允許優勝劣汰。”
當前的IC產業,是一個不可避免會出現的階段。“正如互聯網一樣。當年互聯網發展也經歷過一段泡沫時期,泡沫之后,沉淀下來的就是金子。如果沒有泡沫,也不會有后來互聯網的興盛。”一位投資界的人士表示。
不過,對于當前的發展態勢,業內人士也有所擔憂。“我們的格調有時似乎太高,習慣于要吸引人們的眼球,比如投資1000億美元在多個地方興建存儲器廠等。發展中國半導體業,錢是非常重要,但是光有錢是不可能的,還需要人材及專利技術等配套。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低調實干,少說多做。”半導體專家莫大康指出。
集中全力發展關鍵芯片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是當務之急
我國IC核心技術不足的現狀不可回避,高端芯片90%依賴進口。其中,一些關鍵器件與我國的航空航天、軍事、石油探測、高鐵等諸多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息息相關。
一位石油領域的人士告訴集微網記者:“石油開采中需要用到高功率器件和DSP器件等半導體產品。DSP器件,以前美國沒有對中國禁運,現在也開始禁運了。一些核心器件,國外只將中低端的產品賣給我們,高端的是不賣的。如果能有國產替代,肯定是不會買國外的。”
再從半導體高功率器件來看,高可靠性是功率器件最為關鍵的技術門檻,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和技術積累才能真正的解決。在時間積累上,我國半導體產業在這一技術領域起步晚,不具優勢,而在技術積累上也是如此。原因在于:技術的研發創新需要巨大長期的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不足,是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最大的攔路虎。對于企業而言,在資金很少的情況下,要實現更多的研發創新,還要做得比國外的同行更出色、發展更快,這本身就是不理性的。”國內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代表企業泰科天潤總經理陳彤告訴集微網記者。陳彤帶領團隊在2014年實現了碳化硅功率器件的量產,打破了歐、美、日長期以來的技術壟斷;今年,又實現了3000V/50A高功率碳化硅器件的量產。
“當下,必須要重視我國嚴重缺失的關鍵芯片。因為高端核心芯片不僅關系國計民生,還與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家電、電動汽車、大數據等諸多科技領域密切相關。”何虎指出,“為此,進入IC的資本應該更多地關注到關鍵核心芯片研發。目前AI芯片吸引了大量投資,但是我們還有更多卡脖子的關鍵核心芯片需要資金投入,資本的眼界和領域要更加擴大。”
“借助當前的發展勢頭,應該集中精力解決核心問題。”一位行業人士指出。
在資本需要關注核心技術的同時,還需要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因為知識產權是創新力的重要保障。老杳指出,中美貿易戰就是美國針對中國IC產業打出的一張“知識產權牌”,從“中興事件”發展到“美光事件”,指控類型從“侵犯知識產權”升級成“竊取商業機密”,這也把中國缺少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保護這一事實暴露出來,未來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無疑會面臨更大壓力。
“知識產權這一關繞不過去。”莫大康指出,“中國半導體業發展歷程中,對于知識產權問題是有過深刻教訓的,如SMIC與TSMC之戰,但是也有成功的,如中微半導體AMEC,它與AMAT.Lam及Vecco三家之戰。”
“中國IC業的發展軌跡與中國手機業相似。中國手機自主品牌十年的發展,知識產權扮演著重要角色,國內手機廠商從不重視專利到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團隊。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老杳認為,只有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C關鍵技術,中國才能真正的不受制于人。
在當前的產業環境和國際形勢下,莫大康指出:“由于留給我們的時間不會太多,要有緊迫感。唯有上下一心,團結起來,把壓力轉變成動力,拋棄一切幻想,加強研發,一步一個腳印前行。堅持再堅持,相信依靠自身加倍的努力,中國半導體業是一定可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