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懂筆記
籌劃近半年之后,李東生終于邁出了他面向未來的新步伐。
12月7日晚間,TCL集團(2.430,0.01,0.41%)發布的這則重大資產重組公告中,引發懂懂筆記關注的要點主要有兩個:其一:甩掉包袱,輕裝前進。TCL集團擬將公司智能終端以及相關配套業務作價47.6億元人民幣,出售給了以李東生為核心的公司管理層和戰略投資人成立的TCL實業控股;其二,聚焦核心業務。上市公司保留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以及產業金融和投資及創投業務。
TCL集團方面表示,此次交易有助于上市公司解決多元化經營下業務眾多、資源投入分散、行業發展階段和周期不均衡、股東回報影響要素繁雜的現狀。
全力押寶的面板產業是高技術領域嗎?
TCL集團這一轉變的背后,隱現整個家電行業市場的變化趨勢。
對此,著名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懂懂筆記表示:“從長線來看,在過去5、6年的時間里,半導體業務對于整個TCL集團的貢獻率越來越大。至少近5年內華星光電已經成為TCL主要的利潤來源。這種趨勢直接增強了李東生對華星光電的信心,同時他與TCL管理層對于傳統家電業務的信心,也越來越不足。”
的確,作為上市公司以及國內傳統家電行業的代表,TCL集團近兩年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并不理想。這次重組之后,智能終端業務將被剝離,TCL集團將更加聚焦在面板產業。但對資本市場而言,這樣的TCL究竟是傳統家電企業,還是高科技領域的半導體顯示技術廠商?或許,近期TCL集團的股價走勢將很快反映出投資者的態度。
在劉步塵看來,近年來TCL集團在資本市場不溫不火的狀態,背后原因就是包括TCL管理層以及資本市場普遍認為,在其上市公司的體系中有著一些不太優質的資產。這些資產使得投資人信心不足,從而拉低了整個TCL集團的股價。實際上,這些資產就是此次被剝離出去的終端業務,而這部分業務曾經是TCL賴以成長的基礎。
“此前TCL曾追求過讓華星光電獨立上市,但并沒有成功。此次剝離終端業務之后,TCL集團剩下的主體基本上就是華星光電,這也就相當于華星光電曲線上市了。”劉步塵強調,此舉將會向資本市場傳達一個信號,TCL集團現在的主要資產就是華星光電這一相對優良的部分。
實際上,此次TCL的重大重組動作在國內家電圈并未引發太大反響,因為此前相關變動早有風傳。
今年6月初,李東生就已經開始著手TCL集團的轉型準備。他曾多次公開表態,TCL集團將會向上游半導體產業轉型。在6月26日,TCL多媒體正式更名為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當時的變更公告中,TCL官方這樣表示:公司逐步將消費電子終端業務分拆至香港TCL電子上市公司平臺,TCL集團將成為以華星光電及半導體相關產業為核心業務的資本市場平臺。
那么,TCL集團保留華星光電,聚焦自己更為關注的面板業務,是否能換來資本市場的信心?在懂懂筆記看來,未來兩三年內都不會太樂觀。首先,在一些分析師看來,TCL聚焦的液晶面板領域談不上高科技,行業未來前景一般,而且投資回報周期非常漫長;其次,資本市場對于TCL這一輪操作也比較看衰。本周一開盤后,TCL股價便出現大幅下跌,截至收盤跌幅達到了5.86%。
從今年11月1日TCL集團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懂懂筆記發現華星光電在前三個季度的銷售收入為190.5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6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實現的銷售收入204.4億元,以及折舊攤銷前利潤的85.9億元,分別下滑了6.8%與28.9%
這些變化也從側面反映出,華星光電所處的產業大環境并不理想。
劉步塵對此表示:“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保留華星光電的TCL越來越像同樣以面板為主業的京東方。但是京東方這兩年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理想,因為在資本市場看來,目前液晶面板產業已經算不上一個高技術領域,而且是一個重資產投入的行業。”劉步塵指出,包括日本和韓國的行業巨頭都在逐步退出液晶面板的制造領域,而在顯示產業內做一下對比,也會看出華星光電的技術布也并不領先。
“目前華星光電主要還是在圍繞液晶技術,而液晶技術在整個顯示產業已經逐漸被邊緣化,目前業界普遍認為OLED、量子點以及8K代表著顯示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但華星光電在這方面卻沒有太多布局,依然是以液晶為主。”劉步塵分析,這樣的態勢自然會進一步影響資本市場對TCL集團未來的信心。
當然,華星光電并沒有把自己牢牢捆在液晶顯示這一顆大樹上。據相關業內人士分析,在OLED技術的布局方面,華星光電目前也在進行印刷OLED的技術研發。該人士指出,目前OLED市場主要以蒸鍍技術為主,而市場普遍認為,蒸鍍技術在未來將會被印刷技術所取代,只是目前印刷技術并不成熟。“雖然TCL目前將寶壓在了OLED印刷技術上,試圖實現彎道超車,但從現狀來看,印刷技術要為華星光電做出營收上的貢獻,還需要再等上幾年。“
李東生親自掌舵的通訊業務命運如何?
此次重組之后,TCL集團的行業角色將發生很大轉變,而接收終端業務的TCL控股將接替此前TCL集團所扮演的角色。
目前,TCL控股是李東生包括TCL高層出資成立的私營企業。而TCL集團是由惠州市政府主導,擁有國資背景的大型企業,二者之間有很大區別。
將智能終端業務剝離后,這一板塊和上市公司不會再有直接關系。那么,接下來李東生將會如何改造TCL移動終端業務?
有業內分析師表示,TCL將智能終端剝離出去,側面反映出包括李東生在內的管理層,對這部分業務未來的發展并不看好,畢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面臨低迷,而且在未來5G真正商業化前的這段時間,行業淘汰和洗牌只會越來越激烈。在重組公告中,TCL也指出:“本次擬出售的資產,市場環境競爭激烈,盈利空間有限,出售完成后有助于上市公司提高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
沒有了上市公司的加持和束縛,TCL的智能終端業務可能會迎來一次大調整。而這其中,智能手機業務是最受外界關注的(表現也最差)。作為曾經國產手機出海的先鋒隊,TCL通訊曾經在2015年以年出貨量7900萬部的成績,高居全球第五。如今僅僅三年時間,TCL手機已經完全被邊緣化。
從去年12月李東生親自執掌TCL通訊業務,至今已經將近一年時間,其業務整體情勢有何變化?
根據TCL集團三季度財報顯示,李東生主抓TCL手機業務后,似乎出現了一些起色:報告期內,TCL手機業務同比大幅減虧,在第三季度實現當季盈利。但是仔細研讀相關數據可以發現,其在實現盈利的同時,手機銷量也在大幅縮減。財報顯示,前三季度TCL手機實現產品銷量2,286.4萬臺,同比下降了30.4%。也就是說,盈利(減虧)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市場表現轉好,而是來自于整體成本和支出的縮減。
對于TCL通訊的這一變化,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表示:“目前TCL通訊的業務,主要是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市場,這些市場的主要產品是以阿爾卡特為主,但是近兩年來阿爾卡特在當地受聯想、諾基亞的沖擊比較大。而此次重組,從目前來看對于TCL通訊業務的刺激并不大,雖然李東生是自己在主抓這部分業務,但從現階段來看依然沒有看到令人振奮的消息。”
近一年來,TCL通訊曾試圖通過運作黑莓、plam等擁有情懷加成的老品牌來刺激銷量,但從市場表現來看,這種“老品牌戰略”表現得并不成功。主流消費群體的喜好、需求變化太快,而小眾群體也很難再對情懷投入真金白銀。這種趨勢下,TCL也逐漸淪為了手機屆的“養老院”。
以TCL移動業務的現狀,如果放在主流互聯網巨頭的眼里,或許早就已經被出售,但李東生卻多次表示不會放棄。這一點,似乎是和索尼(手機業務)有著同樣的考量——只要不離場或許就能等到反常的機會。
而在國內其他家電巨頭,如格力、康佳等企業看來,通訊業務同樣是一根難以割舍的“雞肋“,雖然他們旗下都有通訊業務,但幾乎都處在市場邊緣。或許,這也是傳統家電企業的一種執念吧。
如果不想舍棄,就要保持現狀,但是保持現狀也就意味著將會長期虧損;如果想扳回一城,以目前智能手機市場的形勢,可能需要更為龐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要扳倒華米OV等頭部手機企業,不僅要依靠人、財、物,更要領先的行業視野和頭腦。這方面,TCL又有多大勝算呢?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